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律人的认知升级其实没那么难,只需了解这三个关键点

 贾律师 2017-05-28

文/余朋铭 无讼律师服务中心经理

微信号/wusongyupengming


认知升级是最近一个非常火热的话题,猎豹移动CEO傅盛在之前一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傅盛认知三部曲之一: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中,曾经非常详细地解释了这个概念——


人和人最大的差别是认知。认知,几乎是人和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技能的差别是可量化的,技能再多累加,也就是熟练工种。而认知的差别是本质的,是不可量化的。


所谓认知升级,说到底,就是要让自己的思维跳出现有框架,看到更大的格局。核心目的,是为了改变自己,获得更好的成长。


然而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单纯的信息输入、概念理解,不论你获得多少,都不一定会产生实质的改变。看再多的书,听再多的讲座,和再多的人讨论,也不一定意味着自己就能够认知升级。


过去两年因为工作原因,我认识了超过8000名律师好友。我发现,绝大多数律师都是异常好学的人,每天都会获取、输入大量的信息,但我从结果来看,两年过去,真正产生改变的并不多。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阻碍大部分律师认知升级的,是这么一句话——


「我是一个XX的律师,所以……」


我是一个小县城的律师,你的这个方法太高大上了,不适合我……


我是一个专做XX法的律师,这个例子是讲XX的,我用不上……


我是一个刚执业不久的律师助理,我的老板不是XX律师,所以……


……


对自己的限定,影响了认知,进而阻碍了行动,也就自然没有产生有效的结果。


因而,如果你希望自己可以通过认知升级产生改变,第一件需要做的事,就是转换这种「我是一个XX的律师」这样的思维方式——甚至,需要你跳出「律师」这个身份,才可以更好地思考自己面临的问题,找到解决之道。


解决了这个问题,认知升级这件事,才有可能在你身上发生。而具体到「如何认知升级」这个话题,详细展开可以讲三天三夜,但如果抛掉那些外部的要素,究其核心,无非三个关键点。


1.如何更好地认知自己


2.如何更好地认知外部环境


3.如何更好地处理自己和外部环境的关系


今天的这篇文章,就是想和大家聊聊我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启发。


关键1: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你有多长时间没有「认识一下自己」了?


如果你是合伙人,我想你每天面临的情况大概会是——客户电话来,你回答他某个案件的办理情况;进入律所,根据办案律师汇报的情况,做出相应的指示……


如果你是一名青年律师,我想你每天面临的情况大概会是——打开电脑,根据XX案件的情况,查找资料写报告;按照合伙人的指示,整理相关材料写文件……


你有没有意识到一件事——大多数时候,自己都在基于「外部提供的信息」,根据自己过去的「经验或者习惯」,在做尽可能快的「反应」。


而你,不应该是一个对外部信息进行「反应」的机器——所以认知升级的关键一,就在于你需要时不时「跳出现有框架,进一步审视自己」。


为什么我会采用这个方式来写这个文件?


为什么我会这么回答合伙人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刚才客户会不是很满意我的答复?


……


这里就涉及一个概念——元认知。


所谓元认知,就是「思考自己如何思考」的能力——和反省有所不同,反省通常是根据外部的负反馈产生的反应,是带有一定情绪、态度的。而元认知,则是更加理性的一种自我认知。


打个类比,当你开始使用元认知能力进行思考的时候,「你」其实是另外一个人,正在观察「你自己」行为。


而之所以认知升级的关键之一在于建立元认知能力,是因为唯有如此,你才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现在的状况,为自己之后和外部的互动打好基础。


特斯拉的创始人Elon Musk曾经讲过自己的一个故事,我觉得很适合作为例子——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很害怕黑暗的环境。但那个时候的他很快意识到一件事,即,黑暗之所以存在,只是因为没有光,而没有光这件事,并不值得害怕——于是,他也就不再害怕黑暗了。


在这个过程中——


1.Elon Musk作为一个小孩子,受到外部环境(黑暗)的影响,「本能」地做出反应(害怕)


2.但于此同时,他运用元认知能力,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在怕黑」,然后找到了解释这个情况的原因


