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家山隧道1#斜井工区兰州端塌方处理施工技术

 GXF360 2017-05-28
? 朱家山隧道1#斜井工区兰州端塌方处理施工技术

朱家山隧道1#斜井工区兰州端塌方处理施工技术

王萌浩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辽宁 辽阳 111000)

摘 要: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朱家山隧道1#斜井工区兰州端由于不良地质状况和施工处置不当发生塌方。针对具体工况,首先采取弃渣反压回填塌方段的洞身和塌方体,以稳定塌方段和其两端的塌方影响段;对塌方段泵送C25混凝土回填渣体上方的空腔、形成保护壳,改进支护参数,加强拱脚约束;对塌方影响段进行注浆加固。安全、顺利地完成了塌方处理施工任务,相关经验可为同类工程参考。

关键词:隧道塌方;弃渣回填;注浆加固;锁脚锚杆

1 工程概况

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朱家山隧道地处甘肃省天水市和定西市境内,隧道全长14 949.77 m,进出口里程为IDK833+108~IDK848+057.77,隧道的平面除IDK833+444.805~DK836+159.863位于R9 000 m左偏曲线上以外,其余均处在直线上;隧道纵坡为单面上坡,分别为22‰、13‰、7.5‰,最大埋深370 m。朱家山隧道共设计有4个斜井,其中1#斜井长788.919 m,位于线路右侧,斜井中线与隧道中线的交点里程为IDK836+750,与隧道中线呈90°交角,综合坡度9.50%。

隧道所处地形为陇中黄土高原西部梁、峁、沟壑区,黄土地貌发育,分布着河谷堆积阶地、滑坡堆积坡状地形。

隧道穿越的地层为极发育的新生代地层,主要为第四系(Q)上更新统(Q3)风积层黄土及黄土状亚沙土;冲积层黄土状亚沙土及半胶结沙砾卵石土;全新统(Q4)早、中、晚期冲洪积层黄土状亚沙土及沙砾石层。第三系(N)中新统的紫红色粘土岩、细沙岩与砾岩互层,震旦系下新统变质二云母细砂岩、变质细砂岩夹片岩、千枚岩。

隧道所处地区地质构造有褶曲、断层(隧道范围内有9条断层)、节理、滑坡等。

本区地下水可分为基岩裂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三大类型。较富水地段主要集中在河谷与沟谷地段。广大黄土丘陵区,除了在富水条件的掌心洼地储存有一定的潜水外,其余黄土塬、梁、峁、坡麓地段地下水较贫乏。

2 塌方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

2.1 塌方发生情况

2015年4月7日晚21:10分左右,朱家山隧道1#斜井工区兰州端IDK837+302~IDK837+312段拱顶至右侧下台阶半边初期支护滑塌,塌方规模纵向长约10 m,环向宽约14 m,塌腔最深处约8 m,塌方体的位置和形状见图1。拱顶至左侧下台阶半边初期支护未垮塌,但由于右侧塌方的影响,左侧拱、墙向内有较大的收敛,初支已经发生变形和侵限。现场无人员伤亡和机械受损。

图1 塌方体的位置和形状示意图 (单位:cm)

塌方发生段原设计为Ⅳ级围岩,采用Ⅳb型衬砌支护,三台阶法开挖。掌子面三个台阶开挖到的里程:上台阶开挖到IDK837+330,中台阶开挖到IDK837+325,下台阶开挖到IDK837+320;仰拱浇筑到IDK837+301,二次衬砌浇筑到IDK837+291。

2.2 塌方发生的原因分析

塌方是由不良地质状况和施工处置不当两方面的因素引起的。

隧道塌方发生段的地层为下震旦系片岩夹变质砂岩,呈强风化状态,受风化裂隙影响极为严重,结构面以张开型为主,局部宽张,呈碎块状结构为主,局部夹角砾状松散结构,右侧薄层围岩云母含量较高,岩质较软,片理化发育,层间结合较差,隧道洞身范围内围岩软硬不均,隧道施工开挖后,围岩应力状态重新调整,较软岩受自重应力影响较大,且在放炮开挖反复扰动情况下,自身稳定性降低,围岩自重压力沿着围岩软弱及初支钢架薄弱部位进行释放,造成局部初支喷混凝土层开裂、变形侵限,进而引发局部坍塌。

