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与健康的奇妙关系,颠覆你的认知!

 翠谷叠泉 2017-05-28

导读:

  1. 香道历史简述

  2. 香为何是纯阳之物

  3. 香品的保健作用

  4. 什么是合香

  5. 如何识别香品的好坏


香道,是指用呼吸去享受香气,养身健体、凝气安神的过程。

殷商时代就有香炉问世用于祭天,汉末的《名医别录》对香就已有文字记载,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

香道并不只是狭隘地指佛道所供的香。从香道在中国的历史来看,汉代之前用香是以汤沐香、礼仪香为主,汉魏六朝博山式的熏香文化大行其道。

香道历史简述,《香乘》 解读

《香乘》为明代周嘉胄所著,是中国香文化集大成的经典之作。网上多为《四库全书》原文扫描版本,现代的读者看起来颇为不易。下面先用通俗的语言为大家说说《香乘》的大概内容,仅为一家之言,如有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香与健康的奇妙关系,颠覆你的认知!

《香乘》题解

中国春秋时晋国的史书称“乘”,后通称一般的史书。

香乘,可理解为香的历史。

为何用“乘”字?

关于这个“乘”字不可轻易看过去,唐僧历经十万八千里为的就是求取大乘真经,何谓乘?

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有个成语叫做“千乘之国”,春秋时期用“乘”的多少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强弱,千乘之国即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佛法中有“四乘”:最上乘、大乘、中乘、小乘(并无优劣之分,只是次第不同而已,此处不再详述),本书以《香乘》为名,可见这部书的分量。

香文化的流行始于汉盛于宋

我国自古以来香品多出自东南沿海一带,秦汉以前的香料并不是很多,常用的也就是兰、蕙、椒、桂几种而已。

通过《香乘》的记载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可知,我国香文化的流行应该是始于汉朝。究其原因是因为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张骞从西域带回了大量的东西,其中就包括香料。

所以说我国香文化的发展是有清晰脉络可循的,日常生活中以香修身、养生同中医一样是被时间所证明切实有效的。

到了晋武帝司马炎,周边小国也会将香料作为贡品进贡过来。到了隋炀帝时代宫廷用香就非常普遍了,从书里可以看出宫廷里经常使用海南出产的沉香、甲煎等香料。

沉檀脑麝四大名香也是从唐明皇时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后周显德年间,昆明国进贡了蔷薇水(古代香水名)。“昆明国”的记载最初见于汉朝的史书。秦汉时期,昆明是洱海区域的一个强盛民族,是在澜沧江流域双肩石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这些记载都是古代皇帝身边的起居官记录的,在中国古代,历朝都非常重视史载的真实性的。同时,古代中国的绝大部分史官都有非常强的职业操守,基本都能如实记载。

草木皮肉皆可为香

从古代流传下来的香方来看,香料多采用植物的枝叶、花果,也有采用动物性香料的,如麝香、龙涎香等。因此文中说香料或生于草,或出于木,或出于花,或出于果等。

香为何是纯阳之物

古人言:聚天地纯阳之气而生者为香,为何?从以下两方面看:

香与健康的奇妙关系,颠覆你的认知!

香料数量皆为阳数

我们知道中药的药方讲究“君臣佐使”,而在传统香方中说的是“君臣佐辅”。小的方子为:一君三臣五佐九辅;中等方子为:一君五臣九佐十八辅;至于大的方子则会用到上百种香料及药物。

香料及药物的数量里面就隐藏着秘密,不管大方小方,所用的数量必定是奇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有形为阴,无形为阳

以人体来说,气为阳,血为阴,有气者生,无气者死,就是这个道理。香(指点燃后的香线)就犹如太阳光一样有很强的正能量,生发阳气之功。室内焚香、品香可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补人体阳气之不足。

我们为什么一直推崇的都是合香,而很少说单品香?因为我们使用的香料其实很多都是可以入药的,而药大都具有偏性,长期使用单品香对身体不利。而合香使用的香料都经过炮制和配伍,因此合香才能真正体现香道中的“道”之一字。

香品的保健作用

以香品防病疗疾,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服药大多是用来治已病之病,而薰香则是防未病之病。

《内经》云: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肉,其次治经络,其次治六腑;邪入六腑,可谓重病,不可忽也。

关于治未病还有个有意思的故事:

有兄弟三人都是中医。老三的诊所前门庭若市,病人源源不断,老二的病人要少一些,而老大那里却门可罗雀病人寥寥。

有人就问老三,你们三兄弟里面你的医术一定最高吧,老三回答说,你弄错了,我们三兄弟里我大哥的医术为最高明,因为他治的是“未病”,在人们发病之前他就把疾病给控制了。而我的医术是最差的,天天忙着给病人亡羊补牢式的治疗,真是惭愧啊。

这也是为什么《伤寒论》398个条辨中,三阳病(太阳、阳明、少阳)的条辨有272条,占了三分之二还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感冒这些看似普通的小病千万不能轻视。

再说回到香来,依据传统香药要求制作而成的香品,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本性本命,而且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与蔓延,历史上很多名香在实用中已经证实了这一独特的功效,时常一柱清香,防病于未然,体现了真正的人文关怀。

香之所以有着预防疾病的良好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就如上面提到的,香药秉纯阳之气而生,为纯阳之物,有扶正祛邪,生发阳气之功。这也就是为什么民间有香能祛邪避秽的说法。

香与健康的奇妙关系,颠覆你的认知!

