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要孩子理解他人,家长可以这样做

 长沙7喜 2017-05-25

?

哈佛大学人类发展相关研究指出,诸如同理心、关心和热情这些人格特质,都是从小培养起的,而这些能力需要大人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给予适当的滋养与鼓励,才有可能在孩子身上日渐茁壮。

以下是研究人员为家长归纳出的3大技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言传身教

想让孩子学会关心与尊重,最好的方法就是言传身教;像是打造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展现对他们的无私爱意、尊重孩子的独特性、与孩子一同讨论他们所付出的努力与获得的成就等。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爱,他们就会产生既定的归属感,并对周遭的人事物产生高度认同。

另外,也要用心经营和孩子间的亲密关系,像是睡前跟孩子一起朗读床边故事,或是一起规划週末的行程;多多把握和孩子相处的机会,让他知道你对他的关心。


2.设置高标准


    当孩子表示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时,身为家长的我们可别吝于嘉许一番;就算旁人对他的行为有所不解,或是同侪之间不表响应,但今天孩子若是为了公平正义挺身而出,那麽,做为家长的自然就该做为孩子最强大的后盾,帮助孩子设下一定的道德标准。

另外,在讯息的传达上,家长也要试著清楚表达,与其对孩子说「你只要开心就好」,不如说「重点是,你不但关心他人,同时又能让自己开心不是很好吗?」;   


尤其是当孩子们在与他人进行讨论时,记得也要让孩子多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除此之外,当家长们跟老师询问孩子的在校表现时,与其问孩子的成绩分数,不如多关心他的交友状况,要是知道有某些问题存在,建议也可以鼓励孩子们的朋友,邀请大家一同思考解决的方案。


3.扩大关心领域

通常我们都会向身边熟悉的人表达我们的关心,但就帮助孩子建立同理心来看,其实更需要体察身旁以外的人;像是当班上来了位新同学,或是在路上遇到说不同语言的外国人,主动协助的精神就显得格外重要。


    当孩子面临生活中的挑战时,家长们也该鼓励孩子多加思考,譬如像是在一定的状况下,谁会感到无助?而自己又可以做些什麽?假设当同学家中出了些状况时,父母们也可以跟孩子一同思考该如何进行安慰或是提供协助?另外,也可以透过新闻报导的社会案件为例,跟孩子讨论不同的人遭遇的困难,以及对方跟自己在经历上的不同之处,透过不断聆听与同理他人的感受,孩子在未来才有办法进一步瞭解相关的议题,并扩大内心同理的范畴。

 

就研究结果来看,那些具备同情他人及愿意承担责任的孩子们,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较能成就愉悦和顺遂的人生。因为他们不但容易累积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对于事业与工作上等发展项目,也能激发出绝佳的合作契机。

   

孩子们所呈现出来的样貌,仰赖成长的家庭环境。想让孩子理解他人,家长们要努力打造美好家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