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练武,别吃苦;要练功,先放松

 孔乙己书房 2017-05-27


  提到练武,练功夫,绝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要吃苦。通过对身体的磨练,忍耐别人难以承受的痛苦,不断超越肉体的极限。要练武,一定要吃苦,而且功夫高低与吃苦总量成正比。


  除了身体上的疲劳辛苦,还要对内心不断历练,精神高度紧张,不能放松,有时还要做出咬牙瞪眼的表情,假借实战临敌的意念,高度警戒,一触即发。


  要练武,先吃苦;要练功,别放松——这大概就是大众对武术的感性认知了。更有甚者,为了追求高功夫,击石撞树,负重疾行,苦上加苦,自残自虐,对人体构造毫无所知,全凭自己主观臆想盲修瞎炼,最终不仅白白浪费了时间,还弄得一身伤病,折损了寿命。

硬气功训练损害健康,无实战意义,已被部队叫停


  武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精华,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文化的载体。习武可以入道,练功可以明心,真功夫包含着真学问,要具备相当的文化素养,有着上下求索的精神,才能理解古圣先贤的真实本意;再投入足够的时间来实修,才能让功夫上身,体悟大道之妙用。


  马老师常说:要练武,不能吃苦;要练功,先要学会放松。真功夫不是打把势卖艺,也不是小说电影里的剑影刀光,舞台艺术是给别人看的,举手投足都要有艺术性,所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吃苦受累是学艺的前提。而功夫不是这样,武术不是艺术,不是给别人看的,是给自己用的。和武术最接近的领域不是舞蹈,而是医学。练武之人要对自己的身体一清二楚,有的放矢,不失方向。

武术表演属于舞台艺术,以取悦观众为宗旨


  拿“吃苦”这件事来说,现代人练武所吃的苦,大部分都是肌肉训练,也就是“练力”。而人的力量是有上限的,肌肉也不可能无限制的增长。练习力量,也只会增加肌纤维的粗细,而不会增加肌纤维的总数,更不会把脂肪变成肌肉。而且力量训练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会让肌肉僵硬,变成“疙瘩肉”。肌肉僵硬后,血液循环就会受到阻滞,流速就会减慢,而为了保证肌细胞及时得到氧,心脏就会增大功率,通过提高血压来供血。越大块的肌肉所需的氧气越多,对心脏和血管的负荷也越大。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实战外家拳武术家,寿命都不超过60岁,练得越勤死得越早,死因基本上是高血压导致的心脏病和脑溢血。职业健美运动员、特种部队的士兵,平均年龄都只有50岁。

在健身房猝死的案例时有发生


  而内家拳从来没有“练力”一说,无论是太极、形意还是八卦,历史上从没见过那个内家拳大师举杠铃、做俯卧撑的。没有力量怎么技击呢?内家拳不练外力,而练“内力”,或“内劲”,比如形意拳的明劲、暗劲、化劲;太极拳的缠丝劲;八卦掌的螺旋劲等等。外力由肌肉产生;而内劲由内气产生,源于丹田,遍走全身,无一处不可御敌。没有内气,就不是内家拳,既没有养生效果,又没有实战能力。


形意拳大师薛颠拳照


  内气的修炼与外力完全相反,不能紧张,而要放松;不能短期获得,而要靠长期积蓄。过去培养一位内家拳高手,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自己要有文化修养,悟性要高,财力物力要充足,还要有大把的闲暇时间,最重要的还要遇到明师;这样的条件,贫苦老百姓是很难具备的。而练外力则收效快得多,而且在前期的投入和回报成正比,肌肉几个月就能变得很结实,另外也不需要悟性和知识,即使没有老师,自己练也问题不大,只要能吃苦就可以。再学上个三招两式,就可以闯荡江湖了。


  武术的发展伴随着时代的需要,过去习武,进可考取功名,官封将帅;退可走镖护卫,安身立命;实在不行还可以啸聚山林,称霸江湖;而在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杀敌防身已经由枪炮代劳,实战技击演变为擂台表演,花拳绣腿上升为电影艺术,健康养生才是大众的真正需求。内家拳中保留的生命修炼体系,与中医理论一脉相承,领先西方生命科学几百年,是传统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之一;而内气修炼,贯穿于内家拳修炼的始终,以放松为前提,舒适为原则。


  人生本已不易,何必自讨苦吃?兹事体大,不可不察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