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之我见

 清醒4321 2017-05-27

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之我见

方立庆

,摘 要,所谓人文精神,那就是应该关怀每个具体的人的命运~能体验他人的处境~有对

生命的同情、理解和敬畏之心。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注重这种人文精神的渗透。为此~我们

教师自己要更新观念~引发个性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中的真情与温馨~提高

人格品质~实现语文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 教学设计

The study of the language teaching middleman text spirit

Fang liqing

(The Yandangshan travels school, zhejiang yueqing)

Abstract: So-called humanities spirit, that is to should be concerned with the destiny of the each concrete person, can experience personally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others, have to the vital pity, comprehend with the awe. Our language teaching wants to make a point of this kind of humanities spirit permeates. For this, our teacher the oneself want to be more new ideas, cause the character considers, from but guide the student comprehend the genuine feeling in the life with warm and fragrant, increase personality quality, realize the exaltation of the language character.

Key Words: Humanities spirit Language teaching Teaching design

“人文精神”的话题,自《上海文学》刊发王晓明等人的《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

人文精神的危机》一文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语文课要上成‘人’课”、“还我人文

精神”等呐喊,形成一股对语文工具论的强大冲击波。虽然由于激情的冲动,有的观点把

中学语文教育低效的原因全归于缺乏文学教育与人文精神是有失偏颇的,但语文教学中渗

透人文精神的话题却常在我脑子里跳腾,觉得有话要说,一吐为快。

一、语文教师该做些什么

文学的一种伟大意义就是要使人与人的心靠近一点。语文教育的是最大价值是向学生

传递人类历史上最优美的价值观念,传递人这所以为人的人文精神的特征,这是语文教育

超越时代的永恒不变的价值。但于时代的原因,我们以往的语文教材似乎以某一种政治利

1

1/4页

益为标准的富于“斗争”色彩的话语所充盈,缺乏温馨、缺乏和谐,也缺乏关爱,这是大家反响最多的,也是语文教师最大的无奈,此处姑且不提。就是在教学中,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不也是过份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同样存在着忽视语文情感、人格教育的倾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我们却一边背着韩愈的《师说》,嘲笑韩愈所嘲笑的人们的所作所为,一边还是施行“小学而大遗”的做法,逐渐沦落为单纯传授知识,甚至辅导解题的“工匠”或“机器”,仔细想来,不也见笑大方,自觉汗颜,为什么人们有经济大潮冲击下“世风日下”的感叹,这是担当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语文教学的悲哀。二战中,英国首相邱吉尔说的一句话总是在我们的耳边回响:“宁可失去50个印度,也不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是与文化人文精神不可分割的。于漪先生说得好:“人文精神的失落必然会导致国民素质的下降,导致国家民族的灾难。”

人教版新教材已经面世,叫好之声不绝于耳,而我们语文教师又该做些什么呢,

总是抱嘲弄的态度,甚至怨天尤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在教材还不能彻底放开,考试制度还不能彻底改革的时候,每个语文教师都会在思索:我们该做些什么,因为语文教师自我主体的失落,是语文教育的最大问题之一。

我们这些教师,大多是在老的教材,老的教法与教育观念中浸泡长大的,要想跳出这个怪圈,何等艰难。如果稍有惰性作怪,那些一成不变的观念就会从教参中蹦出,顺手拈来。权威的观点,何等轻松~再如果没有一点勇气,你敢跟标准答案较劲,所以,作为教师,本身就得与自己的惰性,与自己的旧观念搏斗。我们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得要提高自己的素养。而提高教师的素养,就要解放自己的双手和双眼,就应该积极进取,开阔眼界,不断吸收营养,不断思考,张扬自己的“个性”,使人文的精神在自己心底牢牢扎根。

试想,上《孔乙已》时,为了课堂气氛的活跃,你曾嘲笑过孔乙已的“多乎哉,不多也”,曾嘲笑过他“站着喝酒”却是“穿着长衫的唯一的人”,我们是否想过,其实我们也已经常常沦落到冷漠的程度了,也该成为鲁迅批评的对象了。《孔乙已》中,鲁迅的用意是为了批判那些如何对待一个苦人的集体无意识。我们老师不能感受孔乙已精神上的痛苦,而闭着眼睛去批判科举制度的罪恶,岂不是满口空谈,学生又能理解多少,只不过是让学生记住了一个填空题或一道选择题罢了。

莫泊桑的《项链》,多少人津津乐道于它的主题:批判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但仔细想想,我们为什么要瞧不起那些虚荣心,我们都是以上帝的眼光嘲笑可怜的玛蒂尔德。多次

