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勤有范 翰墨书生——范斌

 昵称33748440 2017-05-23

PERSONAL   INTRODUCTION

范斌,别署九禅,浙江湖州人。

1986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哲学学士。

浙江大学艺术学院访问学者。 

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教授。书法篆刻先后求教于乐泉、陈振濂、韩天衡等先生。曾被评为浙江省“十大青年书法家”、“浙江省青年书法20家”。

 湖州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优秀人才,湖州市宣传文化优秀创新团队带头人。主持省部级课题两项,负责(参与)市厅级课题三项。于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专著(主编)多部。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专业展赛并获奖。策展书画展览、大赛多次。

2012、2017分别赴台湾、泰国参加“美丽中国、诗意浙江”文化推介活动,2016年参加由湖州师范学院和阿塞拜疆国立语言大学合办的孔子学院揭牌仪式。范斌先生以创作、理论、教育三方面的较大的成果而在湖州艺术界独树一帜。


ART HUZHOU


范斌生活在当代的湖州,从少年时代起,他的气质和性情贯穿如一:内敛、儒雅、稳妥。湖州的阴柔古气很吻合他。这是一座被颜真卿、杜牧和苏东坡治理过的丝绸之府,生产最著名的毛笔,世俗民风保持着一副士大夫追求的中庸面孔:谨慎规矩。范斌在这片江南水光最亮而密集的环境里出生、学习,并平静地成了一名艺术学院的教授。




书法是汉语的私生子,可它已和诗歌一样,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美学。从外人看来,书法史是静止的,似乎只有少数几位才能参透书法内部的秘密时光。遵从母命,范斌自幼开始习字,逐渐过渡到自觉状态。他几乎把历代大师都用心爱了一遍。大学期间,他又迷上了治印,转而又将目光投向汉魏碑书、竹简,再加上民间书法,范斌可谓杂乱无章,随心所欲地以饕餮之口完成了自己的基础期。可以说,他把根在传统里扎了又扎,同时又把枝杈伸向各处汲取养分。

一般而言,帖笔法相对细腻,结体平正;碑结体则险绝;而范斌显现的恰是碑帖交融的书风。




范斌的天赋和才华不言而喻。从政治地理学的角度看,范斌身处太湖之滨,虽文化、经济丰裕,但气势和高度显然补养不足。如果范斌要成为一个大家,必须要走出去:交流、旅行,与现实打成一片,采更多的人气;要么潜藏或隐逸得更深,把创作上的极端无限放大并完善它。


基本上书法家善于向过去的记忆致敬。范斌像一个农业社会的山水诗人,用抽象的线条,吟诵秋天、菊花、月光,谈论节气、风俗;当然,还不断流露出自己的道德理想。一个追求完美的人骨子里是忧郁的,范斌的作品在不经意处触到了虚无。



对美术史多元资源的运用一心,恰是范斌艺术道路的一个重要缩影。从上大学时创办书画社团,到走上专业教师岗位,这一点一以贯之。这首先可以在范斌的自述中得到印证:


“在学书路上我一直做着加法,学得很多很杂,看我的字,很难辨认出我是学哪家哪派的:篆书隶写,隶寓篆意;碑帖合迹,真行草混写。和学书一样,我刻印也“百米一锅”,刻得很杂,秦玺汉印、瓦当砖刻、明清流派几乎都涉猎过。”


书法与篆刻,分别构成了经线与纬线,共同标记着艺术世界中范斌行走的方向。对他来说,书法维度上的传统意味着二王、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何绍基,以及汉隶、竹简、六朝碑版……他遍临二王行书,《争座位帖》则前后临过五六年。“二王为体颜为用”,在他看来,何绍基在全面、温润以及楷书的生动上,出色地落实了颜体。而他最为激赏的黄庭坚,骨子里是颜体,碑帖结合也最为完美。后者在碑帖一张一弛中流泻的“沉着痛快”,恰恰是清代阮元、康有为想做而没有全然做到的。


