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父母,总是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在他们处于低潮时送上鼓励和期许,使他们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孩子对自己缺乏信心,他们瞧不起自己,经常感到自卑,总是认为自己不行……孩子的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使自己沮丧、失望,以致悲观、孤僻。怎么帮助孩子克服消极的心理状态呢?一个方法是,善于在他们身上发掘出闪光点,让他们恢复自信和保持积极性。 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教育学生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和解放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首先就要赏识学生。”赏识就要使每个学生感受到希望,让每个学生充分感受到尊重和满足的愉悦。教育的秘密是什么?就是教育者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而想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就要积极发现孩子的每个小小的进步和成功,重视每次成功的经验。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越强,积极性也越高。 一位老师在自己的工作日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我的班里最近新转来了一个小男孩,他活泼好动,不但管不住自己,还常常干扰同学们的学习。没来几天,就成为班级里的捣乱大王。我多次采取正面教育,但都没有效果。有一次午间休息,高年级的同学在操场上做健美操。这个小家伙儿竟跟在人家的队伍后面,学得有模有样。刚开始,我对他的怪行为只是无奈地摇摇头,但很快我注意到:在学做操的时候,他不仅接受快,动作也很到位,其协调性、灵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同学。 这些发现使我有了一个大胆想法:何不发挥他的这个优势呢?于是我在班里同学们的一片疑惑与怀疑中,拍着他的肩膀诚恳地说:‘你来带领大家做操吧,试试看!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很出色的!’在我的鼓励下,小家伙儿开始带领大家做操了,他做得真的很出色。而且我惊喜地发现,他也在悄悄地改掉自己身上的不足,不再捣乱多嘴,人也慢慢沉静下来。” 这位聪明的老师意识到是自己把赏识带给了这个曾经被人忽视的男孩,而正是这份赏识带给他一种成功的体验,一种不断进步的动力。从此以后,这位老师常常刻意发现学生特别是个别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通过作业评语和日记评语等多种形式及时与学生交流,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也使更多的学生找到自信,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不久前的一个晚上,陈女士带儿子和儿子的朋友去听音乐会。一支小型管弦乐队要演奏肖邦的协奏曲。音乐会一开始,她注意到儿子的朋友在专心致志地看一本厚厚的管弦乐谱。他边看谱边听演奏,嘴里还和着音乐哼唱着,而且音调高低有致。幕间休息时,陈女士就问孩子,你是真在读谱还是随便翻着玩。他告诉陈女士,自己最喜爱的消遣方式之一便是边听音乐边看着多声部管弦乐谱随声哼唱。后来陈女士发现,儿子的这位朋友和儿子同参加一项课外活动计划。别的孩子玩篮球、打扑克、相互间议论他们喜欢哪些或不喜欢哪些同学时,这个男孩却独自坐在一个角落里阅读音乐理论书籍,有时则爬上楼梯到空荡荡的体操馆去练钢琴。 头上冠有才能非凡、天资卓越、创造力强、颖悟过人这些字眼的儿童,总是令我们兴味盎然,让我们既着迷又敬畏,既胆怯又羡慕。由于天才儿童知道的东西太多,懂事又太早,有人担心他们是不是中了魔。而父母对待这样的孩子,更应该发现他们的优点以后,善于引导他们的优点的发挥,让这样的优点变成孩子的长处,成为孩子的优势。 即使是最胆怯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即使是最调皮的孩子,也会有他所擅长的一方面;即使是成绩差的孩子,有的科目也可以取得优异的分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方面,而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要尽量去彰显他优势的那面,并以此来传递给他信心和继续努力的动力。 有一位学生,他功课非常好,可是他不喜欢作文,每次的作文课,大家都在认真写作,他却在走神或是画画或是讲笑话。到了快要下课时,才匆匆忙忙涂几笔,交了上来,每次大家的作文都是七八百字,而他的仅仅三四百字。有一次,他们班换了一位语文老师,拿到他的作文以后,这位老师并没有生气,相反是非常认真开始批改这个孩子的作文,眉批、尾批,极度认真。更为技巧的是,这位老师的批语几乎都是从肯定的正面来批阅的,每一个写得好的句子,每一个用得到位的词语,都做了一一的圈阅。 老师的批语比孩子的作文还要长。作文本发下去以后,这个孩子把老师的批语看了很长时间。后来一次的作文,说不上有什么明显提高,但是篇幅明显长了一些,马上,又一次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一次一次,孩子的作文态度认真了,作文篇幅变长了,作文立意深刻了,作文越来越好了。有一次,这位孩子很真诚地告诉老师,老师,我喜欢作文!这就是老师的正确策略所产生的作用,发现孩子每一点一滴的进步,表扬孩子,给他鼓励,孩子终究会沿着你的正确引导,达到成功的彼岸! 罗曼·罗兰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教育者,我们的任务就是从孩子的身上发现美好,并且大声地告诉他们。善于教育孩子的人应该具一双随时发现孩子优点,留心生活的眼睛。通过家长的发现,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份肯定,少一份否定;多一点赞许,少一点挖苦;与其责骂动气,不如赏识表扬。家长和老师们不要再吝惜说:“你太棒了,继续加油,你会做得更好。”他们的作用比一句“罚抄50遍”可要大得多哦!
认真看看您的孩子,不要总是单纯抱怨他的成绩依旧不好,不要单纯抱怨他还是那么调皮捣蛋,孩子的成长与成熟往往是从细节开始的,从一点一滴中慢慢体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