2

2/4页

在公开课中,听老师布置《玛蒂尔德有钱之后??》的作文题目,听他们谆谆善诱地引导学生写玛蒂尔德的又一次堕落。天哪,我倒认为花了整整十年时间还掉了所有的债务而变老的玛蒂尔德在再次碰到佛来思节夫人时“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的“笑容”是天底下最美的,她至少比我们当今一些欠着债不还,一任债主愁眉苦脸,自己却花天酒地的“社会主义的公民”强多了~

我们自己也常在偏面的教条主义的泥潭里踏步,我们能教给学生多少宽容、悲悯与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所以,我们只有不固步自封,勇于挑战自我,勇于创新,思考出自己的“个性”,才能把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透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中,与学生共同沉浸其中。因为一个教师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精神有直接影响着他的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二、学生感悟人文精神的潜质

学生的情感、行为,最具可塑性。尤其是当今影视的发达,网络的发展,学生的信息量已大面积提高,他们的独立意识已被极大地抬升。我们如果还是用老的方法,老的观念去向他们灌输,势必压制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不老是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哈姆莱特吗,审美主体的不同,我们只有使用开放的、包容的语文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感悟~

放手让学生感悟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吧。它会启发学生的心智,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提升人格品质。我们不是说教材的解说中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吗,何不适当点拔,让学生自己去口味呢。《故乡》中评评豆腐西施杨二嫂为何要拿了那狗气杀,迈着穿着高底(木鞋)的小脚,“飞出似的跑了”。《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我的父亲”为何出乎意料地再次见到亲弟弟而感到惊惶失措。他们为何这么冷漠呢,是因为他们在这个冷漠的社会现实面前低头了,能不说他们也是应该值得同情吗,学柳永的《雨霖铃》时,感觉“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道尽了离别时的忧伤。可课本自读提示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但表现的是一处低沉哀伤的情感,阅读时要注意这一点。”)却让人不得其解:人有时该不该低沉哀伤呢,我们该如何去口味人生失意时的低沉与落寞呢,

我们的教学设计中,常常用一个一个的小问题,把学生引导到我们布下的陷阱中,从而常常沾沾自喜于自己已经完成了《教参》的教学任务。千人一面,我们又何尝不是在抹杀个性呢,还是让学生的自我感悟的空间多一些吧,让我们的教学方法更开放些吧,因为学生的可塑性是无尽的。

当然,也不能以叶障目,我们应看到教材中那些优秀篇目对学生引发思考的正面作用。

3

3/4页

因为同仁们都努力往这方面做,因为教学的关键是引发学生思考,让其在思考中顿悟。杨邦俊先生(《语文教学的人本初探》《语文学习》2001.1)提出的察象——悟本——思路——布道的“体验式”就深得其里;它由感性的揣摩,深入思考自然之理,生活之理,为人之理,从而“融入主体的思想里,形成智慧。”这恰恰是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体现,达到了《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德育渗透的要求。

让学生感悟文学作品及生活中的人文精神,也是培养语文素质的内容之一。由于以前,教材及考试制度的局限,我们学生的作文假、大、空现象愈演愈烈,缺乏真情,缺乏温馨。因而,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抒写真情实感,更显得重要。正像程红兵在《张开大嘴奔跑》一文中说的那样:“语文是什么,我们常把它复杂化。其实语文本来很朴实,爱读书、勤思考,会用语文表情达意,就这么简单。”因而,我们要一方面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生,注重写作的生活化、社会化、生命化,让学生充满写作的激情;另一方面,始终注意引导学生站在充满同情,富有责任感与使命感等高尚人格的层面上去审视社会人生,审视课文,描写生活,发表有独到见解的至真、至善、至美的作品,从而实现语文素质的提高。

我想起那一年我雁荡山旅游学校门口的一间着火的小店。因为火势大,店旁站着许多围观的人,连店主也不愿再费力气了。但不知从何处跑来的一伙操着“阿拉”腔的游山客人,拿着不知从何处借来的脸盆,一桶接一桶,不顾别人的劝阻,直至大火被浇灭才擦擦汗离开。我又想起大家熟知的一个故事:风浪把千百条小鱼抛上了海滩,人们为小鱼的命运惋惜。此时,有一位小男孩,却把小鱼,一条一条地抛向海浪,他只说小鱼需要海水,小鱼会高兴的。其实,我们也需要那一桶烧灭无名之火的清水,那一汪能让鱼儿自由游泳的蓝蓝的海水。

,参考文献,

1、程红兵 张开大嘴奔跑 《中学语文教学》[J]2001.2

2、杨邦俊 语文教学的人本初探《中学语文教学》[J]2001.1

4

4/4页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