另一方面,范斌又用“自说自话”来形容自己的篆刻。从一开始的吴昌硕,他也涉足金文、石鼓文,反映在篆刻上,则是追求厚重的稚与拙。而后,他又学过黄牧甫等人清朗劲挺的一路。


 


在范斌的理解中,不论是书法还是篆刻,最初的气象与规模极为重要。这就像房子,“如果毛坯大,日后依然可以进一步修改、细化。但如果格局从一开始就被限制在一个相对狭窄的空间中,那么即便它极尽精美,在艺术上继续周旋、求变的余地,却也很可能所剩无几”。

经营这样一个庞大的规模,范斌的字里往往流露出稚拙的天趣。当他的隶书既保留着汉隶的沉着,又撷取草隶之飞扬,就呈现出一种活泼泼的坚实。当他的篆书不乏甲骨的流转莫测,其中线条的曲直翻覆,“黄宾虹的草情篆意”就依稀可见。在他的作品中,字形的构成效果与线的锲刻效果被强调到了一种极致。结字奇趣迭出,在曲直与奇正的变化中,不断造险破险,一波三折。





作为60年代出生的一位新生代书法家,范斌对书法经典模式的认识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在他的学书过程中,沈曾植这位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塞尚,近代碑帖结合的大师对他的影响不可低估。沈曾植为了强调结体变形,强调每个字的造型表现力,将传统帖学靠映带呼应造成的整体分解成各个相互对立又相对制约的局部,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去处理分解出来的局部,从构成形式上协调各局部之间的关系,滋生出各种各样的风格面貌。范斌的书法观念更新可以说是深受沈曾植的影响,碑帖结合,追求一种既有法帖韵味,又具碑版气势的书风。无论用笔还是结体,都表现出了一种书法的丰富性。

在笔法上,范斌用笔错综变化,丰富协调,点画粗细的变化明显,既浑厚凝重,刚柔爽利,又灵动流畅;既有中锋行笔的圆,又有翻转腾跃的方。特别是锐笔尖锋的处理,富有视觉的冲击力,在起笔或收笔上往往有几处锐角昂然雄出,非常醒目。改变了原先钝角内倾的温和倾向,给与点画以雄奇角出的生命意识。

在结体和章法上,范斌借鉴了汉魏碑版那种宽博开张的体势,以及皇象、索靖章草的古质,注重了字的横势,强化点画的粗细长短,结体的欹侧大小,通过貌合神离让一个一个单独的字保持通篇的整体性,和散文中的“形散意聚”一样,打破每个字的结体平衡,依靠上下左右字的配合来寻求平衡。应该说这是一种相比较相对应相对照相衬托的关系,哲学专业出身的范斌对“关系”这种基本规律的处理显得从容不迫,因为哲学就是对关系的诠释。由于改变了结体章法上的线性的“叙述秩序”,书法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耐人寻味了。


岂能尽如人意    但求无愧我心




ART HUZHOU


如何把传统的东西做得有现代感,是范斌一直在探索的艺术课题。艺术当随时代,范斌的书风确有一种鲜明的时代感,有书写过程的随意洒脱,有即时即刻的当下感觉,有大开大合的视觉张力,有点线组合的现代构成意识,这一切形成了范斌书法特异面目。有人说他前卫,有人觉得他拙笨,见仁见智,各有论断。可近来接受他的书风的人越来越多,他的追求也影响、激励了一批书人,使湖州的书坛显得更加生机蓬勃。

