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卡斯尔雷的大陆之行与反法大同盟的最终建立

 tangaolus 2017-05-29

  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法国大革命和席卷欧洲的拿破仑战争的爆发,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彻底瓦解。在新旧体系的转变过程中,英国抓住历史机遇,成功地塑造了符合英国利益的新的维也纳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的卡斯尔雷居功至伟。本文尝试对卡斯尔雷所起的关键作用进行论述。

迄今为止关于卡斯尔雷时期英国的对外政策,国内的研究著述并不多见。尤其以当时英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决策者及执行者卡斯尔雷为切入点的研究更少,只在国际关系史的著作和通史性的著作中略有提及。笔者仅见有三篇系统阐述卡斯尔雷对外政策的文章。长期以来,国内对卡斯尔雷的研究并未深入展开,尚待开拓。

一、1813年盟军面临的严峻形势

1812年6月,拿破仑率领大军开始了侵俄战争,这场战争是拿破仑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俄罗斯的严冬季节和俄国人的顽强抵抗最终打败了拿破仑大军。拿破仑在俄罗斯的失败,振奋了欧洲国家人民的斗志。英国不失时机地展开了外交和军事行动,鼓励大陆国家的反法斗争,并积极组建反法大同盟。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1813年10月16日,在被称为“民族之战”的莱比锡战役中,盟军大败法军。19日,拿破仑全线溃退。

1813年12月之后,“军事上的成功把同盟带到了外交崩溃的边缘”。俄奥在战后处置波兰领土和西线战争的指挥权上发生了冲突。作为波兰的解放者,亚历山大想获得以前普奥所取得的波兰的领土,建立一个在沙俄控制下的大波兰。普鲁士表示,只有在其他地区得到充足补偿的情况下,他们才同意俄国的这个想法。俄国在波兰的野心激起了奥地利的强烈恐惧,他们担心未来俄国在东欧权势的扩张会威胁到奥地利。奥地利想要安全,但短期内又无法解决该问题。双方同意暂时搁置分歧。这种冲突影响了奥地利对战争的态度。奥地利担心俄国军事上的推进带来外交影响,希望盟友做出让步。

12月初,盟国派遣俄国外交官波佐·迪·博戈前往伦敦,告知卡斯尔雷缔结四国同盟困难重重,催促他赶赴大陆拯救濒临解体的联盟。英国的影响力与其为盟军做出的牺牲不成正比;由于交通不便,卡斯尔雷的公文至少要延误十天以上才能抵达,远远滞后于局势的发展;驻盟国的三位大使均无全权代表资格,且三人之间意见极不统一。经过长时间的内阁会议,12月20日,利物浦内阁采取了史无前例的措施,决定派遣卡斯尔雷前往欧洲大陆。次日在为盟国驻英国大使举行的午宴上,英国政府正式通知了盟国的代表。内阁选中卡斯尔雷不仅是因为他了解英国政府的意愿,而且他也得到了政府官员信任。而此时大陆同盟内部,梅特涅和沙皇亚力山大一世矛盾重重。英国驻盟国的代表致信卡斯尔雷,呼吁他即刻赶赴大陆。卡斯尔雷在回信中赞扬了他们所做的外交努力,评价了他们的过失并将其归结于自己没有安排妥当,使他们无法更团结紧密的合作。阿伯丁和斯图尔特深受鼓舞,以前的矛盾一扫而空。

