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红学之路

 pengxq书斋 2017-05-24

我的红学之路

(2014-07-01 08:50:09)

                      我的红学之路

 

   谁都知道,红楼梦位列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可以这样说,在中国,几乎所有的文人墨客都通读过它,而在普通民众中,无论三教九流、引车卖浆,都通过电视剧、电影、戏剧、舞蹈、评书、网络、手机、音乐,甚至图片、画册、小人书等等,基本了解红楼梦故事梗概,宝黛爱情走向。因此,红楼梦在中国,乃至在世界,是深入人心的,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受众群体。至于它浓烈的艺术感染力、深远的文学影响力,至今影响着中国和世界一代又一代人。

   我在很早的时候便接触到了红楼梦。记得那时在初中,我因慕名,从邻居家借得红楼梦,匆匆一阅,然而大失所望。因为我根本看不懂,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其实我往往只看三五页,便觉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于是合上书本,随手丢弃,飞出门去玩儿去也我的红学之路。此后,我把红楼梦淡出视野,以至完全忘却。

   时间到了一九八三年,有一天我在白银的新华书店里随手翻阅各种图书,突然被一本《石头记探佚》所吸引。它是当今著名红学家梁归智先生所著。薄薄的一本,字数不超过二十万,但是,它里面的探佚内容,丰富而且新奇,着实使我耳目一新大开眼界。为什么?因为它颠覆了我对红楼梦的惯常理解,或者说固有看法。--虽然,我自中学以后,并没有再认真地看过红楼梦,但附庸风雅、爱好犹存,对红楼梦故事并不陌生。--特别是越剧红楼梦对我熏陶很深,须知我祖籍绍兴出生上海,对越剧红楼梦情有独钟,个别优美唱段,我至今还能哼上几句呢我的红学之路

   越剧红楼梦虽说唱腔优美故事“感人”,但它对曹雪芹原汁原味的红楼梦伤害极大,而且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大大缩小了红楼梦内涵,还彻底歪曲了红楼梦主题,--这些方面,就是梁归智的《石头记探佚》给我带来的冲击效果、第一感觉。

   梁归智的《石头记探佚》,使我对古典名著《红楼梦》有了一个全新的解读。我觉得它很多地方说的有理有据而且丝丝入扣,让人犹如拨云见日豁然开朗。

   --这也罢了。一九八七年,王扶林导演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登上电视荧屏,当时的收视率居高不下。我们白银也跟全国各地一样,一到红楼梦的播出时间,大街小巷,空无一人。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使我对小说红楼梦重新产生挚爱。我把搁置书架多年的红楼梦翻了出来仔细阅读,但遗憾的是,我对红楼梦的解读,依然模糊不清不得要领。在此情况下,我到银光图书馆借来一大摞子的红楼梦解读书,--那都是些著名红学家所著,对我理解红楼梦、参透红楼梦帮助极大。--在此,我要把特别的感谢献给特别的梁归智,当然还有蔡义江、胡适、周汝昌等。

   红学家们对红楼梦的深入解读,使我深深感受到了红楼梦的伟大。然而,我比较地特立独行,也喜欢思考。我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的红楼梦解读体系。我对某些红学家的红学观点并不赞同,甚至存在着截然相反的看法。

   怎么办呢?心里有话,憋在肚子里很是难受,总得表达出来。我思来想去,决定把我对红楼梦的看法、思考,归纳整理后诉之于文章,这样,就有了我的《红楼梦探佚》,共十六篇约二十余万字。这十六篇文章的手稿我至今还妥善地保存在我的书柜里,有一稿二稿三稿甚至四稿,前后大概花费了我两年多的时间。--那些草稿定稿,摞起来足有一尺多高。

   个别稿子定稿后,我开始投稿,也曾托人帮忙发表,但最终都是泥牛入海音讯全无。说实在的,我很受伤,可我从来不认为自己观点有误,行文拖沓,而是认为社会显失公平,--毕竟,我人微言轻又没名气,不易得到有关出版部门的重视和认可。

   稿件不能发表,就只能静静地躺在我书柜里,这样地,一直到了二OO五年。

   二00五年五月,著名作家刘心武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红楼梦,作为我,是红楼梦爱好者也是红楼梦研究者,当然收看兴致极高。然而看了几集之后,我很不满,觉得刘心武在曲解红楼梦,在搞福尔摩斯探案。

   我把我的不满向许多朋友倾诉,遗憾的是许多朋友不感兴趣。事实上他们对红楼梦也不是十分了解。--许多人虽然知道红楼梦了解红楼梦,但对红楼梦有深入研究的毕竟太少。不过,朋友终归是朋友,虽然他们对我的红学不感兴趣,对我勇于挑战刘心武嗤之以鼻,但毕竟给我指明了一条道路。因为他们的孩子都有电脑,所以他们知道互联网上发表文章比较地方便。他们给我找来了一个红学网站的网址,让我把文章发到《红楼艺苑》。我根据朋友所嘱,到大街旁的复印间花钱把文章打印了并直接上传,发给《红楼艺苑》网站。

    二00五年九月十六日,我的《探春远嫁爪哇国》一文在《红楼艺苑》网上顺利发表,想不到,当天点击率超过一千三,位列榜首!

