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脏破裂CT病例图片影像诊断分析

 昵称6838477 2017-05-28
医学影像


医学影像app,打造伴随医生快速成长的影像学习社区,与影像园(xctmr.com)一起提供最全面的影像案例库、基础知识、影像技术及考题等,为医生提供最佳的医学影像参考。

 

  病例(一)

【病史临床】 男,59岁,肝炎后肝硬化6年余,左季肋部外伤10天,腹痛腹胀1天。

影像图片】

影像现】 肝脏体积变小,形态不规则,边缘呈波浪状,肝裂增宽,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胆囊体积稍增大,壁略厚;脾脏增大约8个肋单元,于脾脏下极可见多发片状稍高密度影,形态不规则,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而呈相对低密度,肝脾外缘可见弧形液性暗区,腹膜后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诊断】病理:符合脾破裂。脾脏可见大片状出血灶,周边小灶性坏死,伴炎细胞浸润,出血灶周围脾脏组织大致正常

【鉴别诊断】 脾血管瘤;脾淋巴瘤;脾梗塞;脾感染性病变

【讨论】脾脏是腹腔内最易受外伤而发生破裂的器官,其损伤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最为常见,常合并脾包膜下出血、腹腔内积血或腹腔内脏器的损伤等。临床上可有外伤史、左上腹疼痛、失血性休克等表现。

    CT多表现为脾实质单发或多发不规则不均质高密度或低密度影,边界不清;脾包膜下出血常表现为脾周“新月状”影,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腹腔内积血常表现为肝、脾与腹壁间带状影或血液充填于肝肾隐窝、结肠旁沟内;增强后正常脾脏明显强化,而破裂脾组织、血肿及包膜下血肿不强化而呈相对低密度。

    外伤后脾脏内高密度出血灶,一般可明确诊断。脾脏有些类圆形低密度出血灶有时与脾脏占位性病变不易区分,增强扫描有利于鉴别。脾血管瘤增强后有延迟强化,同肝血管瘤强化特点;脾淋巴瘤一般多发,且增强后有轻度不规则强化可鉴别。脾梗塞一般呈片状楔形低密度灶,无外伤病史有利于鉴别。

【问题】
Ture or False?

(1)脾脏中后部病灶 对: 错

(2)多发高密度灶 对: 错

(3)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 对: 错

(4)不强化 对: 错

(5)腹腔积血 对: 错

正确答案: 1:√ 2:√ 3:√ 4:√ 5:×(该患者肝缩小、脾大呈典型肝硬化表现,肝脾周围积液可能为腹水。腹腔积血,一般不会外伤10天后开始腹胀腹痛;另外脾包膜下积血一般不伴有腹腔游离积血,且密度呈不均匀混杂密度,内缘不光滑。)

关于该疾病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脾内高密度灶,增强后密度高于正常脾脏组织密度
B.脾内高密度灶,增强后密度低于正常脾脏组织密度
C.脾内低密度灶,增强后密度明显低于正常脾组织密度
D.病灶常表现为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点片状高或低密度灶
E.脾内低密度灶与脾脏肿瘤性病变易混淆,增强扫描有利于鉴别

正确答案:A (脾破裂后病灶形态、密度差异较大,增强后破裂处不增强,而正常脾组织明显增强,即使是高密度出血灶,由于其不再增强,也比增强明显的正常脾组织密度相对较低。)


病例(二)

【病史临床】患者,男性,44岁,上腹外伤,疼痛伴呕吐2小时之主诉来诊。

【影像图片】CT平扫图像

腹部立位CR片:c4a影像园XCTMR.com

腹部急诊CT(层厚10MM,L 44,W316)c4a影像园XCTMR.com

窄窗显示(L 48, W 148),注:肝周低密区CT值为36HU,脾下极前下缘片状影CT值为58HU,同层面脾脏CT值为45HU。c4a影像园XCTMR.com

CT表现:肝脏周围积液征象,脾脏形态不规则,脾周可见略高密度影。

结果:手术记录如下:(剖腹探查)取上腹正中切口,探查见腹盆腔有较多的积血和血凝块,脾脏表面凹凸不平,肝、脾周有积血。收除腹盆腔积血约1000ML。仔细探查于脾上极脏面可见一深约2cm,长约4cm裂口,时有出血。
最后诊断:外伤性脾破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