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空问答

 大成净化图书馆 2017-05-27

从聚义招安到征讨方腊的战争后,宋江再次起义,最后被擒杀害。

历史上,方腊起义刚刚被镇压下去,宋江即被宋王朝派兵生擒并杀害了。南宋史学家王偁(chēnɡ)编写的《东都事略·徽宗纪》记载的非常清楚:

“宣和三年(1121年)……夏四月庚寅,童贯以其将辛兴宗与方腊战于青溪,擒之。五月丙申,宋江就擒”。

前后只有一个月。同样的记载在《折(shé)可存的墓志铭》(1939年出土,墓碑现存陕西西安碑林)中写得就更加具体了。折可存(1096-1126年),云中(今山西大同)人,从北宋初年,祖上即为大将,并宋太祖赵匡胤“许以世袭”,世代都镇守在宋朝的西北边陲。折可存为河东路(辖区今山西大部和陕西东北部分)的第四将。

早在方腊起义前,宋徽宗为了与金人夹击辽国,即已将其于陕西等西北地区的兵马调至京师(《皇宋十朝纲要》:“(宣和三年,1121年)时北征(征辽)事起,,陕西劲兵多聚辇(niǎn)下(指京都)。”)。折可存以第四将“兼领三将兵”来到开封。此时,正赶上方腊起义,他遂率所部随童贯前去镇压。《墓志铭》记载,战斗中,折可存“奋然先登,士(兵)皆用命,腊贼就擒”,然后便说:他被升“武节大夫”,在其“班师过国门(开封城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逾(yú,越过)月,继获,迁武功大夫”。墓志铭中还有:折可存“俘腊取江,势若建瓴”的话。

这便是宋江最后的结局。在他被招降后,确曾以宋军裨将身份,率领本部参加了童贯统帅的宋军,征讨方腊,可能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到一个月,他便又再次起义,仍然成为了“草寇”,被宋将折可存俘获,与方腊的命运一样,被送到京师杀害。这里和《水浒传》的记叙有点不同。《水浒传》说他征方腊后回到开封,“衣锦还乡”,受到皇帝褒奖,钦赐御酒,只是蔡京、高俅等朝中奸臣在“御酒”中下了毒,毒死了宋江。历史上的宋江在征讨方腊以后,根本就没有回到京师,也不是国贼蔡京等给予什么加害,而是由宋徽宗亲自下诏书让折可存“捕草寇宋江”。这不只是要置宋江于死地,而是给宋江定了“草寇”(古代起义的都被统治者定作为“寇”或“贼”)的性质。

应该说,宋江的结局是很悲剧的。这还不仅表现在他的被俘杀害上,同时还表现在他这次再起义,又当了“草寇”,并没有带着自己原先的全部人马。他的队伍主力改由杨志统领,仍然留在了宋朝军队中,为朝廷效力。《三朝北盟会编》卷六记载了宋朝在平定方腊起义后紧接着于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仍派童贯统帅大军进攻辽国占领的燕京以践行与金人夹击辽国的盟约。这次童贯仍然是将宋军分作东西两路。在东路军中即有“赵明、杨志将选锋军”,这个队阵的位置与前次征方腊时宋江的位置是一样的。宋江征方腊时,也是在童贯大军的东路,与宋将赵明等一起作为裨将率领自己的队伍。

很显然,杨志已经代替了宋江统领这支被招安的起义军了。杨志率领的这支队伍后来还参加过抗击金人进攻开封汴京的战争。《三朝北盟会编》引《靖康小雅》记载,当时杨志仍率选锋军(前锋军)随种师中(即《水浒传》中第三回提到的鲁智深做“提辖”时所在的“小种经略相公”)部救援被金兵围困的开封汴京:

“公讳师中,(开)始斡(wò)离不(金军攻宋的统帅)拥兵北还,公(种师中)尾袭其后,因令公留屯真定(今河北正定),未几,趣(催促)公援太原(今山西太原),……贼(金军)遣兵迎战,招安巨寇杨志为选锋(前锋),首不战,由间道径归。前军参谋官黄友战没(死),胡军四集,官军溃散”。

这一仗虽然败了,但从记载中清楚地看出,原来宋江起义的队伍仍在,只是由杨志率领了。杨志被明确地说是“招安臣寇”,就更是明白地说明了他原来是宋江起义队伍中的重要成员,而这只队伍即是被招降的宋江起义军。

《水浒传》中的宋江与历史真实宋江的下场,结局所以不同,都是由“两个”宋江的一贯思想、性格所决定的。《水浒传》的宋江,虽然并不是“本意”而曲折辗转地上了梁山,成为了啸聚“108将”的首领,但是在他心中却始终不以“造反朝廷”为然,其真正的愿望还是要做个忠臣孝子,报效朝廷,所以一直想的、做的都是争取让朝廷招安,直到被毒酒毒死时还怕李逵造反,坏了他的“忠义之名”,先把毒酒让李逵喝了。

在《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一书的卷首中,李卓吾说得好:“宋江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图报国……忠义之烈也。”历史上的真实宋江则不然,首先,他是主动造反起义的;其次,他的性格用的都是“横行”、“肆行”、“剽掠”、“剧贼”、“啸聚之命”等词,招安后仍然是“狞(凶恶)卒肥骖(马)意气骄,士女骈(pián,形容人多)观犹骇愕(惊恐)。”这里看到的宋江,完全是一个凶悍无忌的形象,更谈不上有什么“忠君”、驯顺朝廷了。最后,宋江完全是因为被张叔夜打败,又烧了大船,无路可走而被逼迫投降的。

《水浒传》第三十九回宋江在充军发配途中,于江州浔阳楼的粉墙上题写了一首反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黄巢是唐朝末年造反起义的领袖,他以流动作战的方式纵横于今天的十三个省区,先后攻占了洛阳、长安,自己称帝建立政权,把个唐朝闹了个底朝天。“敢笑黄巢不丈夫”,如果是真的沿着这个“凌云志”走下去,宋江就真的是历史上真实宋江的形象了。可惜,《水浒传》没有这样写,于是便有了水浒中的宋江与历史上真实宋江结局的差异与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