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怎样才能学好中医,这是摆在每位想学中医的人面前的一道难题。其实,学好中医也并非“难于上青天”,不信,我们一起来聆听国医大师李振华的谆谆教诲吧! 关于如何学习中医,李老说,学习中医归根结底就是要学好中华文化,达到文理通、哲理通,才能医理通。历代“大医必大儒”,就是因为中医来源于古代文化。学中医一定要有国学和哲学基础,“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就是这个道理。
中医四大经典,《内经》《伤寒》《金匮》《温病》都要好好学。其中《内经》要重点学好。《内经》中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诊法、治则、气血津液、精气神等都是重点。虽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是死记硬背也不行。李老曾经见到一位年轻医生,他把很多经典条文和常用方剂压在桌子的玻璃板下面、贴在墙上,遇到患者才去找。表面上看他学得很认真,实际没有学会,更没有达到领悟。学技术要登堂入室,只学皮毛不行,中医的理论要通过实践熟能生巧,悟到脑子里。
李老还特别要求,在学校期间,一定要认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同时也要注重医学实践。要防止做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医生,或只记得几个单方、验方而不会理论的经验医生。“只有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医生才能创新,我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将来都能成为名医。”李老对我们中医学子寄予了满腔的厚望。
跟诊时,我们看到很多患病多年、久治不愈的慢性胃炎、心脏病、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等患者,经李老的治疗,都获痊愈。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我母亲来看病。进入更年期之后,我母亲总是有心烦急躁、头晕耳鸣、失眠、夜晚腹胀等不适。在当地西医院化验都无器质性病变,只给予安定等药物治疗。但是吃药就见效,停药之后症状如故。2010年5月25日我们专程找到李老,李老一番诊查之后说,脉象沉弦细,舌边尖红,舌体稍胖,苔薄白,属于中医的脏躁证。主要病机为肝脾失调,心肝热盛,肝郁日久生火,扰动心神,出现心烦等症。治疗应健脾疏肝,清心豁痰,并注意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服药14剂后,烦躁好转,睡眠改善,诸症减轻。共服药60剂,诸证悉平,不再感觉烦躁,每天睡眠6~7个小时,至今身体状态良好。通过我母亲的例子,我亲眼看到了中医治病的神奇疗效,更加坚定了学习中医的信心。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老的教导,让我得到了“渔”,解开了长久以来的学习困惑,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标。通过跟诊学习,我亲眼看到了中医治病的神奇疗效,更加坚定了学习中医的信心。李老在近90岁的高龄,还为我们讲解学医与做人的道理,我非常感动。我决心一定学好中医,为振兴中医药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 知识就是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