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零审批”:是一场革命,也是一场考验

 mini9559 2017-05-26
释放改革红利,促进经济增长,是今年以来的热门话题。审批制度改革,提出了工业投资项目“零审批”改革的概念。许多朋友对此不是很明白,希望了解具体的改革内容;也有一些朋友对此表示担忧:不需要审批了,是不是所有的项目都可以上了?其实,“零审批”的规范叫法是:核准目录外企业投资项目不再审批。相对于饱受诟病的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管,它是政府项目管理模式的一场革命,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能否适应这种转变,面临着一场考验。

  “零审批”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梳理和发布本地工业投资项目的“负面清单”。只有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区域产业规划,在工艺和装备以及能耗、排放等方面都符合相关要求的投资项目,才可以实施“零审批”。而那些与国家产业政策或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不甚相符,或者所采用的工艺、装备相对落后、能耗和排放指标存在一定问题的投资项目,则列入“负面清单”之中。列入“负面清单”的投资项目,不但不能享受“零审批”的便利,而且要严审批、严管控。

  那些确认实施“零审批”的投资项目,政府是不是就放任不管呢?当然不是。从制度设计来说,改革所改变的只是项目审批和建设的顺序,而对项目的指标要求,一点也不会放松。业主首先要跟相关职能部门就部门监管所涉及的内容签订一份承诺书。这一份明确了项目建设内容和指标的承诺书具有法律效力。承诺书签署以后,业主可以先行开工建设,原先需要在开工前做好的审批环节,放到项目的验收环节。验收的主要内容就是承诺书所明确的东西。如果在项目验收过程中发现业主违约,有指标没有达到承诺要求,或者不是采用承诺所明确的工艺、装备,项目就不能投入运营。业主的投资就会出现较大的风险。这对项目业主的诚信水平将是一个考验。许多业主由此感叹:这个承诺书不好签!

  在为“零审批”改革叫好的同时,理性地看,也为改革可能遇到的问题担忧。一是现行考核机制下,基层为了获取项目的快捷审批,及早开工建设,是否会帮助项目业主隐瞒项目的某些信息或者虚报相关指标?二是项目业主如果承诺一套,实施的却是另一套,验收时发现能耗、排放指标与要求相去甚远,政府是否有决心和能力让投资上千万甚至上亿的项目停下来?

  改革是对既有秩序的重构。“零审批”是一项影响全局的重大改革。随着机制的不断完善,必将极大地激发企业投资发展的积极性。改革对政府的监管能力和企业的诚信水平又是一次考验。能否扬其利而祛其弊,既需要制度设计者的智慧,更需要所有参与者的配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