1813年12月28日,卡斯尔雷动身前往大陆。卡斯尔雷的各项指示都是其亲自起草并得到内阁批准的。这些指示构成了媾和时期的重要文件之一。他的主要目的是阻止法国在斯凯尔特河,特别是在安特卫普建立海军据点。为此,他建议在荷兰的领导下联合大多数低地国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卡斯尔雷打算用英国在战争期间夺取的某些殖民地作为交易。他还希望建立牢固的同盟,以便使同盟的各种行动和协议具有比较完善的形式。这个同盟“将不会随着战争的结束而结束”,而是要生存下去,以便阻止“法国向任何一个缔约国的欧洲领土发动进攻”。“订立一个总的协定,保证欧洲各大国互保安全和重新制订总的公法体系。”在解决领土问题方面卡斯尔雷要普鲁士向西稍稍扩展,希望重新建立荷兰、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的“安全与独立”,恢复罗马教廷,加强撒丁。英国主张对法和约必须由盟国共同签订,交换条件是英国在1814年提供500万英镑的补偿。他在同一时期另外单独提出的“关于海上和平的备忘录”中,要求法国退回到1792年的原有疆界。英国认为没有讨论海洋自由的余地,至于英国在战争期间所占领的殖民地的归还问题,应视各盟国如何解决荷兰问题而定。关于大陆其余问题,训令上一字不提,保证卡斯尔雷有随机行事的全权。这样,他就可能在大陆盟国之间以调停者的姿态出现,从而贯彻英国外交的传统政策。备忘录还要求建立一支海军以及平衡欧洲大陆的军事均势。但在这方面,他不过是空谈平衡主义的理想而已。不论均势对英国有多大好处,但它确实威胁到了英国在海军事务中的领导地位。由于法国称霸的危险已经消失,1813年底,同盟四分五裂。盟国在军事和外交方面都不团结,既没有决心推翻拿破仑,也没有获得和平或打赢战争的方案。卡斯尔雷的任务是缓解同盟间的分歧,把他们团结在一起,创造团结反法的机制,以便在经历长期战争之后,获得欧洲认可的一段和平稳定时期。“一切取决于急速赶往盟军司令部的人。……超然于大陆国家的狭隘的争论,他作为欧洲的调停人出现。对他而言,把一个事实的同盟转变为现实。”

二、卡斯尔雷初抵大陆与巴塞尔会晤

卡斯尔雷所赖以博得荣誉的事业终于开始了。他离开浓雾重重的伦敦,前往严霜遍地的欧洲大陆时已经45岁,与其说他才智过人,倒不如说他是一位有勇气、有性格的领袖人物 他克制能力强,坚定、坦率、超然而冷漠。虽不精通法语,但却熟谙外交政策。他于1814年1月6日安全抵达海牙,与奥兰治王储威廉讨论了英荷两国王室的联姻问题,允诺为荷兰合并比利时而努力。荷兰同意把好望角让给英国;作为回报,英国愿意做出经济补偿这笔经费用于在边境修筑防御法国的一系列要塞。这次会晤加强了英荷两国的关系,促使荷兰同意在盟军司令部中由英国代表荷兰的利益。在确保了英国的最基本的利益后,1月9日晚,卡斯尔雷一行启程前往盟军司令部所在地巴塞尔。基本上是星夜兼程,期间仅在一家小客栈住宿一夜。在从法兰克福到巴塞尔途中,卡斯尔雷的随行人员里彭勋爵谈道:“他向我表明,在即将来临的谈判中,他预见面对的最大困难之一是源自本该作为一个整体的大国大臣之间缺乏通常的互信的、自由的交流。通过把各方融入不受限制的共同交流中,将互信的团结的讨论在各方都感兴趣的重大问题上来修改许多要求,消除粗暴态度及……愤怒。”“如果无法消除猜忌,我们不是为协调我们之间的军事行动而是为我们之间爆发的战争做准备。除非各方能够友好相处并保持互信关系,否则他们将制造出他们希望避免的灾祸。”卡斯尔雷希望在大陆没有直接利益的英国代表在缓和各方矛盾、协调各方利益上扮演重要角色。但是只有在大陆国家不怀疑英国的动机是出于自私的目的,英国才能起到关键的作用。为此卡斯尔雷一直坚持均衡的和平,强调和谐而不是复仇。“同盟的团结超过了英国最基本的利益……欧洲同盟是英国的根本利益。”