范斌的倾诉,是一个诗人的倾诉。喜欢高度酒,选一些不起眼的小酒馆,烧几条咸菜鲫鱼,约几个孤单朋友,喝他个不知今夕何夕,然后在宣纸的大地上写字,在石头的波涛上刻章,笔走龙蛇,虎行烟波。这个在世俗宅院里有些怯场的行者,与当下大多江南书家背道而行,以致于显得有些孤傲。在号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小城,范斌是那么突兀地远离--甚至背弃其母土的文化风格:远离其阴柔绵软,背对其香糯酥腻,疏弃其精细算计。通观范斌的书法,我们几乎找不到700年前的赵孟頫在他字里行间烙下的纠葛印迹。这当然不是范斌无视大师高山仰止的传统,更不是范斌以道德隐形眼镜来规避不无瑕疵的乡贤前人。这可以解释为范斌的个性驱动着他另辟新径,另找拯救与承担之地。

在《印说湖州》、《范斌书法篆刻作品集》、《印说灵壁石》等集子里,范斌或棱角怵目地昴首于卷首,或欹侧尖锐地破纸于文尾,刀刻斧斫,横铿竖锵,为我们衍育了一畦畦古意盎然的汉字艺术植物。



  《温半壶月光》   《鱼龙此刻潜》  田平新布谷


范斌的草书,是一种江南底蕴中生长出来的现代狂草。它不是燕子灵动地舞于晨风夕绮,也不是苍鹰雄犷地翔于风沙漫漫,其结体的横扁穿梭,笔法的翻转腾挪,篇章的形散神凝,用墨的枯涩润泽,让人感觉也许只有新疆十二木卡姆,或南美桑巴舞才能比拟,其雷电之韵与云雨之势,其步履之美与阵势之壮,貌离神合,意妙玄当。

是的,范斌的字,也许是其将北碑与南帖、汉隶与金文、刀功与笔意,杂糅着现代西方文化,在个人化的艺术工厂中碾碎后,制作而成一种'上石庐'养料,所种植养育的一片汉语意象。


  ◆    


日常生活中的范斌在朋友眼里,也很像一位诗人,在湖州这座会过小日子的小城里的范斌,有着与里人不太相称的豪迈和宽阔,其酒风之高古,其言语之响亮,其远权疏贵的品行,乃至大步流星的步态,都有一种吉登斯所说的'脱域'感,谁也不能无视其诗性的率真。


  ◆    


在今天这样一个破碎的时代,我们内心生活的意义已被耗尽,责任,爱情,尊严,理想,良知,羞耻,慈善,怜悯……一切被弄得过于'简单','简单'地等同于金钱、等同于权力,等同于贪欲,等同于暴戾。置身于这一背景下,范斌率领他的线条、笔墨、印章,竖起了一道摩崖石刻围墙,让同道们得以在这个时代的化外乐土作一深呼吸,进行一下有氧运动,舒泄一下内心的紧张,滋养一下精神的贫乏。




   《青鹞一翥高》    商气动乾坤  《南风度日芒》

尤其是范斌和同道马青云编撰《印说湖州》一著作时,由于镌刻的对象是一个有关湖州人文历史的有序整体,既要体现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又要使风格包括文字篆法,结字章法以及刀法却始终追耱丰富多变,所以一方印章经常让范斌谋篇酝酿多日。九十六枚印章,不知花了多少心血!也许因为这个原因,回顾三年来创作《印说湖州》的刻印经历时,范斌用了“冷暖自知“四个字来总结。“篆刻讲示章法,在设计印稿时需要反复构想,根据文字具体的笔画,笔势,形体及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出相宜的形式。



“谈及《印说湖州》的创作,范斌坦言,三年来有过愉快悦兴奋也有诸多的苦恼。地入选的96方印章中,因找不到文字结合点,范斌反复篆刻的印章不少,比如”湖州竹派“,”文苏余韵“等印章,范斌就刻了三,四遍,直到自已满意为止。而封面上”印说湖州“四字则反反复复刻了五遍。编撰《印说湖州》三年间,范斌的刻印风格也随时变化着,有时是秦汉古玺高古典雅式,有时是元朱文精致工稳式,偶尔又趋向吴昌硕古拙浑厚一路,也有黄牧甫大巧若拙,返朴归真之风,风格上的变化反映了范斌不同的审美喜好和艺术追求。


