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管好“刺头兵”?

 那山那水那风景 2017-05-29

“刺头兵”,是指经常有意无意与干部骨干抗衡或者让其感觉不顺眼的一类人。在干部骨干眼里,他们不大听话、好出难题、爱找麻烦、经常添乱,很不受待见,然而,在部队这个讲求整体性,追求战斗力的集体中,对他们却不能不管不问,因此,如何教育管理“刺头兵”值得带兵人深思。


一、“刺头兵”的几种类型


部队中令干部骨干很是头疼的“刺头兵”,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类。


狐假虎威型。此类官兵多为“关系兵”,是某某领导的亲戚,与某某领导熟识,或者某些方面被领导欣赏。因此,他们天生有一种优越性,认为“大树下面好乘凉”“出事有人罩着”,好虚荣、爱面子,喜欢表露上面有人的得意,极力展现自己与众不同,有的甚至拉帮结派,聚拢起一拨人,享受“另立中央”“底下有人”的感觉。


自以为是型。这类人大多有着一技之长或者某些方面表现突出,一定程度上得到某些干部骨干的认同和欣赏。他们正是依仗着部分干部骨干的信任或者依托在战士中有一定的威望,喜欢特立独行、不听招呼、办事武断,不时刷刷自己的存在感,填充自己的满足欲,显示自己的“高人一等”“高明之处”。

欺软怕硬型。有少部分官兵经历丰富,接触人多,在待人处事中善于察颜观色、见风使舵,经常使精明、耍奸滑。如果面对的干部骨干强硬,则服软服气;反之,如果温和软弱,则对干部骨干的要求提醒不以为然,表面应承、背后无视,或者置若罔闻、当面顶撞,有时甚至“蹬鼻子上脸”,让干部骨干很难堪。


屡教不改型。有的官兵入伍前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到部队后一时没纠治过来,或者对部队有一定了解后,感觉自己身上的小毛病无伤大雅,再或者想吸引大家注意,因此,总是因粗心疏忽或者刻意为之,不时给单位扯下后腿、添点乱子,而这些问题只能达到批评教育的层次。这类“大错不犯,小错小断”的官兵也很令单位为难。


破罐子破摔型。这一类型官兵大多经受过挫折或者受过处理,个人发展前景暗淡或者不被大多数人喜欢。基于这种情形,他们感觉没有前途,丧失激情动力,认为奋斗无用,改变不了现状,索性自暴自弃,对别人的关怀解难不为所动,沉浸在个人世界里,钻牛角尖拔不出来,摆出一副“你讲你的,我做我的”“ 互不相干、与我无关”的姿态。


二、造成“刺头兵”的原因分析


“刺头兵”是部分干部骨干私下里的称呼。而我们知道,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着向上向好的追求。而存在个别官兵“叛逆、不听话”“惹事、不守规”“自弃、不作为”“放纵、不自爱”,是主客观、内外因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用辩证的观点看,与如下因素分不开。


定位偏差。从“刺头兵”方面看,主要没有清晰认识到自己在单位的角色,在战友中的地位,要么高估自己、自以为是,要么看不起自己、一无是处,两者都因脱离集体,成为了“少数人”甚至“个别人”;从干部骨干看,同样因没有认清自己的职能和身份,不能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处理问题,在管理中要么一味强硬“压”,要么一味极力“哄”,被某些人不认同、看不起、不服从。


矛盾激化。这种情形多表现在工作生活上,因想法和做法的不一致,造成双方产生矛盾,导致双方心存芥蒂解不开,最后演变成互相对着干。比如,布置一项工作,干部骨干提过要求,最终落实的标准不相符,或者方式不同,也许干部骨干对结果不满意,而当事人又觉得“自己干得很好或很辛苦”,相互在言语中起冲突或者忍而不发、心中有气,随后以报复心待人处事,成为“刺头兵”。


施策欠妥。有些干部骨干看待、对待问题时,容易听信一面之辞,或者以所见为真,武断地下判断做决策,最终处理失当或者冤枉了人。特别是关乎当事人切身利益的事,容易让当事人心理失衡,怀疑个人或集体处事的公平公正性,从而产生埋怨、怨恨,衍生出“刺头兵”。


跟进不力。现代社会,变化极快。就当前军营环境看,兵员结构倒挂,官兵内心脆弱,兵际存在代差,这些导致相互间看待问题视角不同、交流不畅。而少数干部骨干囿于自我满足、自我循环、自我陶醉的工作方法,也许想法是好的,考虑的也比较周全,但很可能“不对症”“没跟踪”,“只治表里”“病情反复”。


三、转化“刺头兵”的几点思考


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带兵育人的道理亦然,无非是多些耐心、付出真情、投入血汗、讲求方法、不厌其烦、跟踪问效,相信如此待之,“刺头兵”都能带成好兵。


由表及里,去伪存真。这点就是建议干部骨干在了解官兵情况时,不能只看表面,不能相信片面之辞,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人,不能凭粗浅印象论人,不能因一事之失“一棒子打死人”。衡量评价一个人,要从家庭、经历、工作、表现等全面考虑,看他为人处事也要运用历史与现实、当下与未来等分析断判,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多用对方的视角看问题,想一想“他现在是什么样子”“他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找准症结再开药方。而那些操之过急、自以为是的处理和解决办法,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适得其反。比如,有些同志顶撞领导,看似强硬的背后正反映内心的脆弱,如果此时再以“打压”,反而进一步刺激其敏感神经,造成矛盾升级。


情理交融,双管其下。正所谓“以情感人,以理化人”。对待不同类型的“刺头兵”要用不同的方法,有的要动之以情,有的要用之以理,但情与理又常需要同时施之。因为,理是处事前提,情是处事之道。无原则无底线的讲情和混杂虚情假意的讲理,可能一时能蒙混过关,暂时能解决问题,但终究被人察觉,缺少信任感和说服力,给人口舌,埋下隐患。而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仅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同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而且这种深入细致的工作方法,通透有效,维持长久。


扬长补短,趋利避害。定义“刺头兵”,很多时候看到的他们的缺点和不足,甚至有意放大,误导了他们“自贬自轻”“自暴自弃”。要注意挖掘他们的潜力,多发现他们的优长,多提供他们舞台,多给予表扬激励,真正让他们看到“自己行”“别人喜欢他们”。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注意区别不同的人、同一个人的不同阶段,有的要让其“当面出丑,挫其锐气”,有的要“个别交谈,维护尊严”,要真正触动其人,感动其心,从而令其感到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着想,从而回心转意、回到“正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