分享

一本书,让我爱上中医

 为什么73 2017-05-22

主编评语

我们大都喜欢听故事,特别是喜欢听神奇的中医故事,用“神奇”这两个字,是因为不知医理、不懂中医思维的人完全不能想象这是为什么。有的人只是听个热闹就离开了,有的人却会因为这样的故事深入中医之门。还记得你学中医的缘起吗?



寄蜉蝣于天地,拾沧海之遗珠  

              ——我与中医的故事

/ /  零起点学中医 · 网络班学员 · 曹瑜


我与中医的缘起如果用王家卫的叙事模式来说该是这样:2013年3月15日下午3点27分,我随手翻开一本书,窗外下着雨,在天气预报之前我就知道。也许很多东西都是可以预测的吧。然而,我没猜到的是3小时32分钟之后,我会深深地爱上中医,无法自拔。


当然,我根本不记得是哪年哪月哪一天,只记得那天随手翻开那本土黄色封面的书,几个小时后我擦了擦口水,口水来自一张惊讶许久而未闭合的嘴。然后我不得不拿出笔,在那段水渍未干的话旁认认真真地写下读书笔记:神!




缘起:

银瓶乍破水浆迸


现将书中文字摘录至此:曾医生看病处方之后,还做了一个奇怪的举动,就是将病人家的其中一面墙整个儿地用煤水刷黑,然后让病人住在这间房里静养服药,结果病人很快地得到痊愈。黑色聚北方,北方属水、属肾,所以,曾医生用黑必定与肾有关。治病不但用药物的气味与主治,而且还从五色入方、五色治病,这个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那时我对中医的了解还十分浅薄,这种“以色治病”的方法真是闻所未闻。新奇!震撼!乍一看玄妙,细一想有理,再一想又有些难以置信。这就是我当时的感受。

 

对了,这段文字的来源就是现在很多朋友都读过的一本书──刘力红老师的《思考中医》。

 

这本书推翻了我以往对中医的认知,更让我知道中医不止于草药、针灸、推拿,更有“声”、“色”藏其中。

 

阳春三月,窗外柳色近却无。窗前读书人,心如银瓶乍破,水浆四溅。




稍有了解:

厉害了,我的中医。


自那日初相逢,思君日夜难成眠。于是,买了一大箱子书。看了一阵子,只有那带图的舌诊稍微记得三两个,真像笑话里调侃的,我呀,就爱看带图的。说来,这阶段还发生过一件好笑的小事。

 

有个小女生跟我上课的时候从来都是认认真真做笔记。因为父母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只要有时间她爸爸就会来听课。这孩子不知怎么的,别处都好,就是上课的时候喜欢靠在隔板上,有时候用手杵着头,甚至半趴在桌子上,我提醒一下,她马上坐直,可是没过两分钟就又恢复了常态。她那个精英老爸每次看到都要趁着课间把孩子数落一遍。


按照常规上过几次课之后,老师要跟家长开个会,详细聊聊孩子在这几堂课的表现,以便进行下面的教学。果不其然,她老爸忍不住又开始数落孩子:“我每次过去看你,你要么靠着要么趴着,就不能端端正正的坐着吗!就不能坐正了吗!说了几次你怎么就不听呢!怎么那么懒!”

 

我一看情况不太好赶紧说:“家长您别激动,其实这事不能全怪孩子。”我说,“孩子是不是容易坏肚子?”孩子爸妈一时没反应过来。“孩子跟我上了几次课,作业按时完成,上课认真听讲,课堂互动也很好。只有这个坐姿的问题,我说过几次,孩子还是很难保持。后来我发现这事不能完全怪孩子。可能还有您的责任。”我让孩子把嘴张开伸出舌头,对她爸爸说:“您看,舌质淡而苔白,而且舌头两侧有齿痕。这是脾胃虚弱的表现。所以我想她应该很容易坏肚子。而脾胃不好的人有的会气不足。像我们这样坐直的时候气息会供给不上,她会觉得气短。所以,不自觉的就要找个顺气的姿势趴着或者靠着。”


爸爸听到这一个劲儿的点头说:“就是就是,这孩子从小就容易闹肚子,吃点凉的、油多的就肚子疼,是我们没照顾好孩子……”??

 

现在想来,我那时候说得也不太对,好在孩子父母回家后给孩子调养了一阵还真有点效果,也算是误打误撞吧。




轻扣中医门:

无边美景牵人魂


如今,磕磕绊绊一路走来,总算是隐隐地看到了中医的大门。在此要向当归中医学堂深鞠一躬。感谢当归中医学堂于中医门前挂起一盏引路灯。

 

轻轻推开中医的大门,门里是一个风起云涌的世界。黄芪当归炙甘草;推拿针灸循经络;金木水火土;宫商角徵羽。有灼灼桃花,也有惊涛拍岸。有入骨寒,也有披阳暖。

 

这时我才忽然意识到原来中医不仅是医学,更是哲学。

 

药物的配比,不正是能量的增减和生克吗?仍记得王超老师说过,中医用药材,用的不是药材里的成分,而是药材所蕴含的“性味”。中医以药材的“四气五味”来调整人体中能量的均衡。而这“四气五味”本身也是一种能量。


我们的祖先,将纷繁复杂的草药以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酸、苦、甘、辛、咸)来划分,将漫山遍野的草药分成几种不同的能量,千百年来为人所用,不能不令人感叹一声,真是大智慧!

 

临床诊治望闻问切,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病归阴阳,循经取穴;药入五脏,求本溯源。“头疼医脚”在中医里可不是一个笑话。

 

想来世间万物,种种纠缠,皆有它的源头。我们的老祖宗面对复杂的人体,隐于内的疑难病症,并没有手忙脚乱。而是寻根溯源,直指病因,这才能一药至,数病除。

 

这样看来,以中医之理来医治人间难事也未尝不可呀!


生活中种种琐事让人焦躁,岂知这结在烦恼树上的“种种琐事”果,不是来自同一树根同一“因”呢?找到问题的根源,自然事半功倍。

 

人际关系你来我往,让人头疼。我们便像老祖宗分草药那样把它们分成“四气五味”。无论表面上看起来多么复杂,也不过是几种力量的相互制衡,这样理解很多事情即可一目了然。

 

苏轼有云: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生短暂,精力有限。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生命里我能轻扣中医的大门实在是三生有幸。又能以蜉蝣之身观天地之妙,于沧海之中拾起一颗珍珠,真是我人生中意料之外的惊喜。

 

最后,愿中医传承发扬,愿当归中医学堂越走越远。




2016年末,《零起点学中医》课程正式启动,不仅点燃了同学们线上、线下系统学习中医的热情,更满足了大家长久以来零起点入门中医的渴望,我们特此举办了“零起点,大感悟”的学习心得征文大赛,请《零起点学中医》课程的同学们,讲述中医带给自己的改变。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或转发,文章的阅读量和点赞量将作为我们评选的参考条件。




每周一、周三和周五晚上,我们会陆续推送优秀征文,感谢大家对作者的支持,祝您也能从阅读中找到共鸣和喜悦。


文中观点为当归学员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如有不完善之处,请多包容。让我们一同期待学员们的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