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家和孩子开展游戏社交训练的6个技巧

 ismilesmile 2017-05-26




在家和孩子开展游戏社交训练的6个技巧


成三梅|广州中山三院治疗师


我想先请各位思考一下,我们的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就是他的社会交往的障碍。


但是根据我的观察,家长往往最关心的是孩子语言交流的障碍,很多尤其是三、四岁来看诊的家长,一般最关注孩子的语言。(但是随着干预训练,我们的孩子语言也会慢慢出来,而他们的语言不具有交流意义,比如自言自语、答非所问等等)


我们最终康复的目标是希望孩子能适应融入社会生活,那么训练的中轴就应该以社交交流为主线。



 

那么,我们如何在家里对孩子进行社交交流的训练呢?


社交交流训练第一点|激发孩子交往的动机

 

我们会通过一些方式来激发孩子的交流动机。

 

现在的孩子都是“非常6+1”: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外公外婆,六个大家对着一个小孩子,照顾得很好。但是家庭照顾太好的孩子,沟通动机可能就不会太强烈,比如孩子还没说话,只是望一眼就全部满足他了,再比如他拉扯一下裤子大人就赶紧带去厕所了,让孩子没有跟你们沟通的机会。


因此家长在生活中应该少做一点,多引导孩子主动跟我们沟通,怎么做?


举例一:利用需求制造交流。

 

有一些孩子喜欢在家里骑自行车,那么建议家长在孩子跑得很开心的时候,在旁边拦住他,此时孩子可能就会说:“妈妈走开,你把东西拦住了。”甚至可能会说:“妈妈帮我。”

 

你可以利用这些方式制造交流,要学会做一个“狠心”的父母,日常生活中不要什么都马上满足孩子。应该是,你希望孩子能够达到什么样沟通的层面,那么就等到孩子达到期望层面时再给他。





举例二:利用停顿制造交流。


假如小朋友很喜欢吃玉米粒,建议一粒一粒给他,在孩子吃得很开心的时候,突然就不给了。一般我们的孩子遇到这种情况,没有经过训练的孩子会发脾气,能力好一点的会说:“妈妈给我。”


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训练孩子学会看着妈妈,更高层次加入语言、手势、眼神来和我们沟通。


举例三:利用变化制造交流。


这种方式最经典的可能是各位家长都会在家里做的“摇摇停”——让孩子躺在床单上,在摇得很开心的时候停下,这样孩子往往会主动来找你,表示希望继续游戏。


在家里我们还可以做的是,比如妈妈走突然间倒在地上,也许孩子会模仿你,妈妈怎么会摔跤了?大人也可以故意犯错误,比如拿一只鞋子放在头上:“好漂亮的帽子。”孩子也许会感到很新奇,跟你进行沟通,这些都能激起孩子的沟通跟欲望。


通过游戏提高社交交流

 

接下来,我们通过游戏提高孩子的社交交流。

 

游戏是我们孩子最喜欢的,也是最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当孩子开心的时候,他就会有动机,强烈的动机会让他主动去学习。一般的孩子在日常游戏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我们的孩子虽然缺乏内在驱动力,感兴趣的东西不多,但一旦感兴趣学起来也可以很快。


因此我们可以抓住孩子感兴趣的东西编一些游戏来引导他主动沟通。




1、玩玩具游戏


ASD孩子对物品的兴趣多过人,对于玩具游戏,我们的注意焦点是在物品上面,通过玩具提高孩子认知,模仿交流的操作技能,也会通过玩具做一些假想的游戏,跟物品进行沟通,更高层次能力的是共同注意物品。

 

2、社交游戏 


在社交游戏里,可以用物品也可以不用,比如我们可以进行


感官社交的游戏:摇摇停、躲猫猫、石头剪刀布(属于很高级的游戏);运动的游戏:追逐(我们的孩子喜欢追逐)、跑跑停、荡秋千、捉迷藏等等。


所以希望家长不要认为玩具比较好操作就只去玩玩具,我们要引导孩子把焦点多放在同伴身上。

 

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游戏经验,不知道怎么跟小孩子玩,家长可以日常观察做记录,看看一般的八个月、十个月、一两岁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早教的书上有哪些游戏,然后根据我们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做改变,自己创造一些游戏来跟孩子玩。


推荐一本书《人际关系发展篇》,这本书里的游戏尤其适合能力达到两岁以上的小孩。


怎么进行玩玩具游戏?

 

早期孩子不会处理与同龄人之间的关系,也不能成功地与多人互动,因此这时候的训练要保证一对一,让爸爸妈妈老师成为孩子唯一的关注焦点,以便孩子更专注、减少压力、降低受挫水平,增加成功几率。

 

接着再随着孩子能力的进步逐渐加入互动玩伴。



 

对空间、时间的规划

 

游戏空间怎么做,对于结构化教学来说,会有专门的游戏区域,环境要求:


安全、宽敞、明亮,孩子对这个环境里的东西感兴趣但又不会过于沉迷,最好有地垫。


家长平时要经常观察孩子,发现他感兴趣的东西,每隔三五天、一个星期就测试一下他是否还感兴趣,可以通过对孩子观察选择所喜欢的玩具跟活动。


建议选择有多种部件多个玩法的玩具,注意不要有高度重复性玩法的玩具,也不要孩子沉迷的游戏,不要只跟物玩而忽略了人。

 



 

接下来,开始玩——

 

跟随孩子的指导

 

刚开始,家长一定要克制。很多家长经常犯这样的错误,拿着玩具就说:“宝宝你看”、“宝宝拿给妈妈”,要学会克制,切忌不要一开始就教孩子怎么玩,发出很多指令性行为和语言,反反复复让孩子回答,强迫孩子玩某个玩具,甚至老是抢玩具,总希望孩子按我们的方式去做,这是不对的。

 

正确的做法,我总结了6个点

 

  位置  

 

想想我们训练的主轴是什么?社会交往。因此我们在进行玩玩具、玩游戏的时候,一定要跟孩子面对面,这点很重要。

 

 观察  


通过面对面,我们可以观察到孩子喜欢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互动,他会对什么动作、玩法感兴趣,等观察得有把握了再出手。

 

 描述  


比如孩子正在放积木,你就在旁边帮他描述:“积木放得很棒!”注意描述的语句要适合孩子的能力。

 

 赞美  


适当时候给予孩子赞美。

 

 帮手  


给适当提供帮助,比如当孩子放不进去玩具的时候,我们抓他的手协助完成,然后夸奖他。

 

 模仿  

 

我们的孩子很喜欢模仿,我经常在做测评的时候,让孩子坐在我对面,我做一个动作他做一个动作,我们要模仿孩子的一些行为,让孩子对你感兴趣,希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得到。


- 待续 -


点击阅读,成三梅相关文章:


名师专栏⑧|中山三院成三梅:结构化教育的5个元素,在家轻松备(上)

名师专栏⑨|成三梅:结构化教育的5个元素,在家轻松备(下)

名师专栏⑩|中山三院成三梅:在家干预孩子及发指令的技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