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根说红楼梦】之马经义谈红学(第67期)——什么是红楼“探佚学”

 wunianyi 2017-03-18




什么是红楼“探佚学” 



 

红学的魅力,除了它“待释”、“待辨”、“待考”以外,更具吸引力,更被广大普通读者喜闻乐见的,还是对“红楼”永远“待续”的思考。其实这种永远“待续”的“红楼状态”便是产生“探佚学”的原始动力。《红楼梦》八十回后的“佚稿”研究,很早便有了,在胡适、俞平伯、吴世 昌等先生的著作中很多地方都涉及到探佚方面的内容。但真正把探佚体系化的是始于1983年梁归智先生的《〈石头记〉探佚》一书。把探佚提升到“学”的高度,则是周汝昌先生最先提出的。现在的“探佚学”已经成了“红学”的四大支柱之一。


周汝昌先生曾经在《〈石头记〉探佚》序文中说道:


我个人的红学工作历程,已有四十年的光景,四大支(曹学、脂学、版本学、探佚学——引者)工作都做,自己的估量,四者中最难最重要的还是探佚这一大支……没有探佚,我们将永远被程高伪续所锢蔽而不自知,还以为他们干得好、做得好,有功,也不错……云云。没有探佚,我们将永远看不到曹雪芹这个伟大的头脑和心灵毕竟是什么样的,是被歪曲到何等不堪的地步的!这种奇冤是多么令人义愤填膺,痛心疾首!


直至今日,探佚学研究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其中都发生了些什么?它的学术目的、体系如何?学说危机又在哪里?我们将作一个简单的梳理:

 

现今所知,曹雪芹给我们留下的是一部残稿《红楼梦》,无论他是否曾经写有八十回后的故事,但现在曹氏《红楼梦》仅存八十回,己是一件不争的事实。那么八十回后的故事该如何发展?“红楼”众多人物将如何结局?研究者通过《红楼梦》的创作特点——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脂批提示;文本分析;作者生平、家世和康雍乾的时代状况,即作品的生活素材和时代背景等材料,来推测曹氏《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情节,这就是所谓的《红楼梦》探佚学。


以上是笔者对探佚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概括。对于“探佚学”的定义,不同的探佚学家有不同的语言表达。例如:


丁维忠先生认为:《红楼梦》探佚学,是探讨曹雪芹原著后30回佚稿的专学,它已经成为《红楼梦》研究——“红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

梁归智先生认为:探佚就是通过研究《红楼梦》前八十回的“草蛇灰线”等“伏笔”,以及小说的情节发展、思想倾向、人物性格的必然演变趋势,再结合脂批和其他材料,如曹家的生活原型考察、野史笔记提供的信息等,综合研究曹雪芹原著八十回后佚稿的情况,进而探讨曹雪芹完整的艺术构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