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上最贵的玉器一一薄胎玉器

 自华居 2017-05-27
2017-05-25

在所有的玉雕工艺中,有一种工艺绝对称得上傲视群雄,那就是被人们叹为鬼斧神工的薄胎工艺,也称水上漂。它轻巧秀丽,薄如蝉翼,轻若鸿毛,亮似琉璃,是玉雕行业中最高深的技艺。

薄胎作品轻巧、秀丽,薄如蝉翼、轻若鸿毛、亮似琉璃,让人爱不释手,有“西昆玉工巧无比,水磨磨玉薄如纸”之说,乾隆皇帝更是赞曰:”薄如纸而轻如铢”。

薄胎技艺制作非常复杂,耗时耗工,要达到“在手疑无物,定睛知有形”的境界很难,要求琢玉者“艺高人胆大”,即使肉眼看不见,全凭感觉亦能操作。多以规矩器皿的形式出现,但也有极少的异形薄胎,称为“不规则薄胎”,制作难度则更大。

清朝之前,这种工艺已经接近失传。到了乾隆盛世,由于乾隆本人的酷爱,才开始恢复生产。为了讨得乾隆皇帝的欢心,新疆叶而羌地区特地招收了苏州玉工制作薄胎器皿。但是薄胎器皿很难做,要做成一件就得坏几件,所以每成功一件,乾隆就赋诗一首。自乾隆三十三年至六十年间,乾隆皇帝作了赞“痕玉”诗三十余首。乾隆去世后,由于国力衰退,薄胎制作工艺也就渐渐地隐退了,这种工艺再次濒临失传。

薄胎工艺在清代以前并不多见,它最早是从西部伊朗传来,早期叫“痕都斯坦式玉器”,简称为痕玉。痕都斯坦玉器其实就是回教玉器或伊斯兰玉器,痕都斯坦这一地名便是由乾隆帝亲自考订,清代痕都斯坦位于印度北部,包括克什米尔和巴基斯坦西部,其玉材多为南疆的和阗玉、叶尔羌角闪石玉。痕都斯坦玉匠喜用纯色的玉材雕琢,即一器一色,多选用白玉或青白玉,透明晶莹。这与中国传统玉器的留玉皮或杂色玉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薄胎玉器主要以盘碗杯居多,比如各种薄胎茶杯、菊花瓣盘、白玉压丝嵌宝碗等,其次便是瓶、壶之类的作品。薄胎器皿一般不考虑优质的白玉,多选择碧玉、青玉,因为薄胎工艺可以使玉变得轻巧无比,同时,胎薄透光,也可以淡化青玉、碧玉的色泽,使玉质泛白。

薄胎器皿的雕刻,对技术要求主要有三点:

胎壁厚薄一致,薄到什么程度则依玉质、玉色和造型而定;

掏内膛不能留死角;

器外的刻花点缀要与器具的轻盈特色相符,和谐一致。只有当造型各部位厚薄一致时,才能反映玉质色泽一致。所以,厚薄均匀也是评价薄胎工艺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志。

玉料与工艺是衡量玉器好坏的两大重要因素,有了好玉还要有好雕工。玉雕师会在选料、开料、开胚、抛光等环节上把关,选料时手电筒和水是两大法宝,洒水后的玉料会透明起来,能看清其中质地、花纹等,手电筒一照可以看清玉料里是否有杂质。

凡透明玉石作薄胎玉器都能在膛内施以内画如内画瓶、内画球之类。内画工艺使用的工具是勾形毛笔,笔伸入内膛,眼在外观察落笔部位,勾画画面。因此,掌握内画工艺需要两种功底,一个是用笔功底,一个是美术功底。

薄胎工艺为何会失传

即便在是玉雕技术和工具都获得了长足发展的今天,薄胎工艺依然面临着失传的处境,因为它实在太难雕刻了。好的玉雕师没有五年、十年的打磨是出不来的。所以,很多玉雕人为了尽快出成绩、尽快赚钱,都不愿意在薄胎工艺上花费多年时间钻研技艺。

其次,原材料的昂贵直接导致很多玉雕师不愿意做薄胎。薄胎工艺难度极大,即便是有经验的老师傅做十件薄胎,能成功四五件就算很不错了。一旦雕坏了,这块原料就算毁了,在自己花钱买料的当下,雕砸了就意味着一大把人民币打水漂了。在这种情势下,很多人都对薄胎工艺敬而远之。

再次,打磨时压力太大。薄胎器皿打磨的过程就是挑战极限的过程,这和赛车、攀岩极限运动的参与者所经历的那种心理压力很像,战战兢兢如临深渊的感觉常使人知难而退,一些薄胎工艺大师患有心脏病,就是在打磨时候患上的,心理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薄胎工艺作为中国玉雕技艺的骄傲,放眼世界,它都是雕刻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所以,希望它能永远流传下去。当然,这还需要玉雕师们来发扬和传承了。

版权说明

综合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