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城盐湖首届野生鸟类公益摄影展上,史建华老师将自己多年拍摄的31幅精美野生鸟类照片无偿奉献给组委会,其中这幅以欢迎来宾造型的火烈鸟照片被组委会制作成开幕式巨幅背景,得到众人的好评。摄影:史建华,编辑:盐水虫。 自从运城盐湖有了八只火烈鸟以后,当地很多摄影人开始购置长焦镜头,并有意识开始拍摄各种野生鸟类。据统计,目前运城盐湖共有野生鸟类120余种。图为史建华老师在运城盐湖拍摄的白鹡鸰(ji ling)。白鹡鸰中文俗名:白颤儿、白面鸟、白颊鹡鸰、眼纹鹡鸰,多在河溪边、湖沼、水渠等处活动,常以一上一下地波浪式飞行,行走时尾巴会不断上下摆动。以昆虫及种子为食。 史建华老师作为一名女摄影师,在拍摄野生鸟类时有其独到的发现和认识,常常赋予野生鸟类各种感情色彩。图为史建华老师拍摄的一对儿反嘴鹬(读“玉”音)母子。反嘴鹬在运城盐湖分布较广,数量最大,已经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 在多年的野生鸟类拍摄活动中,史建华老师深深地被各种野生鸟类的魅力所吸引,同样激发了她对各种鸟儿的爱怜之情,时常在各种场合呼吁人们要爱护环境,共同为鸟类提供一个祥和的家园。图为史建华老师拍摄的黑鹳(guan)。黑鹳(学名:Ciconia nigra)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以变幻出多种颜色。 在这次运城盐湖首届野生鸟类公益摄影展中,史建华老师拿出了她最得意的三十多幅作品,希望大家在欣赏美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图为史建华老师拍摄的两只喜鹊。喜鹊是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野生鸟类,它们的叫声被人们赋予一种善意的祝福。 近年来,山焦盐化坚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对运城盐湖资源进行平衡开发,甚至以牺牲经济效益为代价,以不干涉、不惊扰鸟类的方式推进技术进步,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图为史建华老师拍摄的燕鸥。燕鸥因为与家燕的尾型相似而得名。据说燕鸥还是动物界里的“飞远冠军”,可以不费力的从南极洲飞到遥远的北极洲,行程17600多公里,令人咂舌。 图为史建华老师拍摄的夜鹭。夜鹭顾名思义,喜欢夜间出来活动,白天一般隐藏在密林中的僻静处。据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显示,中国仅见到3168只,其中台湾2698只,香港97只,大陆仅373只,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长腿鹬,鸻形目反嘴鹬科的滨鸟。腿和嘴细长。体长约35~45公分,在泥滩和芦苇丛生的浅水中觅食甲壳动物和其他小型水生动物。了解更多运城盐湖野生鸟类,请关注头条号《盐水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