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丨术】韩百灵教授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介绍

 岐黄传人gpt 2017-05-27



病因病机


韩教授认为:慢性盆腔炎多因肾虚肝郁所致。

肾虚多由平素摄生不慎,或早婚多产,或房事不节,或先天肾气不足。

妇女又因经孕产乳等生理特点,数伤于血而致气分偏盛,若素性抑郁,或愤怒过度,每致肝失条达。

气行则血行,气机郁滞,则气滞必血瘀,故湿毒与瘀血、滞气相搏结,胞脉阻滞,冲任二脉受阻,不通则痛。

此外,虽有邪实阻滞,但病久必使气血衰少,且后天之本受累,气血生化失常,必有虚证,不荣则痛。


遣方用药


治疗以补肾疏肝为主,配以解毒除湿,软坚散结。


拟方——调肝汤

熟地黄20克、枸杞子20克、甘草20克、白芍20克、延胡索20克、土茯苓20克、鱼腥草20克、当归15克、王不留行15克、川楝子15克、鳖甲15克、怀牛膝15克、枳壳15克、通草10克、皂角刺10克


全方标本兼治。

熟地黄、枸杞子滋养肾精,补正以治本;

王不留行、通草、皂角刺、川楝子疏肝解郁,清热通络;

当归活血行气;

白芍柔肝敛阴止痛;

土茯苓、鱼腥草清热解毒以祛邪;

延胡索、枳壳行气,使气行则血行;

怀牛膝既可补肾又可引药下行以为引经之药;

鳖甲软坚散结,且可交通阴阳,使气血调和,治标中兼顾之本;

甘草调和诸药。

鱼腥草


病案举例


吴某,女,40岁,2000322日初诊。

患慢性盆腔炎10余年,近2月小腹疼痛加剧,甚则不可行走,伴有腰部酸痛及下腹坠胀,并有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舌淡有瘀斑,脉沉弦而滑。B超:双侧输卵管增厚,盆腔少量积液,右卵巢肿物(考虑为炎性包块)。曾用抗生素治疗2周无效。诊断:慢性盆腔炎。辨证为肾虚肝郁型。治以补肾疏肝,解毒除湿止痛。

方药:调肝汤加连翘20克、泽泻15克,以解毒逐水,定痛。7剂

3月29日二诊:自诉腹痛好转,腰部酸痛及下腹部坠胀感消失,腹股沟淋巴结肿缩小,余无不适,舌淡,苔薄黄,脉沉弦稍滑。

续用上方加黄柏15克,7剂。

4月5日三诊:自诉无任何不适,腹痛消失,舌淡,苔薄白,脉沉弦。B超:双附件增厚。

继以上方去黄柏、泽泻。7剂

4月12日四诊:无任何不适,舌脉同前,继以上方加女贞子20克,7剂。

4月19日五诊:无任何不适。继服上方1周以巩固疗效,同时嘱患者注意休息,节房事,避寒凉免其复发。


本文摘编自刘格、冯晓玲等《韩百灵教授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介绍》,特表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