    我真是欣喜若狂。静下心来以后,我想,点击率高,大概是因为我文章的观点比较地新颖独特,而且可备一说,故能吸引人眼球,但这并不能证明我的红学观点一定正确,一定可以“一锤定音”啊我的红学之路。--真的,我有时痴想,一千个红迷拥护,也往往不顶一个权威认可,因为红迷不代表权威机构,而红学权威背后往往有权威机构的支持我的红学之路

    回想这有限的成功,我心里其实很悲哀。因为我第一次在互联网上投稿,纯粹是新面孔,又根本没名气,所以我很怕文章经网站审核时通不过,也怕人嫌文章太长不耐烦看。为着在红学网站上顺利发表,我的《探春远嫁爪哇国》实是从一篇“长篇大论”里硬剪下来的!故文章打头就显突兀,而且力求简练,直奔主题。

   《探春远嫁爪哇国》发表后,我自信心增强了不少,所以紧接着的第二篇《从史湘云嫁宝玉说开去》,文章就比较地从容些也比较地长一些。但我并不害怕网站不给发表,因为我文章“独树一帜”,其中许多红学观点,相信能给人强烈震撼,能给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比如其中专门论证了妙玉充当宝湘姻缘的红娘我的红学之路)。

   《从史湘云嫁宝玉说开去》,文章一经发表,点击率一路飙升,换句话说,我的红学文章,已经引起了许多红友的重视,我当然很高兴,于是,我每隔三天就发表一篇红文在《红楼艺苑》,这样地,我一鼓作气,连续整理并发表了《红楼梦探佚》共十篇。这十篇红文,其实基本上囊括了我对红楼梦的独家解读,在网上也多少赢得了一些“名气”。许多红学网站许多红友博客,纷纷转载我红文我的红学之路

   因为我的《红楼梦探佚》是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写好的,所以整理、打印、上传,每篇文章不用二三天时间。“集中火力集中发表”对我来说并不难,而且观点新颖独特,可备一说,效果不错。故有点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独树一帜的红学观点被人整整埋没了十多年,直至二00五年九月十六日以后才好不容易地逮住互联网大发展的机遇,出头露脸浮出水面。

   我在此当然要感谢刘心武老师,要不是刘心武老师歪解红楼,也不致使我想方设法去互联网发表我的红楼探佚!--当然也得感谢互联网。确实的,互联网的诞生、发展,使我们普通红迷、草根红学家,都有机会与红学大师一样,平等地发言发文章,使红学的天空不再是一手遮天。个别学霸们也不能随意封杀他人的红学观点以维护自己的学术垄断地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互联网上得以真正的体现,--这是天大的好事,值得大书特书、隆重庆贺我的红学之路

   截止目前,我在互联网上发表红文200余篇约100万字。其主要的“研究成果”我公布如下:

 

一、探春远嫁爪哇国(今印度尼西亚)。

二、黛玉是红楼梦里总花神,死于“花神退位”的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

三、湘云于黛玉逝后的次年芒种节溺死“湘江”。

四、元春二十岁死,死如杨贵妃。她生前乃中华皇后。

五、袭人泪洒桃花源,最终结局与宝钗一样,终身守活寡。

六、宝玉最终结局乃千古情僧,超越释迦牟尼。

七、我破译了“好了歌注”、“飞鸟各投林”;破译了“芒种节”、“琅玕节”。

八、基本廓清了曹雪芹后红楼梦的故事情节进展。

九、我依据自己的红楼梦研究成果,判定红楼梦主题是严厉批驳红颜祸水论。此谬论在中国封建主义社会已经绵延不绝2000年!

十、证明了黛玉作《五美吟》乃中元节,并由此确定了贾敬死于阴历六月十八,最终顺理成章地确定曹雪芹生日为1715.7.17.

下面是略微次要的“研究成果”:

十一、确定了甲戌本《凡例》乃曹雪芹亲笔;《红楼梦》书名乃曹雪芹锁定;并由此判定天津王超新发现的庚寅本乃红楼梦古本。

十二、宝黛“木石前盟”是指宝玉与湘妃,换言之,黛玉去世,湘云继续。

十三、证明了秦可卿是个全面影射性人物,是警幻是黛钗是“贾府”,而且是贾府国“皇后”。

十四、证明了宝湘姻缘的红娘之一乃妙玉,而且证明了妙玉是红楼梦里的嫦娥;我还确认了薛宝琴是红楼梦里的梅花女神,她亲眼目睹了贾府由极盛到极衰并最终灭亡的全过程。

十五、我用大量事实确认了红楼梦的小说结构存在着严密的对称性。比如薛宝琴中部上场,乃“旁观冷眼人”,她正与红楼梦开篇“冷子兴”作对称。在“旁观冷眼人”这一点上作用一样。

