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物流大数据治理报告:成都城市物流发展与治理最佳实践

 恶猪王520 2017-05-24

成都城市物流发展与治理最佳实践


九点上班前,你在市区便利店买的一罐牛奶,可能是前天晚上,或几个小时之前,刚刚从绕城外的商家仓库配送过来的;你通过淘宝订购了一件电子产品,从外地仓库发到本市快递分拨中心后,运输至离你最近的网点,最终派送到你家里……


这些都是城市物流的消费场景,一切商品的流转最终都通过城市物流交付到消费者手中


作为直接影响民生的基础性服务,近年来,城市物流愈加受到政府、企业的重视,如何通过合理的引导与治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城市物流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是大家共同关注的。


2015年,作为国家商业部确定的首批共同配送试点城市,成都市开展了为期4年的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工作,并通过与企业合作建设城市物流数据云平台,实现试点工作的可视化监管与优化,在城市物流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城市物流与治理


城市物流服务于城市经济发展需要的物流活动,包括正向货物集散逆向废弃物回收的活动。我国城市物流的总体规模约1.06万亿,从业人员达1300万业务模式主要包括三大类三方配送(落地配)快递快运O2O同城急配(蜂鸟、新达达、云鸟、易货嘀、驹马等)


作为城市基础性服务产业,城市物流是城市正常运行的后勤保障,同时对民生、交通、环境等产生着影响,其发展受特定城市大环境的约束,以及政府的监管与治理。城市物流治理,是政府主导多参与主体共同协作下的城市物流可持续发展与管理体系。




随着移动互联O2O配送高度渗透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城市的小型业态(中高端超市、专营店、便利店等)持续增加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零售(“APP+门店”)逐渐成为主流。


零售场景逐渐多元化,订单碎片化,企业竞争与用户需求双双驱动下的最后100米响应与交付,时效要求越来越高,并反驱城市最后一公里的响应与配合。


商业端的变化,对城市物流的发展与治理提出新的挑战,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结合政策制度、组织结构,在正确认识城市物流现状的基础上,统筹各类资源, 规划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物流管理层面的数据化可视化智能化。


城市物流发展的标准化集约化场景化以及绿色化,成为城市物流发展与治理探索的新课题,这其中,数据云平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何城市物流发展及治理需要数据云平台?


数据云平台,是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物流管理中的应用,通过与各类信息系统、智能设备、终端用户的互联互通,收集城市物流日常运营的各类数据,并进行结构化处理与呈现,实现城市物流立体全方位的数据化。




数据云平台,如同城市物流的中枢,对上支持并落实城市及城市物流的发展规划,对下指导业务现状,驱动优化发展,实现业务监管、运行诊断、业务优化等城市物流体系的有效组织与整合,成为城市物流治理的关键




同时,数据云平台可以“量化”城市物流的发展状况。围绕城市物流发展的各项指标,从定量(基于数据云平台收集的城市物流发展各项数据)定性(管理水平)双视角,综合评估城市物流的基础设施水平、城市物流运作效率、对于城市发展的支持,及管理水平,获得城市物流发展评估视图。




这样一套数据云平台的搭建与有效应用,需要政府的主持与牵头,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统筹规划布局;业态共同参与,实现城市物流生态链的全链条数据化;第三方平台建设,保证数据云平台的中立性;分阶段由点及面,探索推广。


我们可以看看成都在城市治理中对于数据云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成都市从2015年开始试点共同配送,并同步建设上线大数据监控平台,试点至今,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


成都城市物流大数据治理实践


作为国家商业部确定的首批共同配送试点城市,成都市在试点之前,同样面临着发展体系不健全;配送秩序不规范,客货混载,货运车辆违规乱停;配送设施不配套、配送车辆不标准、市场经营主体偏小偏散等问题。


2015年,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促进城市共同配送发展的实施意见》,共同配送试点工作在成都市全面开展,通过企业运作,政府引导;分类试点,阶段推进;规范标准,技术支撑,计划至2017年实现集中配送,2019年实现共同配送。




