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骨手法中的“抗生素”——天山折梅手!

 解脊厄 2017-05-29

全文共1756字丨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左右

昨天晚上有位医生朋友问我,有没有可以对很多常见腰痛的治疗都很有效的通用思路?他这个问题这让我想起了以前跟一位做正骨的师傅学习的时候,在他那里看到的一个现象:我发现老师在处理很多疼痛问题的时候,在患者关节上掰来掰去的操作基本上全都一样,而且效果还非常的好,每天来看诊的患者络绎不绝。我当时充满了疑惑,难道所有人关节错位都是朝着一个方向的吗?难道所有人肌肉筋膜出现错乱的排列方式都是一样的吗?我把老师的这种治疗手法形象地称为“抗生素手法”,因为他这个手法就和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所有的感染一样(病毒除外),他的这个对每个人的操作方式几乎一样的手法适用于很多的骨伤和筋伤

我曾经专门去问过老师他这个“抗生素手法”的原理究竟是什么,老师对我的回答是:“我们治病的过程就是积累经验的过程,所谓的经验就是经得起验证的一种适用于很多问题的好方法”。同样像这样的现象,我在做中医内科方面的前辈那里也见识过,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我们村里有一个口碑非常好的老中医,他每次帮病人把完脉之后都不会问病人症状,而是用另一只手去摸自己刚摸完脉的那只手,摸一会之后就开始写药方了。

以前我刚开始接触医学的时候,觉得自己可以照着学校学来的知识去处理一些疾病,但是到后来发现,这些知识开始慢慢的把我的诊断和治疗的思路都搅得一塌糊涂,很多时候遇到一些疾病,自己总有一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

我知道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随着大量病例的积累,自己知道很多疾病要从身体整个系统去考虑,但是又不知道到底应该从哪里下手这个困扰我很多年的问题直到这两年才慢慢的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思路。这个清晰的思路源自我对很多疾病的一个“统一认识”,所谓的“统一认识”就是我们的身体在出问题的时候总会有那么一些很有规律的“异常线索”出现,就像绝大多数的慢性腰痛都和患者整个脚的内外八字和身体习惯性的把重心放在一侧腿上有关一样。

这些规律就像逍遥派那飘逸若仙,出神入化的功夫绝学天山折梅手一样:天下任何的功夫,都能被其野蛮的吞噬在这‘六路折梅手’之中。小的时候妈妈对我说:天黑了以后不能出去走夜路,不然的话就会有鬼用围墙把我堵起来。这就是我们乡下人叫的“鬼打墙”,其实导致这个“鬼打墙”现象的并不是某些权威科普上讲的:“是因为人体两边的肌肉力量不一样和腿不一样长导致的。”而是因为绝大部分人的重心都是在右侧。

而在这种重心已经靠右的情况下,再加上由于重心靠右导致的左侧骨盆向前,左侧下肢内旋,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在没有光的夜路上走,也就是在没有了视觉帮助的情况下,走路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绕着一个圈圈”走的现象。所以说这个“墙”不是鬼打的,而是我们自己打的。

如果大家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其实很多人左边的脚都有外八字,这就是典型的由于身体左侧为了“抗衡”偏到右侧的重心和整个向右旋转的脊柱,以及为了照顾身体当中永远处于“优先照顾”的呼吸肌(膈肌)的功能而出现左侧下肢外旋这样的一个补偿机制。

我们一直在说关节的复位、肌肉筋膜的对位,但是很少人关注过对膈肌这个呼吸肌的“复位”,然而很多身体整体姿势的扭转往往都会一定程度上被膈肌给“囚禁”,这种囚禁非常的牢固,因为呼吸是我们的命根子。所以说想要真正纠正一个姿态问题,最主要的还是要让身体在这个姿势下感受到呼吸是没有受到威胁的。在治疗的过程当中还有一个经常被忽略掉的因素就是患者的体位,体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往往又被很多人忽略掉,就像给腰痛患者做手法的时候很多人都是让患者趴在床上(俯卧位)去处理,其实这样的处理时意义不大。

因为当我们在俯卧位(趴着)的时候腰大肌会从腰椎前面把腰椎给死死的“拽住”,腰椎的负荷增大,腰椎前后的张力“僵持”在那里,会把整个腰部上下贯穿的系统张力传递都给扯断在这里,所以很难真正意义上做到松解,暂时放松倒是可以。而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松解必须要让患者在侧卧位屈髋屈膝的状态下去做。而且给患者垫的枕头的高度一定要和从床面到颈椎的高度一样,如果枕头太低,就会导致在上面的整个那一侧身体都会被拉的很紧,这种情况下腰是很被难松开的,因为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下,筋膜丧失了引导张力重新对位分配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