1月18日卡斯尔雷抵达巴塞尔,梅特涅和普鲁士外交大臣哈登堡在此等候。

但此时沙皇已随军深入法国,留下信件恳请卡斯尔雷即刻赶赴沙皇驻地,如可能的话,拒绝与他人匆忙会晤。这是梅特涅与沙皇关系恶化的表现,同盟处于解体的巨大危险之中。很明显,“卡斯尔雷的态度将决定同盟的命运和战争的结果”。在与梅特涅的会谈中,卡斯尔雷意识到局势与伦敦的估计相距甚远。“由于奥地利的内陆位置,与其他国家相比,奥地利对反对英国的海洋要求丝毫不感兴趣。”奥地利不希望恢复对尼德兰的统治,梅特涅接受了英国有关低地国家的安排,即荷兰在欧洲的保证下占有比利时。卡斯尔雷吃惊地了解到沙皇准备把瑞典王储贝尔纳多特扶上法国王位的计划,“如果贝尔纳多特取代拿破仑,法国和俄国将统治欧洲”。为了预防法国的政治动乱,卡斯尔雷倾向于波旁王朝复辟,但是为了同盟的团结,他拒绝了内阁推翻拿破仑的愿望,表示愿意与拿破仑谈判。为了阻止法国的社会革命和法俄结盟,梅特涅希望由拿破仑执政,但为了与英国的友谊,奥地利愿意与波旁王朝缔结和约,只要这是出自法国人民的意愿。双方同意拿破仑和波旁王朝是两个候选的选项贝尔纳多特主政法国与由玛丽·露伊莎摄政的想法被排除。他们与拿破仑谈判时已做出决定,此时推翻拿破仑既不审慎也不高尚,双方同意与拿破仑继续谈判。卡斯尔雷还应允,如果军事进展有必要的话,法国的边界可以推进到特里尔。梅特涅发现卡斯尔雷不但未被曾任普鲁士首相施泰因主张建立一个自由统一的德意志国家的想法所打动而且还同意普鲁士的领土扩大至莱茵河左岸。在波兰问题上,梅特涅拒绝了沙皇以阿尔萨斯、洛林交换加里西亚的波兰省份的建议。卡斯尔雷在与梅特涅的多次会晤中更深刻地理解了波兰问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双方的观点逐渐接近。卡斯尔雷向梅特涅保证,英国将阻止俄国和普鲁士吞并整个波兰和萨克森。卡斯尔雷从欧洲而不是岛国的观点做出决定赢得了梅特涅的尊重。“怎样赞扬卡斯尔雷也不过分。……我发现与他没有丝毫分歧。我可以向你保证,他最向往和平,我们心目中的那种和平。”“我与他相处宛如我们已共同度过了一生。”“卡斯尔雷的举止像一位天使。”“梅特涅在所有交往过的人中,同卡斯尔雷毫无疑问是最为意气相投的。”卡斯尔雷向国内汇报时,高兴地说:“梅特涅生来就是顺应时势的;归罪与他的地方比他应当承当的要多,在共同推动联盟这架机器前进的重要措施上,他所担负的责任,比我在联盟司令部所遇到的其他任何人都大得多。”这次短暂的四天会晤在未来十年的英国与大陆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巴塞尔会议的重要性不在于两位大臣之间达成了任何明确的协议,而在于卡斯尔雷和梅特涅之间确立了共同的思想。

三、朗格勒会晤

1月23日,卡斯尔雷和梅特涅满意地动身前往俄军司令部朗格勒去会晤沙皇。25日,卡斯尔雷与沙皇举行了首次会议,开始讨论贝尔纳多特问题。沙皇予以否认,说这是谣言。但他丝毫不隐瞒地表示,他既不希望与拿破仑举行和平谈判也不愿波旁王朝复辟。盟军占领巴黎后,应由法国人选择他们自己的统治者。卡斯尔雷坚持与法国的代表科兰古进行和谈,因为奥地利表示如果不举行和谈它将撤出盟军的军事行动。沙皇为了继续军事行动,同意与拿破仑进行谈判。沙皇作为同盟内最显贵的人物,无疑是卡斯尔雷特别关注的对象,他邀请沙皇访问英国。为了与英国保持紧密联系,亚力山大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但同盟内的分歧仍未解决,卡斯尔雷为了打破僵局,提议组成四国委员会,面对面地进行讨论,由各方代表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各方均表示赞同。

