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会*斗草*芍药花落

 pengxq书斋 2017-05-24

过会*斗草*芍药花落

(2008-10-17 10:32:46)
标签:

红楼梦研究

分类: 红楼梦研究

                      过会*斗草*芍药花落

   我们中国北方,有大年三十吃饺子的习俗,但“吃饺子”,却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大年三十。同样道理,端午节吃粽子,但并不是说哪一天吃粽子,哪一天就必然是端午节。

  一上来,天上一脚,地上一脚,没头没脑地说这些干什么?这是因为我有感于红楼梦里的过会、斗草、以及芍药花落。

   在老红学家周汝昌的红学著作里,说曹雪芹生日是在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证据当然很多,但有一条“有力”证据,是说贾宝玉下凡时恰逢甄士隐怀抱英莲去看那过会的热闹。考北京“过会”,是在芒种节。其实呢,过会是指为赴庙会而随地演唱各种杂戏的活动,北京每年四月一日至十八日举行,并不在芒种节举行。当然,周老这么说,也并非全错,因为芒种节举行祭饯花神之会,也勉强说得通,只不过芒种之会与红楼梦里甄士隐怀抱英莲看那过会的热闹,明显是两码事。

  但问题并不在此。我想说的是,红楼梦是小说,那“过会”两字,并不能作为时序标识。所谓小说,可以虚构,只不过那虚构,得符合小说主题表达的需要,也得符合小说情理的需要。生活中的“真”,并不等于文学艺术的真;反过来,文学艺术的真,也并不等于生活中的真。我们看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双双化蝶,你能说它符合生活中的真?但它绝对符合文学艺术的真,任何人都不会说它虚假,说它违背生活真实。道理何在?因为它符合小说主题表达的需要,也符合小说情理的需要。梁山伯、祝英台,双双化蝶,此真切地表达了作者以及读者的共同的心声。

   我们回过头来说“过会”。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祭花神,称得上称不上是“过会”?这是一个概念;甄士隐怀抱英莲去看那过会的热闹,是不是在芒种节?这是另一个概念。对于前一个概念,---或者说是问题吧,我们可以回答,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祭花神,根本称不上是“过会”;而对于后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回答,甄士隐怀抱英莲那一天,绝对不是什么芒种节,因为芒种节是根本谈不上什么“烈日炎炎,芭蕉冉冉”的。

   如此说来,芒种节祭饯花神,称不上“过会”;而且,甄士隐怀抱英莲的那一天,也不是什么芒种节。那么,曹雪芹写甄士隐怀抱英莲看“过会”,这“过会”是指哪一天呢?要我说,这话本身问得有问题,因为问话者忘了,红楼梦乃小说,小说就不排斥虚构,它不必符合生活中的真,只须符合小说情理的真。小说中写癞头和尚与跛足道士疯疯颠颠前来“相会”甄士隐,并非无根无底,从寥无人烟中来,而是从那过会的热闹中来。这样写法,似乎缺少了一点神秘感,但却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至于真实的生活中,哪些天该有过会,哪些天不该有过会,曹雪芹是无须考虑的,与小说亦是根本不搭界的。如果把话说白了,那“过会”,完全是可以“凭空捏造”的,它根本不能作为真实生活中的哪一天的标识!

   这就使我们联想到“斗草”。确实,“斗草”常于端午行之,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有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见辞海)。但我并不认为“斗草”是五月五日的标识。为什么呢?这就要说起吃粽子。五月初五吃粽子,这是事实,然而,我们绝不能说,哪天吃粽子,哪天就必然是端午节!道理很简单,吃粽子,端午节可以吃,平常日子也能吃(饺子更是如此)。

   “斗草”,常于端午行之,但并不等于说其他日子不可行。或有人认为我是强词夺理,那我就要问问他什么叫“常于”,“常于”能不能作“唯有”解。还有一点,我们必须想到红楼梦是小说,小说就可以虚构。曹雪芹为营造小说的“诗情画意”,安排香菱与“豆官”们斗草,难道必须在五月初五么?其他日子不行么?何况,说宝玉生日在五月初五,与“烈日炎炎,芭蕉冉冉”八字是根本对不上号的;与“贾敬之死及出殡日期”亦是完全不合的;与“天长日短”、“芳官满口嚷热”、“目今天气炎热,实不得相待,……三日后便开丧破孝”等等,亦是完全冲突的。种种迹象表明,贾敬是死于阳历七月中旬的大热天,换言之,宝玉生日,据我多方考证,当在1715年7月17日。

