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伙创业,如何打造靠谱的合作关系?

 创业者说 2017-05-26

合伙创业中,合伙人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摩擦、意见不合、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早发现早解决,以免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失。

我们要知道:好的合伙人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不断磨合,所以不要动不动就说“不干了”“散伙”。退一万步讲,如果在创业过程中发现自己选择了错误的合伙人,你首先要做的是亡羊补牢,看看能不能找到补救措施,而不是急着另寻高人。

寻找合伙人,最忌讳的便是如下这般。

“我想创业!”

“哦,你也想创业?那要不然我们凑一起一块儿创业吧!”

……

选择合伙人就跟相亲速配似的,听起来是不是很荒诞?但我的确见过很多这样的合伙人。相信任何老板都不会这样草率地选择员工,但却有很多人就如此仓促地敲定了业合作伙伴。甚至有的人随意到选择还未深交的朋友,最终合作过程中出了问题,合伙创业变成唱“独角戏”! 

 合伙案例:分工不均,昔日好友形同陌路

甲与两位曾一起共事的同事合伙,成立了一家市场营销公司,创业的想法是由甲提出来的。公司成立后,其中一个合伙人负责创意,另一个合伙人负责项目管理,甲则主要负责销售与其他诸多运营工作。

看似分工明确的三人,在实际工作中却渐渐暴露出了分工的不均匀。负责项目管理的合伙人由于缺乏经验,经常出错,同时毫无经验的他还兼负责会计事务,于是发展并没有预期的那么顺利。

从分工来看,三位合伙人的权力基本一样,这就造成了后面决策过程中问题不断。因为权力一样,所以不论大事小事,都需要反复讨论,因而耽误了很多干实事的时间。面对决策意见上的分歧和判断差异,在一段时间内,甲不得不在家中办公,最后,他们不得不聘请一位专家顾问,帮助他们解决意见分歧。

然而,最根本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在三个人的分工中,甲认为几乎所有的销售都是自己促成的,工作时间更是合伙人的两倍,更让自己不能接受的是,两位合伙人的工作还需要他进行督促。最后两位合伙人一起辞职,公司瓦解。据当事人甲透露,合伙创业之前大家都是好朋友,而在创业失败后的8年里,彼此再未说过话。

现实中,最初关系很铁,最后却因为创业闹得分道扬镳的案例比比皆是。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发起人在选择合伙人时太过随意。就如同上述案例中的创业者甲,虽然与两位合伙人曾共事过,但对对方又真正了解多少?如果在敲定合伙人之前,甲做足功课,对两位合伙人人选都做深入细致的了解,想必最终也不会出现创业失败的结局。

选择合伙人,最基本的原则便是“要有短梦,也要有长梦”。意见不一致,没有共同的目标,一定无法并肩远行。在确定合伙之前,需要对合伙人进行深入了解,掌握他们的优缺点,性格是否合得来,从中判断出是否适合一起合伙创业。

在确定合伙关系后,合伙人之间还应深入商讨创业计划,明确企业长期发展目标,制订短期、中期发展计划。这样就足以保证每位合伙人永远都有干不完的事,目标明确更是有助于聚集一批有长远理想的合伙人。那些容易产生分歧,不认同企业发展规划和目标的合伙人,必然“道不同,不相为谋”!

本文摘自《不懂合伙,必定散伙》,为您解读创业者必懂的合伙实战策略。危机往往是从内部开始的,内部问题是团队的核心问题。懂合伙是解决核心问题的核心,懂合伙是合伙人的基本素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