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记忆中,有印象的死亡日记有2篇(陆幼青、于娟),后来又找到了3篇,就以这些为蓝本,谈谈死亡日记吧 中国的死亡日记是不是开端于陆幼青,我不敢肯定,但当年这的确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创举,轰轰烈烈,影响极大。我没有追风,但仍是有印象的。现在看来,陆幼青极其的聪明,他把一个绝症患者的死亡过程策划成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死亡直播”事件,开了关注和了解癌症及死亡问题的先河。以至于后来绝症病人写书出书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 陆幼青,1963年生,华东师范大学毕业,曾当过教师、记者,最后是商人——上海浦东房地产展销中心副总经理。31岁(1994年)时确诊为胃癌晚期,第一次手术治疗。35岁(1998年)时第二次手术,半年后出现淋巴结肿大,复发。剩下的日子最长不会超过两年。其后,决定放弃治疗,并以日记的形式记载生命最后时日的经历和生理、心理的变化,在“榕树下”网站连载。从2000年8月3日女儿生日第一篇开始,到10月23日自己37岁生日结束,完成了他的百篇日记之约。2000年12月11日,走完了自己37年的人生之路。2001年5月,死亡日记的集结本《生命的留言》出版 死亡日记是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人生进行的平静而真实的思考,抒写直面死亡的感受。但书中谈的更多是爱情、亲情和人生,写病痛的反而不是很多,他直言:写多了,人就容易消沉,所以他爱谈风月 第二个之于我有印象的是于娟,1978年生人,复旦大学教师,海归,博士。2009年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2011年4月去世,终年33岁。病后开设博客“活着就是王道”,写下了70多篇癌症日记 于娟的死亡日记是真正的死亡日记,记录的全是生病以来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看起来惊心动魄且看后痛惜无比。她发病到确诊就是乳腺癌晚期,全身转移到躯干骨发黑,确诊和治疗的过程都十分凶险和痛苦,她居然不可思议地坚持下来了。她工作刚刚一年,事业刚刚起步,风生水起刚刚开始,就被病魔无情地斩断了,令人痛惜。所以她的名言是:活着就是王道。她博客日记汇集的书名为《此生未完成》,2011年5月出版 下面的三个人是延伸后找到的:原晓娟、熊顿、吴子尤 原晓娟,1972年生,时尚美食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毕业。2006年7月确诊为胃癌晚期,2007年4月去世。她的博客“花花世界”(网名鼠尾草),从2006年7月13日开始写病床日记,到2007年4月18日,共写了80余篇 熊顿,1982年生,绘本师。2011年确诊为非霍厅金淋巴瘤,2012年11月去世。住院期间绘出《滚蛋吧!肿瘤君》,2012年8月出版,同名电影2015年8月上影 吴子尤,1990年出生,少年作家、诗人。2004年确诊纵膈恶性肿瘤,2006年10月去世。从2006年1月开博客到10月去世,这位少年天才写下了百余篇博客,还出版了《谁的青春 有我狂》一书 从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呢? 1. 这些写病中日记的人,都是癌症晚期患者,不久都死了。他(她)们都非常年轻,均未过40岁,大多在30-37岁,人生最精彩的阶段刚刚开始,之前身体素质很好,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自己会得绝症,震惊痛苦之后还是想说点什么,所以都留下了网络日记 2. 这些人中除了陆幼青复发后放弃了治疗,其余四人都在坚持治疗,并且都希望能出现奇迹,于娟的话很有代表性:活着就是王道 3. 所以,他(她)们开始动笔时大多并未意识到这是死亡日记,只是有话想说,记录自己的感悟和教训,没曾想最后成了绝笔 4. 他(她)们都非常的令人敬佩。在互联网上公开写自己的病情、思考和感悟,大多数癌症患者做不到。那时满脑子的恐惧、烦燥和绝望,根本没有心情来抒发和记录感想。所以我特别地佩服陆幼青和于娟。虽然陆幼青尽量避谈病情,但他的“死亡直播”还是需要莫大勇气的。于娟真是女中豪杰,整篇日记基本上谈的就是病情,且语调轻松、明快,很少有癌症病人的那种痛楚和绝望 5. 