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福海 | 学得一手好字,一辈子受用

 T_wx 2017-05-27

201.00|No.1



明清时有一种文体,叫小说评点。金圣叹评点《水浒》是其中最有名的。虽然也有长篇大论,但更多的是三言两语,点到为止。读到妙处,令人拍案叫绝。晚清的刘熙载发展了这种文体,他将长期的读书心得,写成短小的“条头糕”。他不求论述周全,但求发前人所未发,再分门别类,连缀成一本八万字的小书,题曰《艺概》。我从小就爱读《艺概》,特别是其中诗文和书法部分,有时也学着写几条。今年一时兴起,就有了这篇挂一漏万的《学艺初阶》。


《学艺初阶》十八则,丁酉春作。余雅好艺事,志学而临《九成宫》,后从先师唐晋先生学书。先生善画虎,鼎革前尝与海派诸名家游。是时国运方兴,先生乃示余以米南宫《蜀素》《苕溪》二帖,并教以学书利弊。余又随先生涉猎绘事,惜未能深研技法,略无所成,然喜读历代画论,时有心得。旋思治印,然家贫,无以致石,幸得诸友不以我拙,购石贻余以为其治名章数十方,由是更徧观古今印谱。其间受益于前贤同好,兹不一一。后遁形商海,虽杂务冗繁,亦未尝稍辍艺事。年逾知命,精力日颓,起居闲坐,往往旧事萦怀。视今艺界学者,卓然腾跃,第多基础未固,遽欲创新。余有感于斯,乃略叙历年学艺得失,以冀有补于万一。首论书法门径,以甲金、篆隶为肇始,晋帖、唐碑为源流。余于北碑浸淫多年,而学者于碑帖优劣或不知取舍,故论之稍详,要之以碑帖并重为宜。次论画之山水、花鸟、人物,复申述印艺之与时论不同者。盖非为标新,但求切用。论艺有四,诗为最难,以其重大,姑俟异日。达盦记。

一、旧时谈艺者,不外乎诗、书、画、印四者,唯欲兼通乃善,而以诗为最难。白石以画、印著称,而自谓其诗第一,时人多不与焉。

二、先师唐晋先生尝曰:凡欲学书,宜从唐碑入。唐法既明,上窥二王笔意,下参宋元真迹。苏、黄、米、蔡,各有意态,要皆以二王为指归。

唐晋先生手书李白七绝扇面

三、甲骨吉金,概为线条艺术,至汉隶始重墨法。汉隶乃书史一大转捩,盖燕尾波磔,已涉及审美,非关乎实用矣。故《九势》曰:“唯笔软则奇怪生焉。”

四、陈义宁尝论二王书法,谓源于道教划符。然道符为实用,书法为审美,此其不同处。至于东晋士人互相陶染者,殊不在意于言辞,而以存录为幸矣。

王羲之《大道帖》,现藏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传米芾摹本

五、书法之道,在于尺幅之间。擘窠题勒,乃至走地疾书,皆非正道。

六、各种碑版摹刻已下真迹一等,故学碑不如学帖,以帖近于真迹也。然《阁帖》十卷,其刻工不谙书道,往往字形舛误,神采全失。

张芝《冠军》帖,肃府本《淳化阁帖》。按:原文末书云“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處耳”,刻工将“處”字上下分置两处

七、阮伯元之始作《北碑南帖论》,而包慎伯继之,其源出于明末南北宗论。自康南海《广艺舟双楫》出,尊碑之风大倡,学者争购北碑,以为凡碑无不佳者。

八、明书家得见法帖真迹者绝少,递相祖述,故书风益趋卑弱。碑学遂振帖学之溺。洎乎清末,碑帖二分天下,书道于是大隆。

选自(清)黄易《嵩洛访碑图》册,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九、碑版虽书风各异,大率以豪放重拙为主。初临碑者,往往不知刀笔有别,或以刀痕为笔痕,下笔如刀削;或不知石痕漫漶,仿其斑驳处,皆不知书者也。

十、凡画山水,必分近、中、远三段。远则小,近则大。而云水缭绕,必使山势相连,所谓“笔断意不断”,乃为“活山水”。

(元)唐棣《溪山烟艇图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十一、花鸟最重神采。神采者,必以墨法孳乳,非后世之设色可比。提按顿挫、偃仰起伏,与书字无异,所谓“书画同源”也。

十二、明人作画虽多设色,而色不掩笔。所谓笔法,以墨法为要。清人始用西洋设色法,于是墨法衰矣。

选自(清)郎世宁《花鸟图册》,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十三、人物画固非国画所长,笔墨材料所限也。尺短寸长,不必讳言。

选自(清)焦秉贞《历朝贤后故事图册》,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十四、画山石用加法,画云水用减法,画草树用乘法,画屋舍用除法。

十五、凡治印,必先熟记《说文》部首,复略知文字训诂音韵之学。篆法之不知,六书之不解,诸体杂糅、自创新字,皆治印之大忌也。

十六、人多称羡汉印,然古印谱中亦多烂铜印,字迹模糊,殊非原物。故学汉印,宜首选将军急就印,以求其爽利峭拔之处。

西汉“广汉大将军章”银印,现藏上海博物馆

十七、治印宜先从王福厂、黄牧甫等入,横平竖直,然后求变。初学者最不可学苍白、白石。

黄牧甫刻“东鲁”印

十八、明清印派中,浙派拙朴,最宜初学。有若学诗,学杜不成犹知规矩,学李者易画虎成犬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