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本自然谁其限约

 七里山人 2017-05-25

道本自然谁其限约


▲柳燕图中国画刘健林作

    程大利

    “毓怀钟野———刘健林大写意书画展”最近在江苏省南京市江东美术馆举行,引起了美术圈的关注。中国美协副主席、著名画家何家英曾经这样评价刘健林的绘画艺术:“健林的画,气势磅礴,功底深厚,对生活的感受深刻。他的艺术特点一是水墨用的好,在人生百态中,水和墨,墨和色相渗相破,相交相融,很有味道。二是形象处理独特,用墨泼辣大胆。如八大山人造像及墨色人物系列寒山拾得、屈原、陆游等,人物造型皆有独特的视角,画得非常大气。三是线条生动、老辣,不论是大画小画,长线短线,干湿对比,看得出他深厚的书法功底在画上的运用,线条的干湿浓淡、转折方圆和快慢都能表现出来。”评论家程大利为刘健林本次展览特意写了评论,对刘健林艺术的发展做了准确精到的评说。

    十多年前我曾为健林在徐州的个展写过序言。其时他在研习书法之余,主攻花鸟,并师从中央美术学院张立辰教授。他的画无论是宏幅大张,还是尺牍小品,都显得章法严谨,构图精心,笔墨淋漓,很有些大气逼人。作为一个诗书画并重的青年画家,健林的素质是很好的。他的画有激情,且行气如虹,笔下有一种百折不回的劲头;他的字,带有一种洋溢于纸外的探索精神。近年来,健林致力于人物画的创作,前两年画了一些人物肖像,名之曰“人生百态”。我看这些画融注着健林所追求的人格理想及对现实的感悟情怀,更与之多年来执着于书艺探索、绘画语言的锤炼以及蒙养日久的学识根底分不开的。

    作为一个对汉画学颇有研究的青年学者,健林的人物画在造型手法上大有取迹汉画神韵的意向。汉画像石艺术同商周的青铜艺术,唐宋的陶艺艺术一样,深刻体现着所处时代的艺术特色。林风眠就曾认为,汉朝的画像石应该是中国艺术的主流。健林曾对徐州汉画像石艺术特色做过深入的考察与探讨。他认为,徐州汉画像石艺术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独特的视觉观察方式与空间观念,在造型上也追求高度抽象与简练雄奇的风格。特别是那炉火纯青“弧面浅浮雕”技术,即把“物像轮廓外剔地,物像轮廓凿成凸突的弧面,物像轮廓内用阴线刻划细部”,这种重视弧面与线结合的表现手法,委实对健林的人物肖像表现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他的画中,常有意识地用色块依人的脸部结构作弧面表现,用浓墨线条再作勾勒或干脆留白以体现人物的形象。

    从健林的花鸟画到他的人物画,我所欣赏的正是他出笔恣肆雄强的阳刚之气,直抒胸臆的直率之情。虽然,健林更常常为“心不能授之于手,手不能应之于心”而苦恼,然而“道本自然,谁其限约”?健林有无拘无束的创造精神,有执着探索的赤子情怀,他所走的道路必将愈行愈远,愈走愈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