3.最终他根据这个原因,建立了全新的认知,也就改变了自己的反应


运用元认知能力,更清晰地认知自己的情况,能够更好地帮助你「跳出框架」,思考问题。


关键2:更全面地理解外部环境


在清晰地认知自己之后,第二个关键,就是需要建立更全面地分析、理解外部环境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外部环境,可以是「趋势判断」,可以是「问题发现」,总之,是对除了「你自己」之外的其他事物的理解。


之所以需要更清晰地理解外部环境,是因为唯有如此,你才能发现其中的关键,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合适的判断。


就比如,在大部分律师最关注的职业发展问题上,我发现律师通常的思考路径是这样的——


看到XX律师、律所,选择了某个特定领域、方向,发展很好,于是观察他们具体做了什么,学习他们具体做的事情,然后期待获得同样的结果。


这么做,通常的效果都不会太好——于是律师们会进一步挖掘:我肯定错过了什么具体的做法,所以我要找到这个做法,然后再试一试……


这种思维方式,是典型的『归纳式』的做法。但事实上,对于很多外部现象的理解,单纯的归纳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你看到的是「别人做了什么」,却忽略了很可能最重要的「别人为什么会这么做」的原因。既然如此,如果想要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你就必须从问题的核心出发,分析出确定的关键要素,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推理」才行。


回到职业发展这个问题上,我曾经在之前的多篇文章中,都推荐大家使用一个叫做TTPPRC的商业模式分析框架,来分析自己所处的现实情况。核心观点是——对于一个律师来说,只有清楚解决「Trend趋势判断」、「Traffic流量获取」、「Package品牌塑造」、「Product产品打造」、「Revist复购率」、「Cost成本」这六个核心问题,自己的职业发展问题才有机会有效解决。


而这个核心框架,并不会因为「你是XX地的律师」而有所改变——只是你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围绕这几个要素做相应的判断、调整而已。


所以关键二就是,在分析任何外部问题时,都需要根据「这个问题的本质」进行底层的分析,然后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


关键3:更好地处理自己和外部的关系


现在,你清楚地理解了自己,也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外部环境,那么第三个关键的问题来了——你该如何结合对这两者的理解,通过自己的行动进行改变。


很明显,这不是「你认清现实,并下定决心」就能够完成的。在这件事上,我有一个基本的方法论,就是做任何行动,都需要建立一个行为框架,它们分别是——


Idea(想法、目标),Plan(计划)以及Action(行动)。


在这件事上,如果你悉心观察,你会发现身边会有很多类似下面的现象——


你觉得有的人做事很「虚」,是因为他始终在表达「Idea」,却无法推进下一步行动


你觉得有的人很辛苦但总是没什么成效,是因为他总是在「行动」,却对事情毫无想法


这其中的核心,其实在于——Plan(计划)。你可能了解自己的情况,知道每一个具体的行动,也清楚明白外部的环境、机会,但缺乏「有节奏、有章法」的推进计划。


我在最近面向律师的分享中,总是会一开头就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这个阶段(比如最近一个月)的工作重点是什么,这个重点背后的具体目标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你接下来的计划是什么,所有计划背后的行动,具体的交付成果是什么?


这里面的四个要素——重点、目标、计划、交付,就是Idea,Plan,Action这个框架的具体延伸,简单来说,你需要——


1.确定工作重点:通过分析外部环境,结合自身情况,找到自己某个阶段的核心方向


2.定下核心目标:围绕工作重点,定出『具体的数字』,变成自己需要达到的目标


3.列出工作计划:把具体的目标,按照时间「拆分成一个个阶段性目标」,形成工作计划


4.确认交付成果:在每个阶段性目标上,你都需要「完成具体的工作成果」并交付


唯有如此,才可以通过Plan(计划)拉近Idea(想法)和Action(行动)之间的距离,真正地通过行动,产生改变。


总结


虽然「认知升级」这件事,从来不是靠单纯地「获取更多信息」就可以完成——但我想你也意识到了,如果不能清晰地「理解概念」,你或许始终无法找到一个明确的路径,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所以我将我这段时间的思考,以及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获得启发,找到合适自己的路径。


这也是无讼学院推出「给法律人的15节认知升级课」的核心原因——我们希望通过更多外部嘉宾的分享,通过这些讲者对于特定问题的分析、理解,帮助大家建立更好的「认知升级的框架思维」,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截至目前,已有上千位法律人加入认知升级课,与优秀的同行和跨界的导师一起升维思考。



扫描二维码,立即加入认知升级课

报名须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