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天发神谶碑》与篆刻

 白鹭吟 2017-05-25


《天发神谶碑》,又名《吴天玺纪功刻石》、《吴孙皓纪功碑》、《天玺纪功碑》、俗称《三段碑》。篆书,三国吴天玺元年(276)立于建业。传为华核文、皇象书。


原碑刻于江宁(今南京市)天禧寺。宋元佑六年(1091年)胡宗师将碑移至转运司后圃筹思亭,不知何时又移江宁学尊经阁,嘉庆十年(1805年)三月校官毛藻印刷《玉海》,不慎失火,此石尽毁。原石上段有元佑六年胡宗师跋,崇宁元年(1102年)石豫刻跋,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耿定又刻跋,清代翁方纲又在石下段刻“北平翁方纲来观”七字。


《天发神谶碑》共三段,据《金石萃编》载:第一段二十一行,“诏遣”一行六字,“大吴”一行七字,余皆五字。第二段十七行,满行七字。第三段十行,行三字,后有宋人二跋。


《天发神谶碑》 明末清初拓 三幅  整纸


此碑流传拓本很少。


宋拓本为传世孤本,白麻纸重墨精拓,剪条装,共36页,每页2行,行3字,纵32.2厘米,横20.6厘米。纸墨陈古奇肆,字神充沛显露,中段 14行,“敷垂亿载”的“敷垂” 2 字完好,中段末“吴郡”的“吴”字“口”部稍损,“郡”字完好,其余各处较明拓本少损笔划甚多,称“敷垂亿载本”。此本有宋“北海开国陆伀之印”及“永保万年”等藏印210方,并罗振玉、朱翼盦跋,清王昶《金石萃编》,王状弘《增补校碑随笔》、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等书著录。1956年朱翼盦家属捐赠故宫博物院藏。


《天发神谶碑》册 宋拓本


另外还有罗振玉旧藏明初拓本、贵池刘聚卿藏明拓本、清雍正乾隆拓本等。清翁同龢藏明拓上段“东海夏侯”本。此本最初为沈均初藏本。香港中华书局1985年10月影印此本。


总统府煦园内的《天发神谶碑》,虽是清两江总督端方根据宋拓本重新模勒精刻而成,但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此碑书法独特,若隶若篆,篆书的笔意重一些,称韭叶篆。以古篆加隶书笔法,下笔多呈方棱,有隶书笔意,收笔多露尖峰,转折外方内圆,方圆并用,不用批法而挑跋平硬,尽去棋算斗环之累。结体上紧下松,开而不散,字形修长,规整刚劲。雄伟劲健,锋棱有威,形象奇异瑰伟。其笔法及体势于《石鼓》秦篆之外,独树一帜。在书法史上可说是前无先例,后无继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曰:若《三公山碑》、《是吾碑》,皆由篆变隶,篆多隶少者。吴《天发神谶》,犹有此体。


在《天发神谶碑》刊刻后的1500年里,因其奇异怪诞,很少有人效法,几乎成为绝响。然而随着清代碑学运动的兴起,沉寂无闻的汉魏碑碣大量出土,给千人一面、死气沉沉的帖派一统的书法界打了一剂强心针。这篇稀奇古怪的文字也再次重见天日,其散发出的深不可测的艺术魅力,标志着书法艺术张扬个性的开始。


因《天发神谶碑》结字用笔奇特爽利,清代、近代篆刻家多有循其形迹,从中吸取营养的。如:赵之谦取其笔意,王石经移其字形,齐白石借其结体,融其笔意,皆有所成。


赵之谦是拓宽篆刻取材范围第一人,超越了古来印家墨守秦汉玺印的规范和复古思想的藩篱,不论秦权诏版、砖瓦造像,凡有文字可取法者,都吸收到篆刻创作中来。“丁文蔚”白文印,边款直接刻跋:“蓝叔临别之属,冷君记。颇似《吴纪功碑》,己未十二月。”显然是借鉴了《天发神谶碑》的字体形态,并巧妙化去原碑的乖戾冷峭,在若即若离、有意无意之间,呈现出一派和谐温婉的文雅气度。


△丁文蔚(赵之谦篆刻作品)


徐三庚,工篆、隶,得力于《天发神谶碑》,并参以金冬心的侧笔写法。篆刻则以书入印,参用缪篆的飞动体势,使之熔为一炉,加以用笔妍媚泼辣,用刀细切利落,章法虚实相间,独辟蹊径,风格独具,成为与赵之谦同期的又一位创新篆刻家。


惟庚寅吾以降(徐三庚篆刻作品)


黄牧甫运用多种文字直接入印,与赵之谦和徐三庚偏重刀法相左,他进一步保留了《天发神谶碑》的文字形态,如“鲲游别馆”,笔画起笔呈方形,斩钉截铁,下垂之笔如韭叶倒披犀利异常。


△鲲游别馆(黄牧甫篆刻作品


王石经直取《天发神谶碑》之字入印,但他主要在字形上下功夫,借用的成份比较大。 白文“海滨病叟”印共有二方,其中一为以《天发神谶碑》笔意入印,起笔方整,收笔尖峭,结构平中生奇,气势雄强,可见其使刀如笔的精湛技艺。


△海滨病叟(王石篆刻作品)


齐白石治印亦是从《天发神谶碑》中取字,并根据印面需要,加强疏密的对比变化,再加以凿刀法,只求一面平整光洁,而另一面任其破碎、滞涩。自述其学印历经四变:……再后喜《天发神谶碑》,刀法一变……。如:“简庐”“凿冰堂”“八砚楼”诸印,布局奇肆,用刀劲利泼辣,开创一家新貌。


八砚楼(齐白石篆刻作品)


请本文作者联系金石君领取稿酬(来源:新浪微博 作者:奚风瘦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