癌症太可怕了。你只要看看于娟的癌症日记就知道那不是地狱是炼狱。实际上癌症已成为人们健康的第一杀手。长期以来,人们对癌症的恐惧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以至于,癌症患者80%是被吓死的 癌症已经像一个影子魔鬼一样紧紧地跟随着我们每一个人,只要你稍有疏忽,它就会钻进你的体内蚕食你、吞噬你、消灭你 请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是“稍有疏忽”。实际上,如果你没有这个疏忽,癌症是不容易上身的。依我的认知,它要吞噬你至少要过三关 一、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关。人体有一个神奇的免疫系统,它有抵御和修复的功能,是我们健康生存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核心的防线,是一切自愈和治愈的基础,破坏了这个系统人才会生病。据我所知,应该有两种途径来摧毁这个系统: 1.自虐:又分为两个方面:欲望管理缺失——受制于内心:现今物欲横流的社会诱惑实在太多了,吃喝玩乐哪一项都会让人沉溺其中、乐此不疲:暴食、熬夜……。年轻的患者大都属于这类。他们在满足自己感官欲望的同时,也在严重透支着自己的健康,伤害着自己的免疫系统 情绪管理失控——受制于外界:承担过重的工作压力,人际关系不友好。我生病住院时的病友个个都有一部难言的血泪史、一把辛酸泪。人之生活十有八九不如意,如果我们管控不好自己的情绪,对自己也是一种致命的伤害 2.摧残——外部环境的恶化:水、空气、土壤等等,这是我们个人所不能掌控的。我们能做的只能是躲避,躲避不了就只有默念“上帝保佑”去承受了。但有一点我们是可控的:家具中的甲醛,这是健康的绝命杀手。我的经历告诉我:自虐只能使免疫系统脆弱或伤害,但还不至于垮掉,真正摧毁免疫系统的是家具中无处不在的甲醛。于娟自述居住新房的家具严重超标,半年后查出患癌且到晚期。我也是搬入新房后两年查出患病。我所在的那个小区装修和入住的前两年死亡率明显偏高 当然,摧毁一个系统绝对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即自虐+摧残,也是需要时日的 二、如果没把好第一关,即免疫系统出了问题,疾病上了身,也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这时显然靠自身的免疫力已不行了,需要求助外力即医疗机构的治疗了,这时的治愈率还是较高的。其实不管是什么癌症,都有较明显的警示信号: 1.排毒系统出现问题,如便秘,毒素排不出去在体内聚集。我发现,许多人在得病前两年会出现便秘症状,这是要高度重视的一个信号,说明身体有状况了 2.突然喜欢吃糖,糖是癌细胞的营养品,说明癌细胞在成长了 3.身体的某个部位疼痛,或莫名的不适,如食欲不振,嘴里流酸水查不出原因。我曾经为此到医院进行了B超检查,医生说大概是内分泌失调,休息一下就好了 实际上这三个过程是渐进的,如果我们有点健康意识,可以将癌症终止在任何一步 当然这只是我的教训和体悟,一定还有更多的警示信号,平时多了解一些绝对有益无害 三、前两关失守后,走到这一关基本上就是晚期了。癌症占据了优势主导地位,在体内不停地转移复制,如陆幼青转移到脖颈、于娟已转移到躯干骨且骨头发黑了……,再想战胜它就十分困难了,奇迹也难以出现了 人哪,只有失去才知道珍贵,只有生病才知道健康的重要。我在40多岁时出现了一些警示性的信号,一点都不在意,我身体素质不错,从未想过会得那种可怕的病,总感觉那个魔鬼离我很远很远。等到一切成为现实的时候,我才警醒。我也像他(她)们那样反省过自己,结果是自己太不重视身体健康了。为此我十分感恩上天,以这种方式提醒我(乳腺癌Ⅱ期),让我还有挽回的余地,没有一下子将我置于死地。尽管我受了些苦,但我还是认为那是我应该受的,是对我前期疏忽的应有惩罚 我知道,现在仍有许多年轻人还在像于娟、原晓娟和熊顿那样在生活,仗着自己年轻体壮,任意挥霍自己的健康,从不为健康操心:为了学习和工作甚至为了玩没日没夜地苦熬、为了多睡一会儿不吃早餐、为了好奇或满足瞎吃八吃、暴饮暴食……;还有许多人像我原先那样不重视健康,对身体出现问题不屑一顾……。所以,我也想写一篇关于癌症的文章,提示一下大家:癌症的年轻性和多发性 是的,谁都惧怕癌症,但是真正有多少人特别是年轻人看懂了这些以生命为代价总结出来的教训呢?!不过话说回来,怕有什么用,了解和认识它,防微杜渐才是最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