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纹饰之美│中国传统纹饰之花鸟虫鱼(一)

 昵称70965419 2020-07-29

中国传统纹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密不可分的重要一部分,伴随着中国悠远的历史进程并不断传承发展,也贯穿着不同时期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录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审美意趣。她就像一种符号,以平面的形式,清晰地保留并展现了中国艺术的古典之美。

工艺中国“纹饰之美”特辑,将陆续为您带来中国传统纹饰的全面展示,敬请关注。

本期介绍的中国传统纹饰主题为“花鸟虫鱼”(一)

1、莲花纹


莲花纹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植物类装饰纹饰之一,在《尔雅》中有“荷,芙渠……其实莲”的记载,莲花因为独特的秀雅清新的形象,早在前秦时期,古人便已有将其作为纹饰使用。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莲花作为佛教的象征之物,寓意“纯洁”“吉祥”,并广泛传播,成为艺术作品中常见的表达形象。莲花纹既有独立的纹样,也有四方连续形式,变化灵活,常与动物纹样结合,如莲池水禽、莲池游鱼等

2、缠枝纹


缠枝纹是以藤蔓、卷草为基础提炼而成的传统吉祥纹饰,常用于陶瓷器物。盛行于元代后,明清或称“转枝”。其特征是以植物的枝干作为主体,并向四面伸展,形成波线式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循环往复,变幻无穷,寓意生生不息,万代绵长,其造型或婀娜多姿,妩媚娇娆。其体态生动优美,富有动感。

3、葡萄纹


佛教文化中,菩萨手持葡萄为“五谷不损”之意,所以葡萄纹也带有“五谷丰登”的寓意;同时葡萄枝藤蔓延,果实丰硕的特点,贴近人们祈盼家庭兴旺的美好意愿。进入唐代,葡萄纹饰的范围逐渐扩展,不仅限于锦缎、壁画、铜镜等物品上使用,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纹饰之一,并区分于瓜果纹单独运用。

4、团花纹


团花纹是传统植物类纹饰中造型最多变的图案之一,其丰满的层次感和圆润的形象受到人们的喜爱,其形象层出比穷,如圆叶型团花、桃形莲瓣团花以及三种花形团花,后来随着样式的增多,还出现了菱形纹、龟甲纹、百花草、半团花等边饰,这种“百搭”的效果,让花形更加丰盈自然,充满观赏性。

5、宝相花纹


宝相花又称“宝莲花”,是汉族传统吉祥纹饰之一,将自然界花卉的花头、花瓣、花蕊等部分做艺术性的处理,按照放射对称的规律重新组合而成的装饰纹样,使之图案化。在清乾隆时期,宝相花纹多用做辅纹承托主纹,使得整体的装饰效果更加富丽堂皇。

6、孔雀纹


孔雀是深受民间喜爱的鸟类之一,孔雀自古有“九德”吉祥鸟的美誉。孔雀纹始于宋代,在明清时期多用于瓷器与刺绣作品。据记载,因为孔雀开屏的纹案清晰明了,有“纹明”的说法,坊间便以“纹明”与“文明”同音,将孔雀开屏赋予了“天下文明”的寓意,表示对美好盛世的向往。

7、龙纹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代表和图腾,意义深远,有着独树一帜的影响力和传染力,是中华文化的象征,龙纹的运用是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弘扬,是民族生命力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美好延续和传承。

8、凤纹


凤纹由原始彩陶中的玄鸟演变而来,作为吉祥神圣的象征,凤纹常应用于宫廷、民间的各式工艺美术品上;古代艺术家将世间所有鸟类的美丽集于凤鸟之中,使她的形象更加完美无瑕。在中国装饰艺术史上,凤纹以其独特的民族形式和艺术魅力,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之一,当之无愧。

9、鱼纹


鱼纹是古代陶瓷器具中常见的纹饰,从原始文明到农耕文明,鱼纹与人们的生活形影不离,历史的变迁也让鱼纹不断演变,纹样经久不衰。在宋元时期,鱼纹更为广泛应用于陶瓷装饰之中 。随后明嘉靖五彩瓷的兴旺,使的红鱼纹有了“金鳞仙子”之称,别具一格。“连年有余”、“鲤鱼撒子”等寄托在鱼身上的美好意愿,无不体现了人们对鱼的崇拜和喜爱。

商务合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