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五次被罢相,但唐太宗为何称其是“疾风知劲草”的忠臣?

 茂林之家 2017-05-28

唐朝开国功臣萧瑀,理政能力极强不说,与李渊、李世民父子私人交情也很是深厚。但是,这样一位人才,却在唐初经历了六次拜相、五次罢相的变故。

这是为何呢?

他五次被罢相,但唐太宗为何称其是“疾风知劲草”的忠臣?

累世金枝,出身极其高贵

他五次被罢相,但唐太宗为何称其是“疾风知劲草”的忠臣?

萧瑀,生于帝王之家。其高祖父就是那个三次出家为僧的南朝梁武帝萧衍。575年,萧瑀出生;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篡北周建立隋朝,梁逐渐国灭。

他五次被罢相,但唐太宗为何称其是“疾风知劲草”的忠臣?

虽然国运衰落,但萧氏皇室族人还是得到了隋朝建国者的关照。582年,隋文帝杨坚与独孤皇后为其次子晋王杨广选定萧瑀的姐姐为王妃。584年,9岁的萧瑀受封为“新安王”。

他五次被罢相,但唐太宗为何称其是“疾风知劲草”的忠臣?

589年,隋朝统一全国,12岁的萧瑀赴长安与姐姐生活。由于他勤奋聪慧,喜爱儒家经典又善写文章,且性格耿直,姐夫杨广很是喜爱他。后来,杨广即位,萧瑀更是成为大隋帝国的“国舅爷”。

他五次被罢相,但唐太宗为何称其是“疾风知劲草”的忠臣?

言事忤旨,贬黜为河池郡守

萧瑀有学识和才干,又与隋炀帝杨广感情深厚,所以他一出仕就担任尚衣奉御、内史侍郎等要职。但萧瑀性格刚烈耿直,曾屡次劝谏隋炀帝不要过于骄奢淫逸和征伐高丽。起初,隋炀帝虽恼火,却没有处置他。

他五次被罢相,但唐太宗为何称其是“疾风知劲草”的忠臣?

隋大业十一年(615年)八月,隋炀帝第三次征高丽失败后,民怨沸腾,国力大损。可就这样,在其统治已岌岌可危情况下,隋炀帝仍然依例北巡边塞。

而原本臣服于隋朝的东突厥,此时已蠢蠢欲动,突厥统领始毕可汗打算趁此机会,亲率数十万骑兵突袭隋军。但这一消息被其妻——隋朝的义成公主得知,她马上暗派信使给隋炀帝报信,后者紧急避入雁门关。

他五次被罢相,但唐太宗为何称其是“疾风知劲草”的忠臣?

突厥大军转瞬即至,很快就攻陷了雁门关41座关隘中的39座,仅剩雁门关和崞关尚在隋军手中。而身在雁门关的隋炀帝则被敌军团团围住,形势危急。

就在这即将国运不保的关键时刻,萧瑀来解围了。

他劝谏隋炀帝说:其一,要潜派密使,晓谕义成公主,让其想办法解救危局,做到里应外合;其二,请隋炀帝下诏,承诺今后不再远征高丽,而要专讨突厥。这样的话,原本担心战胜突厥后,又会被派到辽东送死的隋军将士,就会拼死作战了。

他五次被罢相,但唐太宗为何称其是“疾风知劲草”的忠臣?

情况紧急下,隋炀帝立刻听从。果然,义成公主接令后,竟然冒着生命危险,遣使诓骗其夫始毕可汗说:“北边有急”,让其撤兵;而隋军守关将士接到诏书后,也士气倍增,不断打退突厥军队的进攻;同时,隋朝各地的援军也相继抵达。最终,始毕可汗只好撤围而去。

可谁能想到,解围后,“素意伐辽”的隋炀帝却后悔了。为了名正言顺地继续扩张自己的政治版图,他竟不惜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对群臣说:“突厥能有什么能耐?萧瑀趁我被围之机,竟然欺骗和恐吓我!”

就这样,萧瑀被贬为河池郡(辖五县,治所在陕西宝鸡凤县)郡守。可不论在哪任职,竟都没能影响萧瑀安治一方的原则和干劲。赴任后,他竟募兵击降“盗匪”万人,还打退了当地军阀数万人的进犯。

国舅归唐,受尊荣建功勋

终于,不听萧瑀劝谏的隋炀帝,因暴政很快亡国,李唐建朝者李渊、李世民父子,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的中心。

他五次被罢相,但唐太宗为何称其是“疾风知劲草”的忠臣?

