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战神李景隆,才是靖难之役埋下的彩蛋,绝食十日没饿死

 昵称413468 2017-05-23

上次说到朱允炆在跟朱棣的斗争中临阵换将,将自己的表哥李景隆派去前线当了大将军,可统领三军剿灭匪患。靖难之役的序幕就这样徐徐拉开了。

(李景隆剧照)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李景隆对朱棣了解多少权且不知,但是朱棣对这位对手,却是有一定研究的,用朱棣的话说,李景隆“膏粱竖子尔!寡谋而骄,色厉而馁,未常习兵见阵,辄予以五十万众,是自坑之也。”话说得很明白了,对这位李将军那是一百二十个看不上,没本事还成天牛逼哄哄,给他五十万军队那就是害了他。

(朱棣剧照)

而且,在分析对阵形势时,朱棣也是信心十足的对手下说,李景隆必败。他认为兵法中常见的五个失败原因,李景隆都占全了。第一“政令不修,上下异心”、第二“北平早寒,南兵衣单,不足披冒霜雪;且兵无余量,马无宿草”、第三“不量险易,冒入趋利”、第四“领而不治,智信不足,气盈而愎,仁勇俱无,威令不行”、第五“部队喧哗,金鼓无节,好谀喜佞,专任小人”。

由对手朱棣的嘴里,就可以知道李景隆是个什么样的人,就是这种草包将军,还特别受到了朱允炆的喜爱。朱棣一看李景隆脑子不好使,于是故意带大军去支援永平。他知道李景隆一定会趁其不在家去攻打北平,因为北平城墙坚固,自己在带兵从后合围,可败李景隆。

结果被朱棣料中,北平城在朱高炽跟他老妈的坐镇坚守之下,让李景隆久攻不下一筹莫展,后又被掉头回来的朱棣杀得个人仰马翻,李景隆马不停蹄日夜兼程的跑到了德州。

当建文帝问黄子澄战况如何时,因为李景隆是黄子澄力荐的将军,所以黄子澄不敢说战败,只说撤兵休养生息,来年再战。

纸终归还是包不住火,后来朱允炆知道了情况,很多人建议杀了李景隆,但建文帝不为所动,依然将兵权交给李景隆。御史大夫练子宁、宗人府经历宋征、御史叶希贤纷纷上疏,认为李景隆“失律丧师,怀贰心”,应予诛杀。黄子澄也看清了形势,请求诛杀李景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建文帝一意孤行,就是不听,坚定认为自己这位表哥失败是偶然的,给他一个机会他定能重整河山,夺回失地。

直到李景隆不战而降,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朱允文才傻了眼,至此建文政权覆灭,建文帝不知所踪。李景隆却成了朱棣开国的功臣。后因大臣们弹劾的多了,朱棣才夺去了他的爵位,将他与妻、子数十人一同软禁于家中,并抄没其家产。李景隆绝食十日以示抗议,但因其肥头大耳脂肪颇多始终未死,一直到永乐末年方才去世。

当然,将靖难之役建文帝失败的全部责任推在李景隆身上也不公平。朱元璋把能人都杀光了,留下一堆草包辅佐朱允炆,焉能不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