隧道施工中初支锁脚锚管施作的角度不到位,初支钢架没有与锁脚锚管进行可靠连接,致使钢架塌陷,引发局部塌方。

3 塌方处理

3.1 处理原则

塌方处理应该遵循“消除危险,稳住阵地,分别处理,尽快完成”的原则分段进行。

(1)待溜塌稳定以后找顶,用“机械手”分层对塌腔壁喷射厚度不小于10 cm C25钢纤维混凝土,以减少落石的危险,保证施工安全。

(2)待溜塌稳定以后,从洞外拉弃渣反压回填塌方段的洞身和塌方体,以稳定塌方段和其两端的塌方影响段,防止坍塌规模继续扩大,并为后续处理工作提供施工平台。

(3)对塌方段和其两端的影响段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确保后续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根据塌方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IDK837+302~IDK837+312段为塌方段;小里程端IDK837+302~IDK837+291段和大里程端IDK837+312~IDK837+325段分别为塌方影响段。

3.2 弃渣反压回填塌方体

待溜塌稳定、对塌腔壁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完成以后,对IDK837+312~IDK837+302段洞身全断面用弃渣反压回填,同时对与洞身高度相同的右侧壁塌腔进行回填(见图1)。

弃渣回填工作自里向外进行,弃渣堆两端自然成坡,拱部空隙用沙袋堆码。用20 cm厚、C25喷射混凝土对弃渣堆里外坡面进行封闭。沙袋堆码前在拱墙坍腔处预留3层9根DN89的混凝土泵送管和9根吹砂管,以供泵送混凝土和粉煤灰使用。

弃渣堆回填3~5 m以后,用C25混凝土对弃渣堆内侧的渣体坡面进行喷射混凝土防护,给以后对弃渣堆注浆创造条件。弃渣回填工作完成后,对外侧反压回填渣堆坡面进行修整,修整出施工平台,并对回填渣堆坡面和施工平台渣体表面用喷射C25混凝土防护,待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70%以后,对渣体进行注浆加固。注浆用?42 mm×3.5 mm、L=5.0 m注浆管注浆,按1.5 m×1.5 m的间距布置,注浆浆液用1∶1(重量比)的纯水泥浆,注浆压力为0.2~0.5 MPa。后续开挖过程中,每隔3~4个循环亦用同样的方法对台阶掌子面前方的渣堆进行注浆加固,确保回填渣体开挖时掌子面的稳定。

3.3 塌方处理措施

分段处理塌方的程序为:小里程塌方影响段处理→塌方段处理→大里程塌方影响段处理。

3.3.1 小里程塌方影响段

经检查,小里程塌方影响段的初支没有发生侵限的现象。

对小里程端塌方影响段IDK837+302~IDK837+291拱、墙背后的围岩进行径向注浆加固,并对因塌方可能引起的初支拱、墙背后空洞进行注浆回填,确保这段围岩的稳定。注浆用?42 mm×3.5 mm、L=4.0 m注浆管注浆,按1.2 m(环向)×1.2 m(纵向)的间距布置,注浆浆液为1∶1纯水泥,注浆压力为0.5~1.2 MPa。为防止注浆过程中拱、墙发生收敛变形,注浆前要架设用I20a型钢加工制造的临时拱架和临时横、竖撑,按1.5 m/排的间距布置,临时拱架和临时横、竖撑之间焊接?32 mm、长2.0 m@1.0 m的纵向连接钢筋。

3.3.2 塌方段

(1)通过预留的泵送管泵送C25混凝土回填塌方段渣体上方的空腔[1],形成一道混凝土保护壳,混凝土保护壳的厚度不小于2.0 m,并要在开挖前通过探孔检查混凝土保护壳的施工效果。待保护壳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后,通过预留吹砂管在保护壳的上面鼓吹一层0.5 m厚的粉煤灰或细砂作为缓冲层。

(2)IDK837+302~IDK837+312段采用Vd型衬砌支护[1],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其中、上台阶预留核心土辅助施工。开挖步距控制在0.50 m。

针对现场的情况,为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对超前支护、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等进行如下的调整和加强:

