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葡萄酒品鉴会里的“套路”和“须知”你需要懂!

 海纳百川cl 2017-05-22

葡萄酒品鉴会里的“套路”和“须知”你需要懂! 聊聊正式品酒会的事儿吧,咱们今天主要说的是正式品酒会的步骤和形式,起码让你知道以后去参加正式或者专业的酒会都需要怎么做,套路都有哪些,这些都记住了起码保证你不会出糗啊

品酒会可大可小没有规模的限制,有的大型品酒会感觉就是订购会一般,例如我们熟知的家乐福春季品酒会就会有上百种酒出现在酒会上,但是绝大多数人不会每一款都尝试,只是挑自己感兴趣的去品尝一下,因为如果你全都品尝了,即便你把酒都吐了也很有可能会导致自己醉酒的,酒基本都是摆在白色的桌布上便于品酒者可以作为鉴赏葡萄酒的背景用,如果组织者细心的话会在桌子和桌子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供品酒者来回走动,吐酒池或者吐酒桶也在桌子的附近不远处或者干脆就在桌上,偶尔也会遇见不专业的酒会让我含着一口酒到处找吐酒的地方,感觉超级不方便还有些尴尬不堪回首啊,有的专业大型酒会还会给品酒者预备漱口和清洗杯子的清水,甚至还有的展商会很贴心的预备一些无味的面包或者小饼干让品酒者可以以用来清理口腔里的残存酒液,法棍面包很常见而且实用,还可以让你顺便填饱肚子,因为葡萄酒是可以刺激食欲的嘛,奢侈点的展商还会给你奉上硬质奶酪来衬托葡萄酒,那简直就是完美!

葡萄酒品鉴会里的“套路”和“须知”你需要懂!

葡萄酒品鉴会里的“套路”和“须知”你需要懂!

说到品酒的顺序,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哪怕是在餐桌上也是一样,葡萄酒还是最好按着传统的顺序来品尝,因为无论是从味觉还是从体验的角度来说都是很实用的传统,先白后红,先干后甜,先少后老,先白后红就是让我们从酒体相对于红葡萄酒来说更轻的白葡萄酒开始品饮,以免我们的味觉首先被口感厚重的酒所蒙蔽了,从而影响你品饮酒体清淡的白葡萄酒而产生误差,白葡萄酒的温度要比红葡萄酒低才好,这样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先冷后温,为了保证品饮葡萄酒的准确度,甜酒也是被放在最后品饮的,因为糖分会蒙蔽我们的味蕾,但是也有例外,例如法国人就很喜欢用甜酒来做开胃酒,陈年的干红被放在了宴会最后的高潮时刻来品饮,葡萄酒越陈年越迷人,所以通常都被最后的高潮时刻享用,当然了我们说的是好葡萄酒,你可千万不要去试图陈年一瓶没有陈年潜力的廉价葡萄酒啊!

然而什么事都有例外,还有一些好理由让我们可以先不遵守先少后老的原则,其中一样是如果你打算招待客人很多种酒,由于环境有些嘈杂,你想在客人们都还清醒的时候展示出你的宝贝,那就可以不用墨守成规了!另一样就是现在的葡萄酒度数都有些高,味道也是越来越浓郁,新世界产区葡萄酒实际上就是每年都在进步,所以在这两种情况下,年轻葡萄酒本身的酒体和品质也可能会盖过陈年的老酒,所以先品尝老酒再品尝年轻的酒就变得顺理成章了,我遇到的不少专业人士在品尝味道浓郁的葡萄酒时,例如年份波特酒的时候就会遵循这个规矩

葡萄酒品鉴会里的“套路”和“须知”你需要懂!

葡萄酒品鉴会里的“套路”和“须知”你需要懂!

你还要知道选酒的一些事,在酒庄或者销售商举办的品酒会上,一般只会提供那些他们想要出售给你的葡萄酒,但如果你是主办人,那你就有充足的理由和机会实践我们今天所说到的这些东西,单一葡萄品种的品酒会很有意思,也比较容易找到你想要的酒样,你可以把新世界的赤霞珠和旧世界的赤霞珠都找来,开一次品酒会,这样的酒会可以很好的让你实践日常学习到的葡萄酒知识,品酒会可以分为横向和纵向,也就是同一年份的同一个葡萄品种不同酒庄出产的酒称为横向品酒,纵向品酒有时也被叫做垂直品酒,就是同一个酒庄出产的同一款酒的不同年份的葡萄酒都找来开酒会,看看每一年之间同款酒的差异何在,你还可以开盲品会,把酒瓶的标示都遮好,让大家边喝边猜,这个也很有意思

在参加酒会时我们一般都会有属于我们自己的杯子,每次取适量的小样倒在杯中,大约一英寸高就够了,相当于2.5公分左右,你品尝完以后就可以把剩下的酒倒入吐酒桶或者吐酒池里,然后再品下一个,有时如果葡萄酒或者酒杯数量不多,你会发现每一种酒前都只摆着一个杯子供给大家共用,你是不是觉得很不卫生啊?不过估计只有相当疯狂的传染病才会有可能通过一个被葡萄酒冲洗过的酒杯传染开来,因为酒精就可以直接杀菌了,所以你大可以放心,如果你实在有洁癖那就没办法了,自备一个杯子吧!我建议你最好不要在刚吸完烟或者使用了味道强烈的化妆品后来用那种共用杯,因为你会留下让其他人反感的明显气味

葡萄酒品鉴会里的“套路”和“须知”你需要懂!

葡萄酒品鉴会里的“套路”和“须知”你需要懂!

今天就到这 下期我们继续聊和酒会有关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