名家名士评范斌

乐  泉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首批研究员

中国书协会员

范斌有感觉。他是能够读懂我的人。他身上的那种感觉,可能与生俱来。这种感觉只长在极少数人的身上。写毛笔字,一定是要有感觉的。少了这一点,怎么苦练都不行。当下,写毛笔字能够有感觉的,在我看来并不多见。也有不怎么写字的人,有感觉,那种感觉是通过眼睛传导心上的,其鉴赏极有品味,这样的人也少见。大概都是上天慧眼所赐:感觉都好象象是长在身上似的。我欣赏这两种人。当然,感觉也离不开后天的修炼与培养,范斌身上就俱有这样的条件。故其治印,书法皆功力深厚,内外兼修,颇为不易。范斌的字,自会越写越好,越写越高妙。因为他是有感觉,唯此难得。


汪永江

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

西泠印社社员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范斌兄总是立主以古典的客观性为前提,与古人对话的心态如同如同画家记游,反复观察,深入体会,不可任笔为体,主观臆造。所谓创作则是入帖出帖过程中的心得而已。在其主持湖州师范学院书法专业教学的技法分析与临习示范,始终不远离经典的核心。这种观点与当下以书法宣泄情绪之说迥然不同。在他的影响下,湖州师范学院美术教学专业的学生们形成了作品必从古典中来的共识。

无论是行草、篆隶以及篆刻,其书风以强雄写意为主,缘于笔性纵逸之气,心理使然。范斌兄平日习书取法,篆书以西周早期金文奇肆一路;隶书以两汉摩崖石刻之粗犷一路;行草以颜鲁公、徐渭之威武雄壮一路;玺印以燕齐官玺汉魏将军率真开张一路。所谓文者其外,武者其内。(选自汪永江《“以学带术”与“研究性创作”的成功尝试》)




范斌艺术感言


书法的“匠气”与“俗气”,历来为人鄙夷与摒弃的,文人们将此视为一种笔墨“俗病”,黄山谷说:“凡病可医,俗病难医。”故而,书法家唯恐避之不及。书法的刻意、做作,也被斥之为一种工匠行为。然而,此工匠非诚彼工匠,书法决然少不了一种“工匠精神”,尤其对当代书法创作而言,这种“工匠精神”更是不可或缺的的财富。文艺评论家陈履生说:“工匠精神即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它是中国历史文脉的基因,是能够映现中华文明的底板。”工匠精神,实在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锱铢必较,历练不衰,历久弥坚的人文气质,更是一种舍我其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职业态度。孙虔礼的“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即是一种工匠精神的书法体现。苏东坡更以一种诗歌形式比状这种“工匠精神”,他写道:”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铤,不作张芝作索靖。”书法拼到最后,是一种最计较些微细节的艺术,书法与工匠的精神追求可说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如此,我更愿意将书法看作一门手艺,手艺的锻造离不开时间的消费,当然更是一种精神漫无际涯的投入与倾注。




马青云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湖州市书协副秘书长

湖州文澜书画院副院长

湖州吴昌硕研究会副会长

王似锋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湖州师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湖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湖州笔道艺术馆馆长

浙江省书法研究会理事

冯汉江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湖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湖州市吴昌硕研究会会长

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教授


李志刚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湖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浙江湖州师院艺术学院教授

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硕士生导师

杨建民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创作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青年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

湖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湖州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

创作委员会主任

范  斌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理事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湖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浙江文澜书画院副院长

湖州文澜书画院院长

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教授

钟文刚

中国包装设计委员会会员

浙江省花鸟画家协会会员

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

湖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特聘讲师

湖州书画院特聘画师

钟  安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湖州师范学院教授原院长

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硕士研究生导师

浙江省高教学会艺术专业教育

委员会常务理事

湖州市吴昌硕研究会副会长

胡迪权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法名城联艺会理事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沙孟海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

湖州市文联委员

湖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湖州文澜书画院副院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