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把手教你会读片24期:典型脾脏病变,过目不忘!

 zskyteacher 2017-06-16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医学影像服务中心国内最大的医学影像专业平台,唯一拥有500例病例+征象及专题讲座



医影中心】出品

医影中心新开学习栏目【手把手教你会读片】系列。本栏目将精选一批典型且有价值的影像学病例,不仅仅有最精简的文字分析及总结,还增加手把手读片环节,用有箭头标注的相关影像图片及符合诊断的要点进行讲解,希望能够对此类疾病加深印象,甚至达到过目不忘;再次遇到类似疾病能够正确诊断。

【手把手教你会读片】栏目初步定为每周三发布,期待全国同行们的交流与指导。由于我们实力有限,分析中如有不足或错误之处,敬请指正。


概述:脾脏淋巴瘤 是起源于脾脏淋巴组织和残留造血组织的少见恶性肿瘤,仅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而在脾脏恶性肿瘤中居首位。有文献报道,40%的淋巴瘤包括霍杰金淋巴瘤(HD)和非霍杰金淋巴瘤(NHL)有脾脏受累,而尸检发现的累及率达到70%  。对脾脏淋巴瘤的准确诊断和评价可对肿瘤的分期、治疗策略以及整体预后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临床病理:淋巴瘤侵犯脾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全身恶性淋巴瘤对脾脏的浸润),后者主要由血行播散而来。 脾脏原发淋巴瘤少见。脾脏淋巴瘤病理上分为NHL和HL两大类,以NHL居多。脾脏淋巴瘤原发和继发病理类型相似,可分为:①均匀弥漫型,脾脏均匀弥漫增大,无明显肿块形成,病变呈弥漫或小结节状分布,直径<1mm; ②粟粒结节型,病灶1~5mm;③多发肿块型,肿块直径2~10cm;④单发肿块型,脾脏巨大单发低密度灶,病灶直径="">3CM,边缘可规则或不规则。


影像特点:

脾脏弥漫粟粒型淋巴瘤常见于继发性淋巴瘤,CT表现多为非特异性,表现为脾脏肿大,密度普遍减低,可有粟粒状低密度灶,增强后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轻度强化的小结节,部分病灶可融合,延迟扫描与脾脏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部分病例可仅表现为脾脏体积增大。多发肿块型介于粟粒结节型与单发肿块型之间,以脾内形成直径2~10cm的多发肿块为特点,与单发肿块型的病灶表现类似,在平扫上表现为低密度结节影或肿块影,增强后轻度强化或几乎不强化,病灶可坏死,出血及钙化少见。 脾脏淋巴瘤当合并脾外病变时对定性诊断有较大的帮助,如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或伴其他腹腔脏器(如肝脏、肾脏等)受累及胸、腹腔积液等。综上所述,脾脏淋巴瘤多表现为脾大、脾脏弥漫性结节影、多发或单发肿块影,轻度强化。


 

典型病例

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多发肿块型脾脏淋巴瘤CT影像表现:脾脏体积轻度增大,实质内见多个低密度结节影(箭头),边界不清,轻度强化, 脾门见一肿大淋巴结。

单发肿块型脾脏淋巴瘤CT影像表现:脾大、脾脏单发肿块(箭头),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强化程度明显低于脾脏实质。

弥漫粟粒型脾脏淋巴瘤CT影像表现:脾脏体积增大, 实质内见弥漫分布的粟粒状低密度影,局部可见融合(箭头); 脾脏体积增大,脾门见一肿大淋巴结(短箭头),肝胃韧带、门腔间隙见多个肿大淋巴结(长箭头)。

脾脏淋巴瘤脾外CT影像表现:腹主动脉旁见多个肿大淋巴结,有融合,可见坏死,并可见血管漂浮征(箭头);肝脏、脾脏轻度增大,实质可见多发结节影(箭头),增强扫描呈相对低密度,强化不明显,边界不清。



手把手读片环节:以下临床病史及影像图像符合本病特点:

1、临床病史:女,42Y  左侧腹部疼痛1月余。

2、CT表现:

本例符合单发肿块型脾脏淋巴瘤CT影像表现:脾脏体积明显增大,平扫肿块与脾脏密度相仿,分界不清,但局部局限性隆起(红箭)提示占位,增强扫描脾脏低密度单发肿块,强化程度明显低于脾脏实质,与明显强化的脾脏分界清楚(黄箭),延时期可见明显强化的假包膜(蓝箭)。


动脉期冠状位CT:低密度单发肿块,局部与脾脏分界不清(红箭),肿块包膜下可见少许腹腔积液(蓝箭)


鉴别诊断:

①转移瘤,表现为脾内多灶性或融合性低密度,增强扫描后呈轻度环形强化或无强化,且大多有明确的原发肿瘤病史。一般当脾脏转移时肝脏也已有转移,有时转移灶可表现为囊性病变,可伴有增厚的囊壁,这与原发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来源于卵巢癌、结肠癌及恶性畸胎瘤的转移偶尔可见点状、条索状钙化 。

②血管瘤,平扫为边缘光整的均匀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后以边缘强化开始,呈渐进性充填式强化,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可见中央瘢痕。③淋巴管瘤,脾肿大、伴多个散在低密度影,多为囊性,无强化,常为薄壁,伴有钙化,并有分隔。

错构瘤,平扫可为低密度或等密度,有时伴有钙化,增强扫描后通常无明显强化,少数呈中度不均匀强化,无钙化的错构瘤与淋巴瘤较难鉴别,必须依靠临床。

 ⑤血管肉瘤,其恶性度高,发现时多有肝脏转移,表现为境界不清的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后实质成分不均匀强化, 易囊变。

⑥脾脓肿,一般为脾脏单发低密度灶,但脾脏不大,邻近结构有粘连,周围有渗出,增强扫描后病灶呈环形强化。 

⑦脾结核,一般可见低密度灶内散在点片钙化。

⑧脾梗死,表现为脾内楔形低密度区,尖端指向脾门,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后无强化。 

此外,弥漫型淋巴瘤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脾肿大,如感染性及充血性脾肿大相鉴别,结合病史及其他脏 器受累情况不难排除。


总结:脾脏淋巴瘤的CT特点根据病理类型的不同,可表现为脾肿大伴弥漫性密度减低,粟粒小结节状均匀低密度灶,多发、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的结节状肿块伴轻度均匀强化,单发巨大肿块呈轻度不均匀强化。脾外淋巴瘤CT表现有助于继发性脾淋巴瘤的诊断,并为临床的分期与治疗提供较好的影像学支持。


引文: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年7月第13卷第4期

备注:欢迎有能力、有兴趣的同行加入我们的病例解读团队,有意向者请加管理员个人微信号yxyxfwzx,期待您的加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