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一错过再也赶不上了!敏感期大全(0-4岁)

 云上夏天 2017-05-26


现在只要和育儿挂钩的产业,都会见到“蒙特梭利”的字样,而蒙特梭利恰恰是“幼儿敏感期”的提出者和倡议人!她把儿童的各种敏感期观察得非常透彻,并运用在教育上。到底宝宝4岁前有哪些不能错过的敏感期,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

“蒙特梭利”是何许人也?


玛利娅·蒙台梭利博士是意大利的幼儿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生,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


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她在与儿童相关的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倡导学校应为儿童设计量身定做的专属环境,并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因此,环境问题在她的教育方法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她强调,童年是个性形成最重要的时期,没有比这个时期更需要智力方面的帮助了!而不同的个体要有不同的发展节律,教育要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吻合,就必须用不同的教育来适应不同的成熟节律,因此她十分强调个别教学,让儿童各按自己的需要自由活动,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因为蒙台梭利关于敏感期和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的思想已被心理学家广泛接受,所以直至现在,蒙特梭利依然是“科学育儿”和“幼儿心理学”的代名词!


「敏感期」一词的起源


「敏感期」一词,由荷兰生物学家佛里(Hugo de Vries)第一次提出。他观察到有一种蝴蝶把卵下在树皮或树枝上,之后孵出来的毛毛虫即具有一种对光的敏感性,使这些毛毛虫能朝有光的方向移动,爬到树枝的最顶端,吃树梢长出来的嫩芽。


这是因为刚出生的毛毛虫消化系统还很脆弱,有了对光的敏感性,帮助他们找到嫩叶,得以饱餐一顿。但这种敏感性,只持续一段短暂的时间,随着毛毛虫渐渐长大,对光的敏感性就消失了。


所以,「敏感期」的定义为:生物体成长的时候,所拥有的一种特别感觉力,这种感觉力是短暂的倾向,一旦取得想要的特质,这种特殊的感觉力就会消失。


蒙特梭利育儿法中,孩子4岁前的8大敏感期

蒙特梭利正是依据佛里的研究,发现了儿童特别的敏感期,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这里的年龄是普遍性的参考值,具体的情况根据孩子的个别差异,会有不同的发展。)


肌肉运动的敏感期 (从出生到4岁)


蒙特梭利观察到,1岁半的幼儿可以走好几里路而不会疲倦,只是他们走得很慢,也没有和谐的步伐,更没有目的地。


但粗心的大人,却常常剥夺孩子走路的乐趣,要求他们跟着大人的节奏,并催赶他们走路快一点。不知小伙伴们是否观察到此期的孩子,走路总是跌跌撞撞,但是跌倒了又爬起来,这样不断重复的练习,就是在锻炼他们的肌肉,协助走路的动作更加的完美。


如果这一时期能熟练某个动作,不仅对身体及精神的正常发展亦有帮助,也影响着人格的形成。


语言的敏感期(4个月到3岁)


幼儿对于语言的敏感期早在学会说话与走路之前就开始了!如果你观察四个月大的婴儿,就会发现他们会很仔细的看着说话者的嘴唇,不只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还可以分辨出声音的不同。


当六个月大时,所发出的声音更清楚了,一岁后学习语言又快又好,特别是母语。因此,这时如果让孩子接触各国语言,听各国民谣的音乐,将来就比较容易讲出正确的发音和声调。


记得在儿子一岁时,我与他沟通的语言中,都是中文与英文结合使用,在睡觉前的故事也是阅读英文绘本,因此孩子便很容易学习外国语言且发音正确;


而在很多年前,法国的丛林中发现一位十几岁的“野男孩”,找到他时这位男孩并不会说话,虽然尝试着教育他一些生活礼仪与说话,但最后语言方面并没有成功,虽然他没有言语发展的缺陷但仍无法说话。


以上两个例子,一个是掌握语言的敏感期,孩子学会两种语言,而一个例子是错过语言敏感期,教育家如何努力也无法挽回失去的敏感期,因此在这阶段要把握的是语言敏感期,错过了就很难补救回来。


对感觉的敏感期(1岁半到3岁)


感觉是指人类的感觉器官,包括口、舌、眼、耳、鼻、皮肤、手等,它们能接受各样的刺激而产生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及听觉。儿童早期对感官的刺激特别有兴趣,如色彩、声音、形状与组织,因此蒙特梭利经由观察幼儿而创造出许多感官教具,来帮助婴幼儿感觉器官的发展。


蒙特梭利指出,具有细微的分辨差异的感官能力,在成人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她认识的一位医生就是靠着嗅觉,一进病房就可诊断出病人的疾病,因为他说:「许多疾病都有一种特殊的异味。」因此,在儿童早期奠定好感觉器官的敏觉性是相当重要的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 (1岁半到4岁)


