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工具精彩文章 从未公开写过技术类的文章,因不敢高声语,恐惊圈内人。高手如云的质量圈内,我想屏息敛气,于是放轻了脚步悄然撰写。因蠢蠢欲动,姑且也班门弄斧一把吧,前有朱兰,戴明 ,后有克劳士比,费根鲍姆,从质量的《三部曲》,《十四条》,到《零缺陷》,《全面质量管理》,那一滴滴的心血,都应该用纪念碑来纪念。那碑文,应该是世界人民给以呢喃的浅吟低唱,也是给现代人作为警句,津津的咀嚼冥想,开完电话会议终于在酒店的板凳上坐下来,站在IATF的肩上,用键盘敲打以下的技术文字。敲打着,也联想着,夜深了,疲了,眼睛也酸了,肩周脖颈也紧了,“不怕”,吟啸何妨且“徐行”。 关于MSA的基础知识,想必大家都已耳濡目染,姑且不细谈。 关于计量型数据,研究其量具能力的时候,当然,首先保证量具的校准,设置,都没有问题,同时保证在1/10的分辨率。然后选好样件一切准备妥当后,通常,美国Style就开始要求做G R&r的研究了。欧洲企业则不同,通常是要求类型一的研究的,如果类型一达标后,再做类型二研究。
那么什么是类型一的研究呢? 无论自动测量设备还是手动测量设备,都可以评价其本身的变差,这些变差都是机械部分、测量的位置、拾取系统、以及电子系统的不稳定带来的。(S intrument 就是设备的本身的变差). 测量设备的能力:即设备自身最小的重复性的变差,我们定义为6 Sinstrument, 通常,当研究一个参加制造过程检验的量具时,由于限制于产品的变差无法将变差单独隔离出来。那么量具类型一研究的评价原则,就是在同样的位置(如测量高度,测量位置),测量同一特性,多次测量,以消除产品的影响。 测量设备的变差与过程变差的20%作对比(即 若是测量系统是用来做过程控制的,并且知道这个过程的过程能力Pp>1,可以用如下公式计算: 量具能力指数,Cg 测量设备能力指数,Cgk 如果测量系统非用于过程控制,而别作他用,过程的变差Pp<>
公式就长成另一个样了,
量具的能力研究的操作规程: 一. 这个样件,务必是校准过的,个人经验小窍门: 如果产品是阀类,漏气量选用标准孔径的漏气孔做样件。 如果是电子秤用校准过的标准砝码 如果是轴类产品用校准过的样件。 如果是轴承内外径,直接测量经过校准过的环规。 二. 每次测量,必须取下,再放上。凡是都有例外, 如果是自动测量设备,那么很难保证每次测量的是同一位置的话,那就可以定位在夹具里,直接重复测量。 三. 整个研究过程,产品的定位每次一样,确保测量的位置每次相同。 四. 放到测量夹具内务必和平时制造过程的使用方式一致。 五. 相同的这个件重复50遍测量。特殊情形可以少于50件,但无论如何不能打破25件的底线。这是统计学的要求。 六. 计算 七. 计算设备能力指数Cg, Cgk 八. 接受准则至少Cg 和Cgk都要至少满足1.33.
有个细节要注意: 如果使用产品公差代替
最干的货来了。 使用Minitab 的计算方法,为避免泄露东家的机密使用软件自带的案例演示一下:
这样看,Cg为0.46, Cgk 为0.25.设备说明无法持续稳定的准确测量产品,是不可以接受的,必须要改进的。 月光如水,生命如歌,敲完以上文字已经是凌晨了,踏着先辈们开创的道路,感到无比的宁静。一切的噪音,纷繁飘忽,在沁凉如水的秋夜里,都已沉淀,我想留给我们的一个透明的信念,坚信我们质量人的精神信念比所有的扬声器加起来更宏亮也更清晰。坚信枯燥的技术能感召最烫的激情来给民族一点点贡献。时间,你带得走肉体,却带不走精神,你带得走唱歌人却带不走歌。
作者: 刘春泽 某欧洲外企工厂质量经理 (山东阳信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