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创客项目评委组给我发言的机会,为这次比赛做简单的总结。
大家或许没有意识到,我们这次参与或者见证的是中小学第一届由教育部(中央电教馆)主办的官方创客大赛,也是第一次以创客马拉松形式开展,以现场制作现场评比的创客大赛。我想,这将是所有中小学比赛中最能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比赛了。
X
今天,洛阳的气温超过37度,室外骄阳似火。而我却想起九个月前大赛组委会召开第一次创客项目筹备会的情景。那天北京正好正好下了第二场大雪,所有航班取消,我在机场冻得发抖。但我可以肯定,这一冷一热,都会终身难忘。为什么?理由如下:
一、这是一场关乎创客的比赛,自身就是一次创新。
在讨论赛制的时候,我们思考了好多。如何让比赛考核出参赛选手的水平,又能借助这一比赛,有效引导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创客活动实现创客式学习?这么多来自全国的选手在一起现场制作,如何确保比赛的有序开展?之前没有人做过,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这对大赛组委会是很大的考验,所以,我们要感谢大赛组委会敢为人先的勇气,为中小学的学生创客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比赛平台。
二、这是一项比赛,更是一次难忘的创客式学习之旅。
昨天在比赛结束后,我通过各种途径私下了解参赛选手的感受。他们都说第一天太累了,差点想放弃,但忍忍就过去了,这样的感觉很奇妙。评委龙丽嫦也说了一个细节,有家长拉着她手,表示这样的比赛太有意义了。得知这样的反馈,我们都很高兴。最近有句话在微信朋友圈很流行,内容是这样的:“不要忘了为什么出发。”虽然来到这里是参加比赛,但是我们对创客知识的学习,平时折腾各种工具的爱好,肯定不是为了这次的比赛。所以,不要太在意比赛的结果。
我不相信在这次比赛中得了一等奖的同学今后的发展就比得二等奖的同学要好。我甚至在假设,这次得二等奖的同学以后创业了,完全有可能招聘得一等奖的同学做员工。不管如何,我相信来自天南地北的同学临时组成了一个团队,完全有可能因此成为好朋友。你们通过这一比赛平台结识,为今后的相互学习
、团队协作打下基础。我更相信,你们形成的“创意当实现”的习惯,将会继续保持,遇到任何的问题,都会像创客一样去思考、实践并解决。
三、这场比赛不仅仅考核选手的水平差异,更是在考量中国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比赛之前,组委会和我们评委都有些忐忑:两天时间,既涉及硬件又涉及软件,选手们能否做出像样的作品?但是这两天里同学们的表现让我们都惊喜。比如,两位初次接触Arduino的同学,居然可以边学边做,最后完全实现了预设的功能。当然这也再次证明Arduino是最适合做原型开发的电路板,技术门槛很低。再如,因为现场提供的3D打印机不够用,同学们就想出各种办法做结构件,做支撑架。一位同学甚至用矿泉水瓶盖做模具,加工了一个小车轮子。
我想,如果这样的比赛成为常态,我们还需要担心中国学生的综合实践和创造能力不如外国的学生吗?

讲述了以上三点理由后,我也结合评比情况,给参赛的选手们提两点要求:
1.不要为技术而技术。
优秀的创客作品,不是技术的简单堆叠。有些同学的作品就有过于堆叠技术的倾向。要知道,聚焦到某个生活中的应用“痛点”,并有效解决,比做一个万能的帽子、台灯、机器人会更有价值。所以,不要看到套件中有什么电子模块,就要想办法用在作品中,而是要多观察生活,多思考如何通过“造物”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不要为比赛而比赛。
前面已经提到,创客项目的比赛其实是一次创客式学习。这几年,清华大学的新生都要参加一次“极限学习”课程,其学习方式和我们的比赛类似。“极限学习”课程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跨学科团队协作、项目控制与时间管理的能力。所以,参加每一次比赛都应该给自己带来脱胎换骨般的提高。多关注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嫉妒别人的优秀,来到这里就是要展示最好的自己。
最后,我用一句话与同学们共勉。刚才一位选手说,万物皆可用。很好,我来补充一下。万物皆可用,万物也皆可造。谢谢大家!
本文为我在教育部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创客项目决赛活动上做的总结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