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大海留住永远的思念 | 我们见证了一场海葬,还带来了他们的故事

 宁静致远2023 2017-05-25
原创 2017-03-24 鲍婷婷 蔡梦珠 

大海吟唱着深情的挽歌,盘旋的海鸥诉说着思念。渡轮缓缓驶向舟山普陀山脚下的莲花洋。

没有喧天爆竹,没有纸钱香烛,随着一声汽笛,家属们将装有亲人骨灰的降解盒放入海中,安静地洒下花瓣,望着逝者融入大海的怀抱。


昨天、前天,宁波29户逝者家庭在五乡同泰嘉陵举行简短的告别仪式后,分三批来到大海送别逝者。这是2013年宁波启动海葬至今,单次海葬活动参与者最多的一次。


▲逝者亲属怀抱骨灰,走向轮船。

   


早上6时半,迎着绵绵细雨,83岁的吴莲英独自赶到五乡同泰嘉陵,只为完成老伴弥留之际的唯一心愿——海葬。

  

出海途中,吴莲英十分坦然。她说,她和丈夫30多岁时就想过,两人的身后事不要铺张浪费,简单地将骨灰放入大海就好。


▲逝者亲人将鲜花洒向大海。

  

吴莲英和老伴张海良年轻时曾从事土改工作。在他们看来,解放后,中国的人口数量激增,土地越来越宝贵,“我们就想着不去占用,多给子孙后代留点资源。”

  

在国家提倡海葬之前,她和老伴就一块儿去过大榭岛、舟山等海域,想找一处合适的地方安放骨灰。

  

10年前,吴莲英将海葬的想法告知了子女,“没想到孩子们不但没反对,还十分尊重我们的想法。”吴莲英说,女儿、女婿还表示,去世后自己也要进行海葬。


▲逝者的骨灰放在可降解的骨灰盒中。

  

2015年12月底,张海良老先生逝世,吴莲英联系了同泰嘉陵,告知自己和老伴的海葬心愿。“女儿、女婿远在天津,我叫他们不要来了,我一个人能送你们父亲,对我们来说,生前孝顺就够了。”

  

“我的先生属龙,今天我带着他回归大海。”一路上,吴莲英并没有过于悲伤,她说的最多一句话是:“人活着的时候要活得精彩,过世后就潇洒点吧。”


 


  

一根长长的绿绸带,系着骨灰盒。从西安赶来的刘康敏紧紧捏着绸带舍不得放手,一旁的丈夫拍了拍她的肩,她松了手,眼里瞬间噙满泪水,默默地将花瓣撒向大海,送别父亲。

  

刘康敏说,父亲、母亲都在上海长大,上世纪50年代都去支援大西北,在陕西待了大半辈子,如今刘康敏一家已在西安定居。刘康敏说,之所以千里迢迢赶来为父亲海葬,是因为父母跟宁波有不解之缘,他们祖籍都是宁波,约定百年之后海葬于故乡。


▲亲属在船上,为逝者送上鲜花。

  

2013年,她的母亲在弥留之际叮嘱女儿为自己进行海葬,那一次海葬,刘康敏和父亲将母亲的骨灰撒入莲花洋。

  

当时,父亲跟刘康敏说,宁波的海葬仪式很神圣,他要跟老伴一样在大海中长眠。2016年10月父亲去世了,她遵从父亲遗愿报名参加了这次骨灰撒海活动。


▲悲伤的亲属们

  

“爸啊,你跟妈在一起了……”刘康敏含着眼泪默念。随行的丈夫说,真正的孝顺,是在老人生前多点关心、多点保障,让他们安享晚年,这也是老年人内心所希望的。

  


  

“我今天是来送侄女的。”孙秀菊捧着鲜花在渡轮上眺望,海风吹拂着她一头银发,她的心中有些释然:你这孩子,生前忙着工作,走得如此仓促,现在按照你的心愿,让你随着海水,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


▲亲属们认领逝者的骨灰,带向大海。

  

孙秀菊的侄女小孙家住白鹤街道紫鹃社区,生前在一家外资企业上班,去年8月,她身体不适,被查出患了癌症。“当时我们懵了,才30多岁,怎么就跟‘癌’这个刺眼的字撞上了。”孙秀菊说,哥哥、嫂嫂只有一个女儿,哭得快崩溃了。

  

让大家没想到的是,小孙是个乐观积极的姑娘,她提出了海葬的想法,说这样既文明环保又自由浪漫。

  