十六、证明了曹雪芹的《红楼梦》写到第一百回,其时,王熙凤去世。《红楼梦》最后十回,曹雪芹没来及写出。《红楼梦》在我看来,绝对是“白雪歌残梦正长”。

十七、我证明了王熙凤之死在贾府被抄前的冬末。她死在狱神庙。弥留之际,身边唯有刘姥姥,而她女儿贾巧姐已被“狠舅”王仁、“奸兄”贾蓉联手卖给了“烟花巷”。

十八、在红楼梦里王熙凤实乃“凡鸟”,曹雪芹眼里的金凤凰乃贾探春。贾探春理家实与王熙凤“协理”呈对比、对称。

十九、红楼梦“情榜”只有十六人。其中正册十二、副册一、又副册二;加上护花使者贾宝玉共十六人。贾宝玉是登上太虚幻境的唯一男性,乃“群芳之贯”。

二十、贾府被抄,时在距元春省亲第四年的中秋前夕。宝玉“登仙”,时在贾府被抄后的中秋之夜。届时,甄贾宝玉,合二为一。

 

   我看着以上“研究成果”,而且并没有包容全部,心里成就感油然而生。当务之急,是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也需要得到红学界的审定。我担心的是“研究成果”会被人不断地蚕食侵吞。事实上这种事情已经发生,尽管我几次在互联网上发表声明提出抗议,但有点无济于事,人家不理不睬,奈何?好在公道自在人间,红友们的眼睛是雪亮的,故所以,发生剽窃红学观点的事情虽然有,但是毕竟不多而且有限。

   说起来,我为了在互联网上发表我的红学观点,花费时间、精力当然不少,其实花费钱财也很可观。作为我一个普通百姓、下岗工人(现在已退休),生活本身艰难,而把钱财白白扔进没有任何经济回报的红楼梦研究上,真的有点“得不偿失”啊,连妻儿有时都不肯理解我的红学之路。只有我心里坦然,用红学家周汝昌的话来说,我们都是“为芹辛苦为芹忙我的红学之路”。

   目前,我在上海的《红楼梦研究辑刊》创刊号上发表了《探春远嫁爪哇国》;在江苏的《红楼研究》2007.4上发表了《从红楼梦中看贾宝玉生日》;在《白银文学》上发表了《证史湘云之死》《黛玉泪尽芒种节》等。我一般情况不投稿,原因是我受伤太多,再说有些刊物需要版面费审稿费之类。我宁可把稿件发表在互联网,看的人多而且流传广泛。--当然不利之处是得不到有关部门的审核认可,因为“有关部门”一般情况对互联网上发表的东西不予承认。这一点我说过了,是有点自欺欺人,有点瞪着眼睛不认账啊我的红学之路

   我引以为自豪的是我新浪博客有10多万点击率微博有近4000粉丝。我的红文传播在互联网的四面八方。白银电视台为我做了人物专访,播出视频《王根福与他的红学》;北京红友为我做了讲课录音并发在网上。另外,极重要的一点是我因红楼结缘了特多红友,他们是著名学者、作家,当然也有普通工人、农民。

   我的红学“成就”微不足道,何况直至目前,红学界并没有重视我认可我。但是,我拥有许多真心爱好红楼的红友,我也为大家“正确解读”红楼梦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此生足矣我的红学之路我的红学之路我的红学之路我的红学之路

 

  王根福

  2014.6.25.

 

                          红楼梦漫谈之一:就《红楼梦探佚》答网友提问
                          红楼梦漫谈之二:关于《红楼梦》书名及甲戍本《凡例》
                          红楼梦漫谈之三:情天情海秦可卿
                          红楼梦漫谈之四:秦可卿、尤三姐、情榜证情
                          红楼梦漫谈之五:贾兰之死与雪芹反清
                          红楼梦漫谈之六:惜春为尼在何时
                          红楼梦漫谈之七:红楼二尤是秦可卿英灵再现
                          红楼梦漫谈之八:白雪红梅薛宝琴
                          红楼梦漫谈之九:谈薛宝琴十首怀古诗
                          红楼梦漫谈之十:好了歌注与飞鸟各投林
                          红楼梦漫谈十一:真假合一红楼梦
                          红楼梦漫谈十二:黛玉死因之我见
                          红楼梦漫谈十三:浅探红楼梦章法结构之对称
                          红楼梦漫谈十四:穷途末路花袭人
                          红楼梦漫谈十五:海棠诗、菊花诗隐义解
                          红楼梦漫谈十六:由冷香丸疑案引发的思考
                          红楼梦漫谈十七:有言必应数贾政
                          红楼梦漫谈十八:再探贾元春之死
                          红楼梦漫谈十九:千红一哭悼红楼
                          红楼梦漫谈二十:千红一哭悼红楼(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