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秘莫测、来路不明的清朝抱青阁系列刻本

 海涛668 2017-05-29

《红楼梦》有一个刻本,是抱青阁刻本,据红学家考证,是清嘉庆时期刻本,翻刻的120回程甲本。但是这个刻本也非常神秘,谁刻印的?哪里刻印的?基本上均是一无所知。

按说在清朝时期刻书,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大部头的120回《红楼梦》。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都不可小觑小视,而且此书又非常受欢迎,不管什么版本,一经面世,应该受到广大读者热烈欢迎。但是事实不然,此书出后,基本没什么影响,除了红学家们稍有提及外,看到者非常少,市面上并不多见,岂非怪哉?

不要紧,现在网络发达,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采集,看看这个神秘的抱青阁还干过哪些事,出过什么书,就可以搞清楚其真实身份和面目了。

首先是有一本《芥子园画传四集》,全4册。目前可以在孔夫子旧书网查到,其他一些图书馆也有。

题:金陵抱青阁珍藏。出版时间,清嘉庆二十三年,也就是1818年(其实这个是序言时间,和出版时间完全两码事。这个序言是不是倪模所写,也值得推敲),基本和刚才说的抱青阁《红楼梦》刻本出版时间差不多。纸张:白棉纸。刻印方式:木刻。如下图:

神秘莫测、来路不明的清朝抱青阁系列刻本

芥子园画传四集全4册(图1)

神秘莫测、来路不明的清朝抱青阁系列刻本

芥子园画传四集全4册(图2)

神秘莫测、来路不明的清朝抱青阁系列刻本

芥子园画传四集全4册(图3)

神秘莫测、来路不明的清朝抱青阁系列刻本

此图可与下文对照。

据介绍,此书是芥子园画传四集的祖本,为初刻初印的原本善本,刻印于嘉庆年间,开本敞阔,白纸精印,墨色润泽,精绘精刻,刀法细膩,所收版画刊刻极为精彩,人物飘逸俊朗,线条精细,形象生动,无一不精,表现生动贴切,十分美观,可谓版画中之精品,值的藏家宝藏。

各位,看了感觉如何?真好看,真漂亮对吧?可是非常遗憾,这个书是假的。

芥子园画传为清代著名画谱,真的只有前三集。其第四集是书商为了赚钱,以丁皋《写真秘诀》,结合上官周《晚笑堂画传》汇编而成的,有“仙佛图”、“贤俊图”“美人图”等。

善良的卖书人也提醒购书人:“然而版本学是一项严肃的学问,有些问题必须说明,尽管本书卷首有大雷居士倪模的序文说“芥子园李氏,有先世所传画谱,已将山水花卉、翎毛次第授梓,而于人物一册,则迟之又久,盖亦重之”,而实际第四集的出版与前三集的出版除托名外,是与芥子园全无关系的。”

也就是说《芥子园画传四集》就是书商造假,和李渔无关,和李渔家人无关,和芥子园无关。就是假托卖书卖书而已。挂羊头卖狗肉,肯定不对。其实,挂山羊头,卖绵羊肉,也不好。

卖书不卖良心!不赚黑心钱!苦笑之余,先为此人点个赞吧!

神秘莫测、来路不明的清朝抱青阁系列刻本

还有一本书,也是抱青阁刻本。敬华(上海)拍卖股份有限公司,在2006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以编号1054,拍卖了 清·卢衍仁撰 《古今诗话选集二卷》 一书。说明:纸本,线装二册。清抱青阁写刻朱墨套印本。此书行格为朱色,正文用墨色写刻,且朱色刷印在选,墨印在后,较为别致。《贩书偶记》未见著录,仅《古今诗话探奇》中译介此书“采辑群言颇为尽善”。卢衍仁,字东园,浙江金华人,曾刻《孙石台先生遗集》。

