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凝结了的不是寂寞,是血[xiě] | 一页手册 · 协和八

 逍遥上神 2017-05-23

小编按“这张凝血单子,同学你来解释一下!” 刚进科时领导的吊打总是来得猝不及防,而凝血5项则是应对吊打的必备技能之一。今天我们就来一一解读这5项吧!

知识回顾

血管内出凝血的动态平衡由血管本身、凝血因子、血小板、纤溶及抗纤溶系统来维持。凝血5项通过检测凝血途径中的因子和不同途径的凝血时间(图1),以监测患者凝血功能、监控抗凝药物的使用和筛查凝血相关疾病。

图1 凝血途径及凝血试验

凝血五项


① 凝血酶原时间 PT

PT测定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常用和敏感的筛选试验。PT延长常见于外源途径相关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如先天性凝血因子(I、II、V、VII、X)缺乏或异常、严重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口服双香豆素类药物(如华法林)或DIC等。PT缩短可见于某些血液高凝状态。

PT/INR可作为用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监测指标。INR是标准化后的PT,采用INR使不同实验室和不同试剂测定的PT具有可比性,便于统一用药标准。华法林通过抑制肝脏线粒体内的羧基化酶,从而抑制维生素K在肝脏内合成凝血因子II、VII、IX、X及抗凝蛋白S(PS)、抗凝蛋白C(PC)。华法林对已生成的凝血因子并无抑制作用,起效慢,但对于PS和PC可加速其清除及减少合成,因而在用药初期由于PS和PC的缺乏,血液呈高凝状态,所以需要和肝素重叠使用直到INR达标(达标值根据疾病不同有所差异)。口服华法林2-3天后开始每天或隔日监测INR,小伙伴们一定要盯紧INR耐心调药哟!

②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APTT测定是内源性凝血系统较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APTT延长常见于内源性性凝血途径因子缺乏或异常,如先天性凝血因子(VIII、IX、XI和XII)缺乏或异常、严重肝脏疾病、肝素抗凝治疗、DIC、抗磷脂综合征及肝素样抗凝物质。如果想要进一步追究APTT延长背后的原因,我们还有“APTT延长纠正试验”这把利器!

APTT纠正试验:将正常血浆与患者血浆1:1混合,测定即刻及37℃孵育1h后的APTT。如果缺乏凝血因子,则APTT可以被正常血浆纠正;如果患者血浆中含有抗凝物质如抗磷脂抗体,它和磷脂结合,而后者是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必需物质,因此即刻和2h后的APTT都无法纠正;相似但不同,时间/温度依赖性抗凝物(如VIII因子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抗凝的作用,因此孵育一定时间后APTT还是延长的。APTT纠正试验解读如下:

表1 APTT延长纠正试验结果分析

[CASE] 72岁女性,在院行肢体康复治疗期间突发皮下出血。既往:57岁诊断高血压、高脂血症,69岁脑梗后遗留左侧肢体瘫痪。查凝血:PT正常,APTT 142.9s。进一步完善APTT纠正试验,结果:即刻APTT 52s,2h后98s。→ 可能的解释:患者可能存在某种时间/温度依赖性抗凝物质,常见的就是VIII因子抗体啦!→ 再进一步筛查凝血因子活性:VIII C<>→ 下一步可以进行VIII因子抗体的相关检查,Problem solved!

③ 凝血酶时间 TT  

TT指在被测血浆中直接加入凝血酶所测得的血浆凝固时间,即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时间。血浆中存在肝素及类肝素物质、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结构异常均可导致TT延长;在DIC中由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加,也可导致TT延长。

④ 纤维蛋白原 Fbg

Fbg由肝脏合成,在凝血酶作用下形成纤维蛋白参与凝血过程。Fbg降低可见于1)消耗过多,导致血浆含量减少,如DIC;2)纤溶系统活性增加,Fbg被分解,如原发性纤溶症;3)合成减少,如重症肝炎、肝硬化等。Fbg升高可见于1)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等;2)蛋白合成增多,如结缔组织病、多发性骨髓瘤等;3)反应性增多,如急性感染、休克、大手术后等。

⑤ D-Dimer

D-Dimer是交联的纤维蛋白在纤溶酶水解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浓度升高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高凝状态、DIC等。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Dimer就会升高。住院患者尤其老年人、恶性肿瘤及近期手术患者中D-Dimer升高很常见。应用有:1)DIC:可作为DIC早期诊断和病程监测的主要指标。D-Dimer反映凝血酶原和纤溶酶活性,>0.5mg/L对高危患者具有极高的预测价值;2)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筛查:可用于VTE的排除诊断。有研究显示D-Dimer检测对于VTE的阴性预测值为94%,所以临床怀疑有DVT或肺栓塞可能时毫不犹豫查D-Dimer和下肢静脉超声,如果D-Dimer正常基本可排除VTE。3)溶栓治疗的监测:可作为血栓性疾病溶栓治疗的特异性监测指标。

现在大家是不是对凝血5项的理解更清晰了呢?凝血单子给我们的提示很多,但也有局限性,仍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其他检查来给出综合诊断或评估。

实战演练

DIC的特点不包括:

    A. 血小板减少

    B. 外周血可见破碎红细胞

    C. FDP水平降低

    D. PT和TT延长

    E. APTT延长

答案:C

解释:DIC以血液中过量凝血蛋白酶生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形成和纤维蛋白溶解为特征。过量凝血酶可消耗I(纤维蛋白原)、V、VIII因子(APTT、PT、TT可延长)、诱导血小板活化(PLT降低)、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PA,在纤维蛋白过量形成基础上继发纤溶亢进(FDPs增多)。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积可引起微血管病性红细胞破碎,血涂片上可见破碎红细胞。

 

[参考文献]

1.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8th Edition.

2.  Lossing TS, Kasper CK, Feinstein DI. Detection of factorVIII inhibitors with the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Blood 1977; 49:793.

3.  Carr JM, McKinney M, McDonagh J. Diagnosis of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Role of D-dimer. Am J Clin Pathol 1989; 91:280.

4.  Spero JA, Lewis JH, Hasiba U. 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Findings in 346 patients. Thromb Haemost 1980; 43:28.

5.  Thachil J, Fitzmaurice DA, Toh CH.Appropriate use of D-dimer in hospital patients. Am J Med 2010; 123:17.

回复关键词「凝血五项」可查看本文。

作者:一叶知秋@PUMCH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