28日,卡斯尔雷一直所希望的盟国委员会于朗格勒召开。与会代表先讨论军情,奥地利建议在与拿破仑进行谈判期间应暂停敌对行动。卡斯尔雷反对梅特涅的建议,得到了俄普的支持,梅特涅也就放弃了。由于战局的不断发展,卡斯尔雷提议同盟应该制定一个完全不同于法兰克福方案的新方案作为和谈的基础。沙皇同意把拿破仑限制在“古老疆界”内,而不再给予法国“天然疆界”。梅特涅在和平条款上对英俄做出了让步,法国回到古老疆界而不是“天然疆界”,大国在意见一致的情况下作出有利于法国的修改,如果必要的话,萨瓦和莱茵河左岸的一些领土可让与法国。意大利和德意志组成中等国家。梅特涅最终同意了该建议。为了实现大陆和平,卡斯尔雷表示只要满足英国在低地国家和把法国限制在“古老疆界”内的要求,英国放弃在海外获得的一些殖民地,对法国做出补偿。荷兰与比利时合并的方案获得了盟国的同意。盟国也一致同意海权问题在未来的谈判中将被排除在讨论之外。一旦与法国缔结和约,盟国将在维也纳召开会议,解决仍需讨论的问题。卡斯尔雷很满意当时的进展,向国内汇报说:“现在可以认为我们实际上摆脱了法兰克福建议的困境。”然而,在波兰问题未达成解决方案之前,俄奥两国不愿讨论缔结任何同盟条约。卡斯尔雷此时也束手无策,无法实现其大同盟的计划。但是朗格勒会议,“英国起到了整合的作用”,这是卡斯尔雷转变为欧洲政治家的重要一步他作为同盟的调停者出现,这使得他在盟国同意之下实现了英国最根本的利益。

四、夏蒂荣会议与肖蒙条约

1814年2月1日,盟军在拉罗歇尔击败拿破仑,盟军在两周内抵达巴黎似乎确定无疑。卡斯尔雷动身前往夏蒂荣。2月5日,盟国与法国的和谈在这里召开。盟军要把法国限制在1792年的疆界以内。代表拿破仑与会的是对他一贯忠诚、效劳多年的前驻莫斯科大使科兰古。出于对与会的英国谈判代表的担心,卡斯尔雷作为盟国唯一的主要大臣参加了和谈。由于2月间军事行动变化不定,会议的气氛也随之迅速变化。2月7日举行的首次会议上,盟国宣告法国必须撤到1792年的疆界,只有为彼此方便而做的若干变动,以及英国允予归还法国的一些殖民地不在此限。科兰古听了这个要求,强自克制,不动声色。他提醒说,他们在法兰克福曾提出让法国以莱茵河和阿尔卑斯山为界;他追问,如果英国把法国禁锢于其欧洲旧疆界内,他究竟打算牺牲哪些殖民地。卡斯尔雷坚持殖民地的归还应取决于欧洲全面的解决方案。沙皇表示,在与法国缔结和约前拒绝讨论欧洲的全面解决方案。在无法预知会获得那些殖民地的情况下,法国完全正当地拒绝了。此时,拿破仑在布瑞恩战败的消息传来,2月9日于绝望中的科兰古致信梅特涅,表示如果能够立刻签订停战协定,他准备接受“古老疆界”作为和谈的基础。卡斯尔雷表示坚持在全面的欧洲解决方案尚不清楚的情况下,英国不能确定把哪些殖民地归还给法国。总之,科兰古要求在不知道如何处理殖民地的情况下,法国不能满足盟国的要求,也做出牺牲,此时双方都含蓄地要求全面和平的方案,“这再次证明同盟无法先赢得战争然后建设欧洲,而是在赢得战争前就要有生命力的欧洲结构概念上达成一致”。