基于确定的目标与思路,成都口岸与物流办(以下简称“成都办”)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推进共同配送试点的顺利进行。包括:


(1)标准与政策制定:成都办制定了《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城市物流用地规划、城市配送行业标准体系等系列标准与政策;设立扶持基金,面向试点企业推出入城证、车辆购置补贴、标准化车辆改造补贴、仓储设施租用补贴等优惠政策,引导标准化、规范化试点,积极鼓励优秀企业加入试点。




(2)网络与资源规划:设立城市集中配送示范区,规划建设城市共同配送中心;投放统一标识、统一技术、统一车型、统一管理的标准化城市集中配送车辆,鼓励投放冷链和纯电动、LNG等特种和环保节能配送车辆;引导鼓励试点企业广泛应用智能标签、货物跟踪技术等现代信息和物流技术。




(3)监控平台建设:以政府购买企业服务的方式,由际链承建集车辆监管、交通诱导、指标统计、绩效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共同配送监管平台,2015年底投入使用。




(4)分类选取试点企业,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围绕城市配送生态,选取批发、零售企业、第三方物流、快递快运,以及技术应用企业,培育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鼓励优质创新模式的发展,促进物流业务外包。


试点开展至今近2年,基于大数据监控平台沉淀的数据梳理,结合对政府、试点企业的调研,从试点前、一期试点中期、后期对比来看,成都市城市物流发展的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优化和提升,行业降本增效初见成果




(1)标准化水平稳步提升:总体来看,从城市物流网络的点(仓),到线(车),到货物流通单元(托盘),成都城市物流基础设施,都在以较快的速度实现标准化建设与发展。




(2)大数据平台与基础设施的交互逐步完善:大数据平台通过各类软硬件设备,逐渐实现与仓库、车辆、托盘等信息的交互与数据收集,实现基础设施网络的线上化、监管可视化。



图:成都实时道路热力图(物流车辆)


(3)配送效率提升:通过货物集约,实现单车使用率(行驶里程和配送次数)的提升,以及多点送货下站点平均配送距离的缩短。


车辆在站点停留时间的缩短,反映了车辆与站点之间,用于货物交接的时间减少了,体现了交接流程标准化程度的提升,以及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改善。


冷链配送车辆数逐年增加,冷链配送全天无限制,对于直接关系民生的生鲜类配送,有非常大的帮助。


(4)城市物流绿色化发展:新能源车的使用,减少物流用车带来的碳排放量,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起积极作用。同时试点过程中对于新能源车使用情况的监控,又对新能源车的升级优化,使之更加适合城市发展有帮助。


(5)城市物流管理水平显著提升:通过与企业合作,建设大数据监控平台,实现城市物流体系从基础设施到日常运作的监管与逐步优化,以平台管理业务,以业务提升平台。




基础设施的标准化、车辆效率的提升、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等,也为二期共同配送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大数据平台对城市物流运行数据的进一步沉淀,在大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沉淀出城市物流线上运力池,为城市运力的合理高效调配、城市物流的优化发展提供更加精准的支持,平台也将从“数据信息平台”向“综合服务平台”转型




伴随着城市物流的标准化、集约化、数据化发展,伴随着商业环境的变迁,伴随着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关注,在可预见的未来里,新能源车将全面普及,城市物流更加绿色化;城市物流的标准化与深度外包,将带来配送服务及资源的高效共享;客户最后一百米的迅速响应成为“标配”。


城市物流管理层面,信息系统的普及、EDI的标准化,将实现城市物流全链条全渠道的互联互通,数据云平台愈加智能,并实现城市物流体系的自管理与优化,城市物流与城市发展之间高效配合,共同推进城市民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 | 成都城配监控中心

此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物流沙龙立场

— END —



近期推荐

有知识的物流互联网社区 

45万+小伙伴聚集地

论坛:www.logclub.com

投稿:editor@logclub.com

合作:18620254340(张)

招聘:hr@logclub.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