这本书本没什么可说的。奇怪的是,开篇就是陶靖节诗,有些过于推崇。上面说了,《芥子园画传四集》中也有陶靖节。看来这两个抱青阁都非常崇拜陶靖节。尤其是这本更崇拜些。

神秘莫测、来路不明的清朝抱青阁系列刻本

郑红和廖春红撰文说,大连图书馆有一本《增补食物本草备考》,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为清雍正壬子1732年金陵抱青阁刻本,其实是一经堂藏版。总目中著录有四川大学医学图书馆一本清雍正十年壬子1732年金陵抱青阁刻本《增补食物本草备考》,但是查无此书。估计有的话,也和大连图书馆一种情况。其实《增补食物本草备考》可能取材于康熙时期的《事物本草会纂》,绝不会存在雍正时期的金陵抱青阁刻本《增补食物本草备考》。

神秘莫测、来路不明的清朝抱青阁系列刻本

神秘莫测、来路不明的清朝抱青阁系列刻本

还有一本清初抱青阁《文心雕龙》刻本。藏浙江大学图书馆。其款式:杨升庵先生批点文心雕龙。 梁 刘 勰撰 。 明 张墉 洪吉臣参注。 是书原为叶德辉藏。杨明照先生撰文说,抱青阁本乃就姜午生本原书上板。而姜本则又据梅度生万历己酉本覆刻者。此刻本主人主观臆断,抑扬过实,都缘不曾目睹姜本或梅本致误。梅氏音注凡例,人所熟知,抱青阁本乃标为“武林周兆斗识”;全书音注、校正,本梅氏多年力作,亦人所公认,抱青阁本乃署为“张墉、洪吉臣参注”。欺世盗名,书估故伎耳,何足多怪!

言外之意,书商造假!不值一提!看来抱青阁很善于干制造假书假古籍的勾当。

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抱青阁存书、销售不多。如下图:

神秘莫测、来路不明的清朝抱青阁系列刻本

除了以上古书,其他还有抱青阁刻本《精绣通俗全相梁武帝西来演义》,四十回,嘉庆二十四年刊,天花藏主人编。 道光年间的抱青阁抄本《卜岁恒言》,二卷,吴鹄撰。 来历不明,神秘莫测,更不好定论。包括上图的《六朝唐赋英华》,署“抱青阁藏板”,道光元年刊,时间更晚,这些书是不是一个抱青阁?大有推敲余地。

扬州大学的黄强先生对抱青阁有过专门研究,认为存在抱青阁,据说和李渔有关。他推测抱青阁主人是入赘李渔的女婿沈心友。他撰文说:作为李渔的传人,沈心友自己在杭州建构了一座与芥子园 相似的花木扶疏、精巧别致、充满诗情画意的园林式建构——抱青阁。 沈心友后期成为杭州、金陵抱青阁书坊主人,一向少为人知,而此乃其作为笠翁传人的重要体现,应予考辨。关于杭州抱青阁书坊主人的材料凡二见:(一)《古今尺牍大全》封面题“康熙二十七年新镌”, “湖上李笠翁先生纂辑”;卷首有题识一首,署“抱青阁主人识”。。。由此可证作题识的“抱青阁主人”必定是女婿沈心友,因为只有他这样的身份才会顺理成章安排这样的署名。

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沈 心友尚在金陵抱青阁梓行其父纂辑之书。《芥子园画传》四集有丁皋编撰本,为嘉庆二十三年金陵抱青 阁刊。也就是说,嘉庆年间,芥子园书坊与抱青阁书坊曾并存于金陵,抱青阁书坊又分见于杭州、金陵 两地。

黄强先生说,李渔生前或许没有想到,在他身后,以他作为首任主人的金陵芥子园书坊会历经整整二百年,一直 延续到同治年间;他更没有想到,以他的传人即阿倩沈心友为首任主人的武林抱青阁书坊,在清代亦有 不俗的表现,一直延续到道光年间。

其实,从以上情况分析,对于抱青阁系列刻本,我们是绝对不能掉以轻心,盲目轻信的。书商造假牟利,伪托名书名人,司空见惯,李渔家族是刻书名家。对于他身后百年,甚至二百年后的古籍,我们还是小心一些为好,对这些托名他人的假古籍,也可以敬而远之,以免误入歧途。(吴修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