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巴菲特学投资!

 昵称42737230 2017-05-27

  巴菲特在全世界已经成为拥有无数信徒的神一般的人物。我的一位企业家朋友在十几年前花了六十多万美金买到了与巴菲特在牛排屋共进午餐的机会,但是巴菲特给我的朋友立了一个规矩:不许谈股票,但是那位朋友还是没忍住问了关于航空业股票的问题,巴菲特当时只说了句“那是一门很难搞的生意(Tough business)”。随后,那位朋友清空了自己持有的西南航空的全部股票,接下来的911使美国航空业陷入困境,这位朋友也由此避免了一大笔损失。所以每次见到那位朋友,他都会对巴菲特赞不绝口。

  巴菲特的投资原则其实很简单,找到一个被低估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此外还有一句话,“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巴菲特从小就是一个财富神童,非常擅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商机。从13岁开始,他每天早上送将近500份报纸;在高中毕业时他已经送出了将近60万份报纸,挣了5000多美元。所以他对报纸一直情有独钟。巴菲特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批发差价,他爱喝可口可乐,发现家里聚会的时候可口可乐经常不够喝,美国人住的又比较分散,去超市买的话可乐可能都不如汽油费贵。所以他开始屯可口可乐,一到周末就挨家挨户推销可乐,竟然也挣了不少钱。他上初中时就可以每月挣到175美元,这在当时相当于一个普通白领的收入。高中的时候,当同龄的中国学生还在埋头苦读时,他已经是个小老板了。十四岁时他买下几台旧弹子机放在理发店,小费收入和理发店老板五五分成。

  巴菲特在12岁的时候发誓要在30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并豪言如果成不了百万富翁,就从奥马哈最高的楼上跳下去。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他发现只有两样东西的投资回报率最高,一个是对自己投资。巴菲特年轻时候很内向,不擅长在很多人面前说话,所以他赚了钱之后报了一个演讲训练班,现在他已经能够在记者和员工面前滔滔不绝了。第二个是对朋友投资。他的合伙人芒格跟他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从来没有出现过股东内讧,非常和谐。

  有这样一个段子:在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大会上,记者故意问巴菲特,为什么围在芒格身边的女记者比你身边的多出那么多呢?巴菲特很幽默的回答:这就是价值投资原理,如果你是个美女,要投资两位亿万富豪,会选择90多岁的,还是选择80多岁的?

  巴菲特持股时间最长的就是可口可乐公司。因为可口可乐在美国是刚需,上至美国总统,下至流浪汉,都要喝可口可乐。二战的时候美国兵打仗,军队还没到,可口可乐罐装厂要先建好。有记者问巴菲特,经济萧条期,你会买什么项目的股票?巴菲特的答案可不是互联网,更不是O2O,而是快餐。著名的麦当劳指数告诉我们,越是经济萧条的时候,麦当劳销量越上涨,因为人们无论如何不能不吃饭。

  巴菲特还有报纸情结,他当初卖报起家,所以有钱之后投资了很多纸媒,包括《奥马哈太阳报》、《布法罗晚报》等。尽管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但巴菲特仍然深信报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能维持下去。他还有一个很著名的投资就是《华盛顿邮报》,该报曾因勇于披露“水门事件”,扳倒美国总统,而名声大噪。巴菲特说,就算美国现在没有人读报纸了,我也是唯一读报纸的人。据说,他每天坚持看五份报纸。但是数字化新闻浪潮奔涌而来,即使股神也得认输。最终,曾给巴菲特带来巨额利润的《华盛顿邮报》只以区区2.5亿美元的价格被卖给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

  巴菲特虽然功成名就,坐拥百亿财富,但是他却是一个出了名的抠门儿投资家。他对自己抠门儿,对家人抠门儿,对下属同样抠门儿。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抠门儿,才更体现出他对财富的尊重。他将每一分钱都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巴菲特汽车牌照是“thrifty”,中文意思“节约”。据说巴菲特很少洗车,因为他常常在下雨天把车开出去,用雨水洗车。

  他的办公室也很小,没有豪华的装饰,工作餐从来都是汉堡+可乐。他特别喜欢喝可乐,每天会喝5罐340克装的可口可乐。因为这支股票让他赚了大钱。巴菲特从来不光顾外面的洗衣店,所有的衣服都由妻子苏珊洗干熨烫,而且只要求苏珊熨烫领子袖口和口袋,这样既省了劳动力也省了电费。

  巴菲特的抠门儿体现在工作上是大力节约成本。当时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所罗门兄弟公司在被巴菲特收购之前,高管生活十分奢侈,在巴菲特收购公司之后,巴菲特身体力行,端着汉堡、可乐走进会议室与高管研究公司经营。在他的影响下,公司风气焕然一新。

  不仅如此,巴菲特对子女竟然也很抠门儿。巴菲特的女儿苏西结婚后很想扩建厨房,因为没有积蓄,所以找巴菲特借钱,没想到被巴菲特拒绝了,怀孕6个月的苏西天天窝在小卧室里看电视,而且还是黑白的。苏西的母亲看不过去了,跟巴菲特嚷嚷一通,巴菲特才掏钱。

  巴菲特的婚姻并不完美,他的第一任妻子苏珊在和他结婚25年后离开了他,要去追求演唱事业。苏珊是他的初恋情人,两家是世交,当初为了追求苏珊,巴菲特也是煞费苦心。离奇的是,巴菲特的第二任妻子厨娘艾丝翠是苏珊介绍给他的,三个人关系很好。苏珊去世后,巴菲特才再婚。

  巴菲特个人对投资有一个巧妙的比喻——“滚雪球”:“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事是发现湿雪和长长的山坡。”在巴菲特看来,湿雪就是找着合适的投资环境,而长坡就是让湿雪有足够的时间滚动,在足够长的时间里,雪球便会越滚越大。为什么巴菲特的投资原则很多中国投资者学不会?因为他们大部分是投机,而不是投资。一张报纸、一杯可乐,看似平常,但巴菲特投资的是美国的生活方式,从这些细小的生活方式中找到财富机会。

  巴菲特的投资原则很简单,他投的是未来,是趋势,是价值。关于这些普世价值,中国股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