说来竟本是一家。李渊是隋朝独孤皇后的亲外甥,也是萧瑀之妻的表兄。隋朝时,李渊和萧瑀关系就很好,两人价值观很是相投。后来,李渊建唐,便让李世民携带自己的求贤书信,以侄礼亲自拜见萧瑀,邀请其赴京。

良禽择木而栖,更何况对方是与自己秉性相合的故交挚友。于是,萧瑀举郡归唐,并立即赴长安。李渊见萧瑀携一家老幼到来,十分高兴,立刻授萧瑀为光禄大夫,封宋国公,拜为民部尚书(因避唐太宗讳,后改为户部尚书)。

同时,当年萧瑀为隋臣时,有很多田宅,李渊起兵后本是将其没收并赏给自己的将士。萧瑀归唐后,李渊又将这些田宅还给了他,但不贪财冒进的萧瑀,却将田地分给宗族,自己仅留下一座宗庙,以作祭祀。

他五次被罢相,但唐太宗为何称其是“疾风知劲草”的忠臣?

就这样,累世金枝的萧瑀因熟识国政典仪,又勤勉正直,深得李渊的信任和尊崇。史载,李渊每次临朝听政,都赐萧瑀御榻而立,亲切称他为“萧郎”。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李渊将一份诏书交给萧瑀承办。但萧瑀看后,发现其中有欠妥之处,于是根据“凡制敕有不便于时者,得封奏之”的规定,没有立即下发。几天后,李渊见诏书还没有动静,心中不悦,召来萧瑀责问。

萧瑀举出隋朝的例子,慷慨陈词,说明李渊的诏令“不经审勘”就发布的危害。并解释说:之所以诏书延迟,是因为他每次接到勅令,“必审勘,使与前勅不相乖背者,始敢宣行。迟晚之愆,实由于此”。他对皇帝的勅令,必定细心审核,使其前后没有矛盾之处,才敢发布,所以延迟了。

李渊听后,很是赞扬: “卿能用心若此,我有何忧!”

秉性耿直,贞观朝却五遭罢相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萧瑀留任宰相。但因为其性格耿直,处事严厉,且又刚直不阿,所以,他与同朝为相为臣的房玄龄、杜如晦、陈叔达、魏徵等人,关系很差。因为,那些人只要稍有过失,他就会痛加斥责、弹劾,甚至还不顾唐太宗劝告,屡次忤逆圣意。

他五次被罢相,但唐太宗为何称其是“疾风知劲草”的忠臣?

比如有一次,萧瑀与陈叔达当朝论事,因意见不合,二人便在朝堂上激烈争论起来。唐太宗制止数次无果后,怒不可遏地推倒御案,拂袖而去。

这种耿介直肠,导致的结果,就是萧瑀曾六次被拜相,五次被罢相,甚至还曾一度被削去爵位,贬出京城。

但纵使这样的事情历经多次,也没有在本质上导致这对君臣关系有丝毫的疏离。因为,不管这些波折种种,举贤任能、且熟知爱臣本性的唐太宗,仍将萧瑀视为肱骨之臣。

他五次被罢相,但唐太宗为何称其是“疾风知劲草”的忠臣?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为表彰与他一同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命著名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绘制了真人大小的二十四位功臣画像。萧瑀,便是名列第九位。

他五次被罢相,但唐太宗为何称其是“疾风知劲草”的忠臣?

病重去世,家族承继尊荣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萧瑀81岁的姐姐萧皇后去世,萧瑀十分悲伤、孤寂和消沉,身体状况也急转直下。当年六月,在玉华宫(现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避暑的唐太宗传召,让74岁的萧瑀到玉华宫休养身体,但谁知,萧瑀到达玉华宫不久,就病重去世了。

他五次被罢相,但唐太宗为何称其是“疾风知劲草”的忠臣?

唐太宗悲痛不已,赞扬其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的忠臣,下诏追赠其为司空、荆州都督等职,令其陪葬昭陵,赐谥号“贞褊”。一年后,52岁的唐太宗也因病驾崩。

他五次被罢相,但唐太宗为何称其是“疾风知劲草”的忠臣?

萧瑀的后世子孙,在唐朝始终兴旺。《新唐书》载:“自瑀逮遘(gòu),凡八叶宰相,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也就是说,从萧瑀为相至唐末僖宗的宰相萧遘,其家族兴盛,前后有8人为相。这在我国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他五次被罢相,但唐太宗为何称其是“疾风知劲草”的忠臣?

作者:宋乃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