香气对 “阳明经”的养护有着特殊的功效。“阳明经”为阳气生化之海、运行之通衢,对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许多疾病都与“阳明经”有着直接的关系,被称之为人体的 “龙脉”。

香对人体的直接作用就是从养护“阳明经”入手,使“阳明经”达到健康状态,始终保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达到外病不侵的目的。

带有香气的药物大多具有醒脾、温燥化湿的功能。夏季点一支香,可以宣化中焦湿浊,健运脾胃,疏通气机,开胃进食。古人用香来清居定神,就是以芬芳物质为居室除菌驱虫。

同时香气令人心怀正念,香气萦绕于居室之中,乃至融入呼吸之间,成为一种生活元素,治未病于无形,这便是我们推崇“香疗”的真意。

如今,知“香道”一词者不多矣,令人扼腕。研究中国文化,如不研究香,就是不完整和不全面的,也难以揭示中国文化的精髓与真谛。想留住香道这一古老文化的精髓碎片,便先要从识香做起。

什么是合香?

合香,也作和香。是按照一定的香料配伍原则,将多种香料按照不同剂量调和在一起,使气味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立香品。

合香不是简单的香药组合,而是充分利用药性的五行属性,使香药药性相互生发制逆的过程。高品质的合香能调伏心神、通畅经络。 香师的修为高低体现在他驾驭香料的能力,为香品灌注香魂,体现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和感悟。

香与健康的奇妙关系,颠覆你的认知!

合香与中国传统文化

合香,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中国香文化到汉代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统,形成了“和香”的基本规制。从组方到采药、炮制到品香都蕴含着一种“和道”之美。

合香的炮制步骤

合香不仅在香料配伍方面十分考究,而且对于香料的炮制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因此香师炮制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香的品质。

香料的炮制与中药的炮制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很多差别。同一种香料,用在不同的香里,炮制方法常常也不一样。从总体上说,炮制香材的目的,一是去其杂质,便于使用,二是导顺治逆,理其药性。

恰当的炮制可以加强香材的药性,使其功效充分发挥出来,并消除可能具有的毒副作用;此外还可以根据配伍的要求,使用特定的炮制方法使香材的药性发生改变。具体的炮制方法很多,例如:修制、蒸、煮、炒、炙、炮、焙、飞等。

如何识别香品的好坏?

在挑选香时,大多数人认为只要好闻就是好香,殊不知市场上到处充斥着化学香,一不留神就把自己变成了人肉空气净化器,辨识好香一定要掌握以下四个原则:

香与健康的奇妙关系,颠覆你的认知!

一、材质

以天然香料为佳,由天然香木、香草或中药材制成,不仅有香气,还具有养生功能。

使用单一香料的香通常不如由多种原料调配的合香好,因为好香就是良药,要有好的原料,更要有好的配方,相辅相成,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使用天然原料纯度愈高者,愈有益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

二、外观

一般而言,无法从香品无法从外观判断香的品质,因为不同香品的原料有不同的制作过程。多数香品的制作过程要经过粉碎、搅拌等方法处理,处理过的成品多半看不出原本材质的特点。

对于线香来说,外观以颗粒均匀、厚薄一致、不染色的香粉,不易掉粉、不沾手为佳。

三、香气

用天然香料制成的香品,点燃之后能在芳香之中微微有些涩味和药材味。不同的香品有不同的风格,没有一定的准则,但品质好的香品其香气通常能给人耐闻、清雅的感觉,不一定显得浓郁,能让人身心放松、消除烦恼、凝定心神。

若要以气味的特性细分,好香应具有“甘、净、醇、馨”为佳,也就是说,气味闻起来要有甘甜、愉悦的感觉;清净不杂,而能醒脑提神;醇厚沉稳、浓淡适中,即使深呼吸也不会觉得刺鼻,使人愿意亲近。

四、烟气

点燃后,烟气呈现青白色,以烟气浅淡、细致、绵延不绝,持续时间长,呈现缭绕上升之形状为佳。若点燃后,立刻产生大量烟气,或是在空气中留下大量烟尘,易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