超前支护,IDK837+302~IDK837+312段采用双排小导管超前支护,用?42 mm×3.5 mm、L=4.0 m小导管,间距30 cm(环向)×1.0 m(纵向),外插角分别为20°和40°,交错布置,注浆浆液采用1∶1纯水泥浆,注浆压力为0.5~1.2 MPa。

初期支护,初期支护中的系统锚杆、钢筋网、喷混凝土的标号和厚度、钢架的型钢号等的施工参数均不做改变,只是将型钢钢架的纵向间距加密到0.5 m,纵向连接筋环向间距加密到0.8 m。

塌方段左侧半边的拱部和边墙虽然没有坍塌,但有较大的向内收敛,大部分初支侵限,因此,在塌方段对反压回填渣体进行开挖的过程中,要将这部分侵限的初支一一拆除,进行更换。

锁脚锚管,上、中台阶每处拱架节点设置4根锁脚锚管,下台阶设置2根,共计20根/榀(见图1)。锁脚用?42 mm×3.5 mm、L=4.0 m注浆锚管,锁脚锚管应灌浆饱满,以增大其刚度,并通过焊接与初期支护钢架可靠连接。

为加强对拱脚的约束,中台阶的每处拱脚处各增设2根锚筋桩。锚筋桩桩长9 m,孔径100 mm,锚筋骨架由3×?18 mm HRB400级钢筋并筋组成(每1.0 m点焊一次)。锚筋桩由中台阶边墙处以30°的倾角向下钻孔,成孔后放入钢筋骨架和?20 mm的PVC注浆管、?12 mm的PVC排气管,并灌注1∶1的纯水泥浆。锚筋骨架要伸出桩孔口以外40~50 cm,将锚筋骨架与型钢钢架焊在一起(见图2)。

塌方段开挖后,钢架的拱脚会落在回填的渣体上,为确保钢架基础的稳固,在上、中台阶的每处拱脚底下设置临时钢垫板,钢垫板的横向宽度×纵向长度×厚度=290 mm×400 mm×15 mm。

二次衬砌的厚度和混凝土标号不做改变,只是将二衬的配筋予以加强。将环向受力筋由HRB400?22 mm@200 mm调整为HRB400?22 mm@100 mm,分布筋由HRB400?14 mm@250 mm调整为HRB400?16 mm@200 mm。

图2 锚筋桩构造示意图(单位:cm)

运营期间塌方处理段的空腔内可能会有积水。为加强排水功能,塌方段和大、小里程端影响段环向盲管的纵向间距加密到5 m。

(3)由于右侧拱墙塌方空腔是用弃渣回填的,左侧拱墙开挖过程中需要拆除侵限的钢架,可能导致拱墙背后的围岩松动而不够稳定,为此,对拱墙背后的围岩采取超前注浆+径向注浆的加固措施。具体做法如下:

结合塌方段开挖时进行的双排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增加对上台阶及部分中台阶边墙外侧围岩的注浆管数量,提高注浆强度。

开挖前增加自中、下台阶掌子面附近边墙部位的斜向超前注浆小导管数量,进行注浆加固。斜向超前注浆小导管用?42 mm×3.5 mm、L=4.0 m注浆锚管,外插角22°,环向×纵向间距=1.0 m×1.0 m(即每开挖2个循环施作一次)。注浆浆液用1∶1纯水泥浆,注浆压力为0.5~1.2 MPa。

开挖工序完成后,根据监控量测所得到的监测数据,需要时适时对塌方段拱墙背后的围岩进行径向注浆。在3个台阶拱脚处适当调整锁脚锚管的角度,结合锁脚锚管的注浆,起到对围岩注浆加固的效果。