   或有人要说,“过会”、“斗草”,都是小说为“诗情画意”而虚构,那贾敬之死就不是虚构?当然,有很大可能是虚构,但问题在于,此“虚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恰是为暗暗点明贾宝玉生日日期而服务的,也就是说,贾敬之死安排在哪一天,曹雪芹是为暗点宝玉生日刻意安排的。---当然,曹雪芹一贯一手两牍,贾敬之死的用意,决非只有此一端。

   下面我们再说芍药花落。芍药花,乃象征爱情。在红楼梦里,湘云不仅是海棠花,而且也是芍药花。她睡在青石板上,此青石板,实乃影射贾宝玉。换言之,芍药花落满湘云身上,实有暗示宝湘姻缘之意。这一红学观点,我在《红楼梦随笔之六*仙杖香挑芍药花》一文中已论证得清清楚楚,而且在其他文章中也有涉及,故在此,我不想重复了。

  从节令上来说,芍药花落在湘云身上,当在阳历七月中旬之前,但问题在于,红楼梦是小说,我们不能对此过于拘泥。设想一下,芍药花不落在湘云脸上、身上,其画面还美么?影射宝湘之意还在么?我想,曹雪芹决不会为了生活的“真”,而会去写芍药花早已枯萎。

   我曾经引用过鲁迅先生一句话,说的是“我宁看红楼梦,而不会去看新出的林黛玉日记,它一页能够使我不舒服小半天。……幻灭以来,多不在假中见真,而在真中见假(大意)”。鲁迅先生对于“小说”两字,可谓体验深刻而真实,也就是说,鲁迅反对真中见假,肯定假中见真。而假中见真,乃是小说的最大特色,或曰最大亮点。红楼梦,恰是一部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假中见真的伟大杰作!

    或有人要说芍药花落可以证明时序在阴历五月,但这不仅过于托实,而且与小说确切写明的“初四”及“黛玉秋祭”时序不合。红楼梦是小说,故芍药花落不能作为具体的时序标识。而那“初四”、“黛玉秋祭”等等,却能作为准确无误的时序坐标,或曰“标识”。特别是“黛玉秋祭”的阴历七月十五,乃鬼节,从古到今,都是不能随意地前后挪动的。

   还有小说中写到的“夹袄”之类,也不能作为确切的时序标识。其实,所谓“夹袄”,并非棉衣棉裤之类,它只是指带有里子的衣服而已。阳历七月中旬的北方,夜晚九点以后,一般比较凉爽,不象祖国南方那样闷热,故小说中人物有身穿夹袄之类的描写,实很正常。我们看“黛玉秋祭”,小说已写明宝玉“暑月不敢用冰”。既称“暑月”,则黛玉秋祭,时在七月十五是毫无疑问的。(宝玉出生时,时序已入小暑,与“烈日炎炎,芭蕉冉冉”八字正相配)。

  或有人要说,你上面说了许多这也“假”,那也“假”,归根结底,唯有曹雪芹生于1715年7月17日是真!这话我们该怎么看?我当然不敢说曹雪芹生日,我考证不会有误,但问题是,曹雪芹用贾敬之死暗暗点出贾宝玉生日,此思路不会有错,曹雪芹也不必做假,因为它与“诗情画意”之类是毫无关系的,恰恰相反,它必须实话实说,除非曹雪芹不想透露贾宝玉的生日日期!

   曹雪芹是“石兄”,是“通灵宝玉”,它被贾宝玉衔在口里诞于人间,故贾宝玉生日的考出,也即是曹雪芹生日的考出,此是不言而喻的。至于曹雪芹是“石兄”,是“通灵宝玉”之论证,请看我其他有关论文,在此,我不必赘述。(完)。

                                                     王根福

                                                   2008。10。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