孙秀菊说,自己身边没有海葬的人,但是哥哥、嫂嫂疼爱女儿,尊重女儿的意愿,她也就帮着打听海葬的相关信息。最后,他们联系上了市民政局委托办理海葬的同泰嘉陵。


▲逝者亲属怀抱鲜花眺望大海。

  

1月17日,小孙离开了人世。“太快了,短短四个多月,我们都很悲痛。”孙秀菊说,紫鹃社区工作人员送来了慰问和鲜花,同泰嘉陵的服务也十分妥当,整个仪式庄严而温馨。

  

孙秀菊说,经历了这一次,她的传统观念也有所转变,海葬这种生态环保、文明节俭的安葬方式,自己也是可以接受的。




180


  

5年180人参加集体海葬

“海之眠”人数逐年递增


碧海蓝天之下,洒落在海面上的花瓣,随着浪花远去。老邬站在船头颇有感慨:海葬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老邬是“新天恒”号轮船的水手,他见证了每一次的海葬。2013年4月,“新天恒”号标着“宁波首次海葬”驶向莲花洋,8户家庭亲手将家属的骨灰撒入大海。去年冬至那次有17户,这一次有29户,“选择海葬的人越来越多。”

  

这个说法,得到了同泰嘉陵工作人员的证实。


▲逝者亲属将鲜花洒向大海

  

同泰嘉陵是宁波海葬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也是唯一的实施单位,已连续开展九届公益海葬活动。从2013年第一次海葬进行以来,每年举行两次,历经5年,宁波参加集体海葬的人数逐年递增,总人数达到180人。

  

同泰嘉陵人文陵园相关负责人沙力表示,海葬推广的阻力主要是观念问题,“入土为安”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海葬对于很大一部分人来说较难接受。然而,海葬作为殡葬行业的改革措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是彻底解决骨灰入土占地,节约殡葬支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尽管现在选择海葬的逝者,在宁波每年火化的遗体数量中微不足道,但这种新型的殡葬方式正在有关政策扶持下慢慢成长。”

  

宁波提倡海葬的相关报道出来后,不少人纷纷致电咨询。“我们的工作人员反馈说,很多人咨询得非常详细,想了解的东西也很多。”沙力说,其中有一半人是为自己咨询的,很多老人在电话中表示,希望通过海葬的方式,为子孙后代留点土地资源,有的则是不想给子女增添负担,有的是因为子女在国外,他们更希望通过大海相通。


▲逝者亲属将骨灰盒缓缓放入海中


这些年来,参加过抗战的金华老革命家以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倡导生态殡葬;新宁波人毛先生痛失爱子,带回老家怕不能年年回去扫墓,留在宁波又担心自己以后回乡,他决定让孩子回到大海怀抱,如果想儿子了,他可以看看大海;宁海第2例单独捐献眼角膜的志愿者严志平,选择安静地融入大海……

  

沙力说,目前海葬活动暂定每年清明、冬至前后各举行一次,今年冬至,宁波将迎来第10次集体海葬。

  

记者还得知,除了集体海葬,还有私人举行海葬仪式的。“就在去年,我们接待了六七户家庭,他们来自天津、新疆等地,这些外地的家庭没有补贴,还是选择了海葬,回归大自然。”老邬说,以后选择海葬、树葬等生态葬是趋势,会慢慢普及的。



海葬规范化


  

海葬在宁波规范化

丧葬费由政府全买单

  

目前,宁波有塔葬、草坪葬、树葬、入葬生态公墓、海葬等生态葬法。几年来,这些生态殡葬渐渐被百姓接受。记者昨日从宁波市民政局获悉,去年全市选择生态殡葬的共有(含骨灰存放处)6803位逝者,生态葬法入葬率达到新近死亡人数的16.1%。

  

相比较而言,海葬不留躯体、不留陵园,也没有墓碑,是最不占用土地的一种生态殡葬模式。海葬的历史十分久远,最初起源于北欧。

  

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卢荣俊告诉记者,2013年9月,宁波市出台了《宁波市骨灰撒海实施办法(试行)》,政策明确,骨灰撒海相关费用纳入惠民殡葬政策范畴。凡属于宁波惠民殡葬政策保障范围的对象,其骨灰撒海服务相关费用以及不超过5人的随船逝者亲属服务费(3500元/具骨灰),由财政实施全额补贴。

  

如何进行申请?卢荣俊说,逝者亲属要向逝者户籍地乡镇(街道)提出骨灰撒海申请,填写《宁波市骨灰撒海服务申请表》,并提供逝者火化证明及复印件、户口簿及复印件、经办人的身份证件及复印件等材料;在逝者所在乡镇(街道)审核确认后,逝者亲属持申请表和材料到同泰嘉陵人文陵园办理登记手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