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課九十八:《勾踐棲於會稽 》(節選)

 为什么73 2017-05-25

0525

来自徐文兵

00:00 01:00

                  勾踐棲於會稽    一

                   國語 ·越語上   



越王勾踐棲於會稽之上①,乃號令於三軍曰

:“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②,有能助寡人

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③。”大

夫種進④,對曰:“臣聞之賈人,夏則資皮

⑤,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

乏也。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

⑥,不可不養而擇也。譬如蓑笠,時雨既至

,必求之。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後乃


求謀臣,無乃後乎?”勾踐曰:“苟

得聞子大夫之言,何後之有?”執其

手而與之謀。


注釋

① 勾踐:春秋末年越國國君。越王允常之子。允常初曾與吳王闔廬相怨而互相攻伐,後為闔廬所敗。允常死,吳乘越喪再度伐越,越為勾踐所敗,闔廬受傷而死,後三年,闔廬子夫差報父仇,興兵伐越,大敗越軍。勾踐乃以殘軍五千退守會稽;棲:居住;會稽:今浙江紹興東南十二里;

② 昆弟:兄弟;國子姓:即老百姓;

③ 知:主持,執掌;

④ 種:即文種,春秋末年越國大夫;

⑤ 資:儲蓄;

⑥ 爪牙:古指武臣猛將,常用於褒義。

譯文

越王勾踐退守會稽山後,就向全軍發佈號令說:“凡是我的父輩兄弟及和國君同姓的人,哪個能夠協助我擊退吳國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國的政事。”大夫文種向越王進諫說:“我聽說過,商人在夏天就預先積蓄皮貨,冬天就預先積蓄夏布,行旱路就預先準備好船隻,行水路就預先準備好車輛,以備需要時用。一個國家即使沒有外患,然而有謀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將士不能不事先培養和選擇。就如蓑衣斗笠這種雨具,到下雨時,是一定要用上它的。現在您大王退守到會稽山之後,才來尋求有謀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踐回答說:“能聽到大夫您的這番話,怎麼能算晚呢?”說罷,就握著大夫文種的手,同他一起商量滅吳之事. 隨後,越王就派文種到吳國去求和.越王勾踐向百姓解釋說:“我沒有估計到自己力量的不足,去同強大的吳國結仇,以致使得我國廣大百姓戰死在原野上,這是我的過錯,請允許我改正!”然後埋葬好戰死的士兵的屍體,慰問負傷的士兵;對有喪事的人家,越王就親自前去弔唁,有喜事的人家,又親自前去慶賀;百姓有遠出的,就親自歡送,有還家的,就親自迎接;凡是百姓所憎惡的事,就清除它,凡是百姓急需的事,就及時辦好它。然後越王勾踐又自居於卑位,去侍奉夫差,並派了三百名士人去吳國做臣僕。勾踐還親自給吳王充當馬前卒。

遂使之行成于吳①。曰:“寡君勾踐乏無所

使②,使其下臣種,不敢徹聲聞于天王③,

私於下執事曰④:寡君之師徒不足以辱君矣

⑤;願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⑥。請勾踐女

女於王⑦,大夫女女於大夫,士女女於士;

越國之寶器畢從!寡君帥越國之眾以從君之

師徒。唯君左右之⑧,若以越國之罪為不可

赦也,將焚宗廟,系妻孥⑨,沈金玉於江;

有帶甲五千人將以致死⑩,乃必有偶11,是

以帶甲萬人以事君也12,無乃即傷君王之所

愛乎?與其殺是人也,寧其得此國也,其孰

利乎?”


注釋

①   行成:此指求和;

②   乏無所使:缺乏人才,無他人可派遣,乏:指缺乏人才;

③   不敢徹聲聞于天王:我不敢方言高論,讓天王聽見我的聲音,徹:達;天王:對吳王的尊稱;

④   私於下執事:我只能私下對您吳王手下的人說話,私:私下;下執事:指吳王手下的人;

⑤   師徒:軍隊;辱君:意為使吳王屈尊討伐;

⑥   賂:酬謝;

⑦   女於王:嫁給吳王當婢妾,女:嫁與;

⑧   左右:任意處置;

⑨   系:用繩捆綁;孥(nu):兒女;

⑩   致死:拼死命;

(11)偶:雙數,此作“加倍”解,五千人效死力,則勇氣自倍,一人可得二人之用;

(12)事君:謂與君戰。

譯文

隨後,越王就派文種到吳國去求和。文種對吳王說:“我們越國派不出有本領的人,就派了我這樣無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對您大王說,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說:我們越王的軍隊,不值得屈辱大王再來討伐了,越王願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獻給大王,以酬謝大王的辱臨。並請允許把越王的女兒作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兒作吳國大夫的婢妾,士的女兒作吳國士的婢妾,越國的珍寶也全部帶來;越王將率領全國的人,編入大王的軍隊,一切聽從大王的指揮。如果您大王認為越王的過錯不能寬容,那末我們將燒毀宗廟,把妻子兒女捆綁起來,連同金玉一起投到江裡,然後再帶領現在僅有的五千人同吳國決一死戰,那時一人就必定能抵兩人用,這就等於是拿一萬人的軍隊來對付您大王了,結果不免會使越國百姓和財物都遭到損失,豈不影響到大王加愛于越國的仁慈惻隱之心了嗎?是情願殺了越國所有的人,還是不化力氣得到越國,請大王衡量一下,哪種有利呢?”

夫差將欲聽與之成。子胥諫曰①:“不可!

夫吳之與越也,仇讎敵戰之國也②;三江環

之③,民無所移。有吳則無越,有越則無吳

。將不可改於是矣!員聞之:陸人居陸,水

人居水,夫上黨之國④,我攻而勝之,吾不

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車;夫越國,吾攻而勝

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

不可失也已。君必滅之!失此利也,雖悔之

,必無及已。”



注釋

① 子胥:即伍子胥,名員,春秋時吳國大夫,曾助闔廬振興吳國;

② 仇讎敵戰之國:互相仇恨、攻伐的國家,讎:同“仇”;

③ 三江:指浦陽江、吳淞江和錢塘江;

④ 上黨之國:指陸多水少的中原諸侯各國,上:高;黨:處所。

譯文

吳王夫差準備接受文種的意見,同越國訂立和約。吳王的大夫伍子胥勸阻說:“不行!吳國同越國,是世代互相仇視,互相攻伐的國家,三條江河環繞著兩國的國土,兩國的人民都不願遷移到別的地方去,因此有吳國的存在就不可能有越國的存在,有越國的存在就不可能有吳國的存在。這種勢不兩立的局面是無法改變的。我還聽說,旱地的人習慣於旱地的生活,水鄉的人習慣於水鄉的生活,那些中原的國家,即使戰勝了它們,我國百姓也不習慣在那裡居住,不習慣使用他們的車輛;那越國,如若戰勝了它,我國百姓既習慣在那裡居住,也習慣使用它們的船隻,這種有利條件不能錯過啊!希望君王一定要滅掉越國;如果放棄了這些有利條件,一定會後悔莫及的。”


點擊閱讀原文收聽白雲出岫誦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