3.3.3 大里程塌方影响段

待通过塌方段后,对大里程端塌方影响段IDK837+312~IDK837+325拱墙进行径向注浆加固。注浆参数同“小里程塌方影响段处理措施”。

3.4 施工注意事项

(1)塌方处理期间,塌方段前方严禁进行任何施工作业,在洞内设置警戒线,由专职安全员值守,全程跟班作业。

(2)反压石渣从弃渣场调运、洞内运输和反压填筑时由专人指挥,对回填作业施工人员和使用的机械做好必要的防护,确保施工安全。

(3)通过塌方段时开挖只能采取非爆破开挖,以减少对周边围岩的扰动。

(4)开挖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每循环的进尺,各个台阶施工进尺按1榀钢架控制(0.5 m),严禁超挖。每循环开挖以后立即对掌子面和开挖面喷射厚5 cm的C25混凝土,及时施作初期支护,使其尽早封闭成环。有条件时仰拱、二衬要及时跟进。仰拱施作长度一次不要超过3 m,二衬施作长度一次不超过6 m。

(5)严格按照设计工法进行施工,保证各工序的安全步距不超标。上台阶高度控制在3~4 m,台阶长度控制在3~5 m;中台阶高度控制在3~4 m,台阶长度控制在3~5 m;仰拱距离掌子面的距离控制在20 m,二衬距离掌子面的距离控制在30~35 m。

(6)制定应急预案,预备必要的应急器材、物资。隧道开挖过程中如发现掌子面或拱、墙围岩发生不稳定现象,应立即组织施工人员撤离,待险情基本稳定以后,用加强支护和沙袋回填的办法使不稳定的险情得到缓解,再用加强支护和注浆加固的方法解除险情。在处理险情的过程中,必须紧随处理工作面在隧道两侧各设置一条逃生通道。

(7)加强洞内监控量测工作,加大监测频率,进行信息化施工。对塌方处理段(含塌方影响段)重新布置监控量测点,测点纵向间距加密到5 m,观测频次加大到2次/d。及时准确掌握围岩变形情况,并将监测数据及时上报监理、设计单位和指挥部,一旦发现变形异常情况,立即根据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置。

(8)为控制隧道水平收敛,借鉴本线其他工点工程经验,结合施工机械操作空间要求于中台阶拱脚处设置锚筋桩。右侧边墙锚筋桩钻孔时需要通过回填渣土,易塌孔,施工中可采用跟管钻进工艺。

(9)按照塌方处理方案对塌方段和塌方影响段处理完成以后,要先对塌方段前方先前已经做好的初期支护进行认真地检查,如果发生侵限,应及时上报,进行处理。

4 结束语

宝鸡到兰州客运专线朱家山隧道1#斜井工区兰州端塌方地段的塌方处理施工中,坚持了“消除危险,稳住阵地,分别处理,尽快完成”的塌方处理原则,按照修改后的设计方案分段进行了处理,前后历时25 d(其中反堆渣施工2 d,混凝土保护壳施工3 d,保护壳下掘进及各种辅助措施20 d),安全、顺利地完成了塌方处理施工任务。塌方处理方法和施工经验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参考文献

[1]贾常志.青藏铁路西格而线尕布沟隧道进口塌方处理施工[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9,7(3):38-40,66

On the Collapse-Treating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for No.1 Oblique Shaft Construction Section of the Zhujiashan Tunnel at the Lanzhou End

Wang Menghao

( First Engineering Co. Ltd. of the 19th Bureau Group of China Railway,Liaoyang 111000,China )

Abstract: Due to the bad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 improper treatment in the course of construction,collapse happens in the first oblique shaft section of the Zhujiashan Tunnel of the Baoji-Lanzhou Passengers-Oriented Railway at the Lanzhou end.In the light of the specific construction conditions,spoil is first counter-pressure filled back into the collapsing sections of the tunnel body and the collapsing parts to stabilize the collapsing sections and the collapse-affected sections at both ends of the collapsing part.With the collapsing sections,Type-C25 concrete is pumped into the cavities above the spoil-back-filled bodies so as to form protective shells,with the supporting parameters improved,and the control of the arch foot strengthened.The collapse-affected sections are consolidated by means of slip-casting concrete.After the above-mentioned treatment, the collapse-treating task is safely and smoothly finished.Our corresponding experience may serve a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projects of the same type.

Key words: collapse of the tunnel;back-filled with spoil;slip-casting to consolidate;foot-locked anchoring rod

中图分类号:U45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953(2016)02-0054-04

DOI:10.13219/j.gjgyat.2016.02.015

作者简介:王萌浩(1986—),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桥梁隧道工程技术管理工作 279737216@qq.com

收稿日期:2015-12-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