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田园诗的创新

 杏坛归客 2017-05-24



浅谈田园诗的创新 

文会春 

随着我国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视和中央对“三农”优惠政策的出台,为广阔的农村天地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从此,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农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农业的机械化耕种收也在逐步普及。我国农村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为田园诗人提供了很好的创作素材。国内有许多专业性的诗词刊物也纷纷开辟田园诗专栏。例如:《中华诗词》的“田园新曲”专栏、《东坡赤壁诗词》的“‘福娃杯’新田园诗大赛”等在国内外诗坛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田园诗人。田园诗人的大批涌现和田园诗作的精彩纷呈,已成为我国当今诗坛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窃以为,当今田园诗人创作田园诗时,应该注意具备四个特点:题材新、语言新、角度新、意境新。这样的田园诗作,才能体现时代的特征和满足人们的审美观。

 

1、题材新。诗人创作格律诗词,取材这个环节十分重要。一个好的题材或全新的题材,不但可以触动诗人的创作灵感,它还会直接影响到格律诗词的质量好坏。例如:汪梦之的《一个老农的欢歌》:“山歌不唱旧时腔,自演自编情趣长。满院桃花争曙色,一湾溪水淌春光。种田无税天荒破,养老有金茶饭香。最是丰年销特产,鼠标轻点到西洋。”此诗获“全国第五届新田园诗歌大赛”一等奖。再如:王如芝的《作客藏家》(新声韵):“最是甘南六月花,迎黄送紫向天涯。肋巴佐酒抓羊肉,火炕含烟煮奶茶。一段山歌入云汉,三层盖碗献哈达。若非年迈身多病,定可重来拌藏粑。”此诗获“全国第五届新田园诗歌大赛”二等奖。这二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取材新颖,撷取农民富裕后的田园生活场景入诗,写意传神,诗味隽永。具有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和时代美感。

 

2、语言新。格律诗词的语法表现,不同与其它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它力求在语言上清新优雅、朗朗上口,这样才便于人们反复吟唱和细细品味。例如刘鸿均的《某地良田》:“自古良田育好秧,今朝农具已深藏。农人也效商人法,只种高楼不种粮。”(载《长白山诗词》2014年第三期)这是一首针砭时弊的田园诗,辛辣的语气,发人深省。特别是诗人高超的炼字技巧,使得语言鲜活,结句有力。再如:吴农荣的《播棉》:“骀荡东风醒万坡,铁牛迈步踏春波。颗颗棉籽心中话,撒进犁沟都是歌。”(载《东坡赤壁诗词》2014年第二期)诗人采用拟人的表现手法,娴熟的炼字技巧,将所见所闻,和盘托出;如诗如画,有声有色。

 

3、角度新。一个好题材或新题材摆在大家面前,人人都能见到或感受到它的精彩。要想将这些出彩的东西变成作品,这就好比摄影师拍照片一样,角度是构图的关键。同样的风景,高明的摄影师总是从艺术的角度来构图,这样才能给人以全新的视觉冲击;创作格律诗词也是同理。全新的题材和角度,使人常读常新,百读不厌。例如纪翠萍的《新农妇》:“放下锄头点键忙,签单网上笑眉扬。大棚瓜菜不零售,农妇今成老板娘。”(载《中华诗词》2014年第五期)诗人注重挖掘农业生产中的新生事物入诗,诸如农妇上网、网上订单、大棚蔬菜基地、农妇当上老板等等。这些新鲜事,在电脑未发明之前,人们根本就想象不到的事情,所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题材和角度。

 

4、意境新。何谓意境?意境是指文艺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它是格律诗词作品中所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并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和诗意,以及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俗话说:“诗贵意境。”特别是全新的意境,可以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例如:高昌的《过白菜地》:“敢将清白对秋风,笑在情深热土中。懒论身家胡贵贱,悠悠铺绿到苍穹。”(载《东坡赤壁诗词》2014年第二期)诗人将白菜地里的所见所闻,采用拟人和夸张的表现手法,营造出一个全新的意境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如临其境。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但意境优美、视野宽阔,而且表达了诗人的心灵寄托和思想情怀。其实,在这物欲横流、贪腐难控的滚滚嚣尘里,竟然还有“白菜地”这方净土的存在,着实难能可贵,仿佛让人又看到了新的希望。再如涂普生的《山乡咏春》:“……蜂蝶翻飞田野上,叱牛犁耙醉清晖。”(载《东坡赤壁诗词》2014年第四期)。诗中的蜂蝶、田野、牛、犁耙等意象,都是寻常之物,农村随处可见,但诗人将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再将提炼出的“翻”和“醉”两字植入其间,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意境。山乡在春天那充满勃勃生机景象和好一幅惟妙惟肖的春耕图,交相辉映,醉人心神。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表现手法上进行创新,是田园诗人创作田园诗的艺术载体,也是传承与发展田园诗的自然法则。故此,田园诗人在创作田园诗时,注重在“新”字上下功夫,完全切合人们的审美理念。田园诗以“意”为美,以“新”为贵,是创作田园诗的“法门”。只有不断创新的田园诗,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生存空间,才能长此以往地被人们接受和认可,才能更好地将田园诗发扬光大。

 

(本文刊载于2016年《中华诗词》第1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