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勇凌回忆飞行米格

 rmjeremy 2017-05-28
[VIEW]

我或许是第一个飞米格-23的中国人,对于一架1967年首飞的飞机来说,中国人直到90年代才有第一次飞行经历,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

即使经过了1个多月的地面理论培训,当时我进入米格-23飞机的座舱时,对它的了解或许还不及今天一个12岁的坐在网吧里的航空迷。关于米格-23有太多的传奇故事,它或许是前苏联生产的最多的二代机之一,共生产了4000多架,出口到世界近20个国家;它曾经有过击落以色列的F-4鬼怪战机,在海湾战争中又有8分钟被击落的耻辱的历史。它有弹射跳伞后飞跃900多公里,穿越4个国家的传奇。即使到了21世纪,在印美军演中,它依然有“战胜”F-15的傲人战绩。然而所有这一切毕竟是转载的文章而已,而我曾有幸与被西方称作“鞭挞者”的米格-23飞机浑然一体,翱翔在碧蓝的天空,并以一个试飞员的亲生体会,对它作一个客观的评价。

记忆回到93年的3月1日,当我打开当年的学习笔记,那些俄国墨水留下的印记已经因为时间的磨砺变得模糊,而那些飞行的经历却历历在目。3月的茹科夫斯基寒风沥沥,教官乌拉尔口中哼着小曲,驾驶他心爱的伏尔加带着我驶向我曾经仰慕的米格-23飞机。笔记本里清楚地记着飞机型号、实施条件、飞行时间和科目,按照惯例第一个架次是体验飞行,飞行时间25分钟。俄制飞机的座舱一般都比较复杂,加之米格-23是变后掠翼飞机,因此操作程序也比较繁琐,当我按照飞行检查单检查完飞机准备开车时,我已经是满头大汗,毕竟有4个多月没有飞行了,而且是第一次飞变后掠翼飞机。飞机开始滑跑了,速度250千米/小时前轮稳稳地抬起,300千米/小时飞机平稳地离陆了,飞机的推重比明显优于米格21飞机,上升角很大,高度100米收起襟翼,飞机突然上仰,高度迅速攀升到了300米以上。在这个架次的飞行中,我体验了不同后掠翼状态下的飞机飞行品质,发现除了变翼的瞬间飞机姿态明显变化外,各种状态下的性能和品质优良,尤其是最大后掠翼时飞机的加速性非常优越。返航着陆时后掠角变回16度,飞机的升阻特性良好,速度300千米/小时下滑时,飞机操纵性良好,着陆速度只有260千米/小时,作为一个重量15吨的庞然大物,这一性能确实值得称道。

就飞机的性能和操纵品质来讲,米格-23无疑是二代机里的佼佼者,尽管可变掠翼系统使飞机设计复杂,结构重量增加了10%左右,但由此带来的性能上的贡献是固定翼飞机无法比拟的,米格-23飞机在设计上为了降低成本和设计难度,采用了三级可调的变后掠翼设计,尽管在后掠翼变换的过程中飞机状态不太稳定,但较好地满足了着陆阶段、机动飞行和高空高速飞行的不同需要中空机动性能良好,高空大马赫数性能更是比米格-21有较大的提高。另外由于在战斗机上首次采用控制增稳和自动驾驶技术,明显改善了飞机的飞行品质,飞机的安定性良好。较为明显的缺陷是后掠角45度时飞机的横侧安定性不理想,飞机坡度不稳定。

二战以后,随着冷战时代的到来,西方国家和前苏联开展了一场无声的航空科技大比拼,从米格-21和F104,到米格-23、F-111和F-4。进入60年代,航空大国在速度上的竞赛基本结束,对于飞机的综合性能的要求确日益提高,高机动性、雷达火控技术、多功能航空武器的研发,造就了一代名机,为三代战机的出现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尽管在以后的战争中,米格-23在与西方国家飞机的作战中始终处于下风,但这或许不是飞机本身的问题,随着米格-23大量地被中东国家购买,空战主要在以色列和中东阿拉伯国家之间进行,综合国力的差距或许是空战成败的根本原因。从一个试飞员的角度看,我认为米格-23不愧为那个时代的名机。

首先在飞机结构设计上,米格-23飞机较好地解决了变后掠翼飞机的结构和操控设计,保证了高性能、低成本和安全性的良性结合。在设计的细部,也无不体现出俄罗斯人的灵感与精巧。据说在米格-23设计的后期,米高杨已经积劳成疾,为了减小阻力降低重量,苏联人在结构设计上可谓斤斤计较,但在起落架设计上遇到了难题,结构复杂的起落架居然找不到安家的地方,因为可变掠翼的设计无法将起落架舱设置在机翼里,机身的空间十分有限,是一个苏联航空大学的女大学生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可转动蟹爪结构,成功地解决了起落架收放的问题,她因此得到了前苏联航空界的最高奖。分析米格-23飞机,它在设计上有许多突破,是苏联第一次采用变后掠翼设计,是第一次采用机身起落架设计,第一次在战斗机上采用前轮转弯机构,改善了地面滑行性能,改变了前苏联战斗机小快灵的设计思想,15吨级的战机,加大了机载油量,使米格-23成为基本构形留空时间超过一小时的飞机,第一次在战斗机上采用控制增稳和自动控制技术并采用迎角限制机构,为大迎角飞行提供了安全保证;第一次采用两侧进气设计,从而使战斗机真正进入了雷达和中距武器的时代,米格-23飞机上配备的雷达制导的武器,在74年的中东战争中曾经成功地击落以色列的F-4战机。

由于培训任务的限制,训练中我并没有检验米格-23的雷达武器系统,对于飞机的评价,我在当时的试飞评述中是这样写的:

1. 座舱内增设迎角指示和中央告警现实,极大地改善了飞机的人机功效,机动飞行能力大大提高,飞行员对故障的判断也比较容易;

2. 前轮转弯机构改善了地面滑行性能,变后掠翼机构使飞机在各个状态下均有较好的性能和较为满意的飞行品质;

3. 飞机的起飞着陆性能良好,高空高速性能优越,机动飞行中的品质优良,特别是控制增稳技术极大地改善了飞机的操稳特性,但横侧稳定性有待改进。

4. 进场近导指示系统明显优于全罗盘系统,提高了低气象条件下的着落精度和安全性,自动驾驶仪进场功能为飞行员提供了方便。

在培训中我遇到惊险一幕至今令我难忘。米格-23飞机的螺旋性能表现出不稳定性,螺旋中旋速较大,改出困难。在10月6日的螺旋试飞中我从高度10000米进入左螺旋,高度9000米开始改出,高度7000米完成第一次改出,可是飞机停止旋转后又迅速进入右螺旋,好在第二次改出成功了,可是飞机的高度已经掉到了4000多米,连后舱的教官热尼亚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米格-23虽然不是一架十全十美的飞机,但它在航空科技发展的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台阶,设计思想从单一功能的追求,转变为对于飞机使用功能提高、飞行品质和自动驾驶技术的运用、作战半径的提高、人机功效的改善,武器火控的精确和杀伤力等多方面的追求,使现代战机的设计向追求完美的方向发展。而在同时代,我国的航空界还停留在中型高速飞机研究阶段,当我们真正开始吸收外国经验研制自己的高性能二代机的时候,我们已经落后世界航空发展至少20年。中国航空人在三代战机和未来战机的研制中,正在以科学和拼搏的精神,努力赶超世界航空发展的先进水平。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 ... rm=410751410037644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