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不妨回到农业的新主体上来看。众所周知,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大方向和大逻辑,目前中国农业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阶段,而背后的执行者自然是新型经营主体,比如职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龙头企业等。
而要想新的农业主体快速发光发热,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必须跟得上。未来政策着眼点是引导经营新主体用什么种子,用什么科技,用什么机械,如何栽培,并且善于给周边人示范,可以产生用“一亩田带动一百亩田”的效应。
近年来,各地也涌现出一大批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比如,雅安市名山区蒙峰茶叶种植专合社,利用合作社+公司的合作模式,提升了当地茶叶的效益。再比如,通过创新去提升产品的品质,通过互联网思维打造产品品牌,通过加强管理降低成本等,这些都是规模化经营应该去考虑的。

编辑丨艳 霞
校对丨许 宁
终审丨一 君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农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