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诔晴雯暗悼黛玉关于明诔晴雯暗悼黛玉 七十八回有长篇大论的诔文一篇,脂批明确指出“明是为与阿颦作谶”;“知虽诔晴雯实乃诔黛玉也。试观《证前缘》回,黛玉逝后诸文,便知”(靖本第七十九回)。 --笔者按:芙蓉女儿诔,名诔晴雯,暗悼黛玉,其实质是“诔”普天下所有薄命女儿。另一点可以很明确,黛玉死后,绝没有类似的诔文出现。作出此推论,有几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诔文无须重复;另一方面是按《礼记*曾子问 》所记,“贱不诔贵、幼不诔长”,宝玉不能诔黛玉;再一方面是因为宝玉从战场回到贾府后,立马与宝钗奉旨成婚。宝玉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诔”黛玉。--何况,宝玉在王夫人眼皮底下,王夫人等绝不会允许。 其实我们细味脂批,即可领悟到曹雪芹的后红楼梦里绝不会有诔黛玉之类的长文出现。须知“脂批”是读过《证前缘》回及“黛玉逝后诸文”的,如果有诔黛玉之类长文,则“脂批”不可能在诔晴雯之文中作这样、那样的批语,否则岂不合理?又岂不让人匪夷所思、不可理解? 接下来,我们就要说到“落叶萧萧、寒烟漠漠”,宝玉在深秋时节“对景悼颦儿”。可以肯定,这情节理应发生在宝玉婚后、弃宝钗之前夕。明确说是九月九重阳节。宝玉的“对景悼颦儿”,其实质是如释迦摩尼情极之毒。宝玉内心已然决定弃宝钗弃王夫人弃贾府弃所有一切,包括名利富贵等等,但在表面上,是遵贾府之命去狱神庙为贾珍祈祷,求狱神皋陶开恩,能对贾珍作出公平、公正的处罚。--须知此时的贾珍因战场失利以及与儿媳秦可卿通奸之丑事爆发已经下狱。--这些情节的考出,有劳红迷朋友参阅我有关论文,此处不作枝蔓。 宝玉“对景悼颦儿”,其实是在抛弃宝钗、王夫人以及贾府等等所有一切羁绊之前(也就是情极之毒),在贾府里向黛玉的在天之灵作最后的告别。内容可以有悼黛玉、表忠心,也可以有誓与贾府彻底决裂之类,但是篇幅不会太长,重量也绝不会超过芙蓉女儿诔。红学大家蔡义江曾说“对景悼颦儿”分量必须压得住诔晴雯,文章篇幅将更长等等,在我看来无疑是错误的,是误读红楼。 我几次说过,宝玉最终结局是情不情的情僧,实乃超越释迦摩尼。因为释迦摩尼“情极之毒”乃断情绝义,而宝玉不是。我们知道宝玉做和尚其实没几天,后还俗与湘云成婚。 --但宝玉的还俗,其实并没有经过任何“法律程序”,有如鲁智深。所以宝玉名义上还应该是“和尚”。 再说湘云。此时的湘云已然落难。根据黛玉所作《五美吟》以及其他有关线索,雪芹笔下的湘云有如红拂,是她主动扑向了落难后的宝玉。他们的“恋爱”以及成婚,由贾芸、小红这两个白首双星以及红楼梦里的“嫦娥”妙玉共同撮合。故事发生的地点当是在狱神庙。--当然,撮合宝湘姻缘的还有其他人,比如怡红院里的春燕以及贾府外的王孙公子卫若兰等等。 以上话题已经扯得有点远了,红迷朋友也不一定认可我的说法,故就此打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