孩子在学会爬行或走路时,对地上的小东西会非常注意,常常看到大人看不见的小东西,不仅捡起来把玩有时更是放进嘴里。


孩子就是藉由此敏感度来探索环境,并增加对其所生存世界的了解,因此,大人要有绝对的耐心,等待孩子的探索,让其发挥如科学家追根究底与观察的精神。


对秩序的敏感期(2岁到3岁)


这阶段的孩子,东西一定要放在他熟悉的地方,在生活中是井然有序的,出去散步一定走相同的路线;捉迷藏一定躲在同一个地方,同时他也希望你同样躲在那里,假如你换个地方躲,他们在原来的地方找不到你就会很失望,以为你不跟他们玩了;


喝水喜爱使用同一个杯子;吃饭用同一个碗;每天作息要有规律,他们的快乐就是来自「东西都在原来的地方」,秩序感由此而建立。因此,这时期是非常适合培养孩子物归原处的习惯。


当孩子出现秩序敏感期前,家长就必须设计好家中的环境,所有东西都有固定的位置,如衣服、鞋子、玩具等,确实示范正确位置的摆放,孩子将能谨记在心,成为个人终身的习惯。


精确动作(社会礼仪)的敏感期(2岁半到4岁)


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很重视自己的行为,是培养日常生活基本习惯的最佳时间,如学习如何开关窗户、优雅的用餐、寒暄的方法、步行、坐姿与举止动作等。


再来,此时期有些孩子会想要跟别的孩子有所互动,这就是社交敏感期,因此,要趁这时间让孩子学习社交的方法,并预备社交的机会,让孩子经常处于有互动的环境中,便能学会如何去适应及作适当的应对。


如果刚开始孩子不愿意与人接触或打招呼,千万不要勉强他,等到彼此相处的时间久了,孩子便会自然的与他人接触。


书写的敏感期(3岁半到4岁半)


蒙特梭利发现,这个时期的孩子有强烈书写字形的欲望,会使用身边的东西像石头、树枝、沙子等表达或画出来,虽然他对字形较有兴趣,而字的本身对他而言尚无意义。


当孩子要求大人给予纸笔时,千万别兴冲冲的教他写字的笔顺,而是让他自由的书写字的形体,当他感受到书写在生活上的重要性时,他将能沉浸在写字的乐趣,反之,照着笔顺来写字只会抹煞他对写字的兴趣。


阅读的敏感期(4岁)


此时孩子对字的意义产生兴趣,常常会问这是什么字?
因此,蒙特梭利设计语文的教具,如砂纸注音板、神秘字条、指令卡与活动字母等,帮助孩子学习认识字的功能、拼音到句子的结构。


当孩子学会拼音与认识句子的结构,便能享受故事里的情节并悠游于阅读的乐趣中。


如果错过敏感期会怎么样?


如果错过了敏感期的培养,就像是错过了往目的地的最后一班公车,要是赶不上,公车开走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又如老祖母织毛线袜,因视力不佳,常会漏一、两针,最后袜子织成了,虽然外观没什么影响,但可能结构就不太坚韧...


这就像我们长大了,外表是大人,但仍有些缺陷。例如:动作笨拙、优柔寡断、不善交际、无法欣赏音乐、没有色感、五音不全、对艺术无知、碰到数学就头大、依赖他人…等,这都是少掉“那几针”的后遗症...


而“在孩子的身上发现何种敏感期?”这种讨论,可以帮助你对孩子的状况更加了解。听别人的例子也会使你对自己的孩子更加敏锐。


我们发现孩子的敏感期,有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其实新大陆本来就在那里,只是以前未被注意到而已;孩子的敏感期也是一样,只要我们有心,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这些现象。


有关「敏感期」的一些提醒:


敏感期是会过去的!

当孩子的敏感期已过,你就别再停留其中。例如秩序的敏感期,当他已不再那么坚持周遭环境的秩序时,你就可以有些弹性和变化,不必再坚持原样,一成不变。


是否在秩序敏感,就什么都不要改变了?

并不是这样的!例如我的女儿四岁前,曾经搬过四次家。从中国到美国,再从美国回中国...不管搬去哪里,她都带着心爱的小枕头~坐飞机、住旅馆、搬去新家等等,小枕头带给她安全感,让她在变化的世界中掌握一个不变的东西。


所以只要给孩子的爱和安全感足够,是可以在弹性和变化中发展。若家里需要更动家具,最好让孩子亲自参与,让他亲眼看到桌椅的移动,知道变化的来源,心理上才能接受。


配合孩子的秩序敏感,是否会太助长孩子的自我?

其实,关键在于孩子的要求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假如他坚持的是要和以前一样(例如吃饭用的汤匙,走路上学的路线等),这是合理的,那么我们配合孩子并不会造成过度膨胀的自我。


如果孩子的要求不合理,又乱发脾气,坚持要照他的意思做,那就需要管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