俄国代表要返回特鲁瓦的盟军司令部接受沙皇的训令。会议的第一阶段宣告结束。当卡斯尔雷抵达特鲁瓦时,同盟正濒临解体。在普鲁士军方的支持下,沙皇决定进军巴黎,推翻拿破仑,由法国人决定拿破仑的命运。梅特涅提出质疑,如果科兰古接受盟国的和谈方案,盟国将如何回复;如何与波旁打交道;一旦巴黎陷落,如何进行统治。卡斯尔雷和哈登堡都赞同梅特涅的意见。如果在“古老疆界”的基础上盟国现在能获得和平,那就不必延长战争,冒进一步伤亡和可能失败的危险。12日,在盟国委员会上,俄国代表涅些尔罗德传达了亚力山大的指示,在回复中沙皇不仅继续坚持挺进巴黎,而且拒绝与拿破仑谈判,认为波旁王朝无力统治法国。考虑到盟友的感情,沙皇认为年轻的奥尔良公爵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占领巴黎后由一位俄国总督统治巴黎。奥地利无法接受沙皇的意见,奥地利是为了恢复欧洲的均衡而战,而不是为了改变法国的国内体制。“奥地利内阁的真诚愿望是同拿破仑议和,限制他的权力,保证他的邻国能遏制他的贪得无厌的野心,但还是要使他和他的家族保持法国皇位。”科兰古接受夏蒂荣的条款表明削弱的法国与欧洲均势相符合,要求过多只能颠覆同盟的道义原则。但如果拿破仑被迫退位,波旁家族的领袖路易十八是唯一合法的君主。梅特涅认为波旁王朝复辟对俄国和英国特殊利益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奥地利的特殊利益或欧洲的共同利益。双方互不妥协,陷入了僵局。12日,拿破仑战胜了布吕歇尔,表明他仍然拥有一定的实力,不会被轻易打败。在13日盟国委员会上,梅特涅建议只要拿破仑同意“古老疆界”的方案,就立刻签订停战协议,重开谈判,如果盟友反对的话奥地利将与拿破仑单独媾和。这实际上就是最后通牒。对卡斯尔雷而言现在不是同盟的团结,而均衡的要求才是他的首要关切的。成功在即,卡斯尔雷面对他所珍惜的同盟濒临解体,放弃了调停者的角色。在与亚力山大长达两天的会晤中卡斯尔雷劝说沙皇同意在夏蒂荣重新开始和谈。但沙皇是顽固的,他已经从俄国驻英国大使列文公爵的来信中了解到英国舆论和利物浦内阁反对与拿破仑进行和谈,英国摄政王希望波旁王朝复辟。未得到政府的信任,卡斯尔雷非常愤怒,然而他依然毫不妥协。卡斯尔雷告诉沙皇:“我自己的判断指导着我,我不会使自己受到忽视真实局势的英国已形成的假设希望的影响。”并即刻派罗宾逊回国,要求带回卡斯尔雷得到政府全部支持的明确训令。他坦率地告诉内阁,如果事态的自然发展导致拿破仑下台,他当然欢迎。但如果其英国政府的主要目标已实现,他不支持仅为了推翻拿破仑而延长战争。英国的主要目的是要使伊比利亚半岛获得解放,还有对英国更为重要的是荷兰和安特卫普得到解放。这些目的通过在夏蒂荣提出的让法国保持1792年的疆界而实现。首相利物浦以辞职相威胁,迫使摄政王和其他内阁成员做出让步,全力支持卡斯尔雷。但是沙皇拒绝让步,会谈无果而终。

在14日的盟国委员会上,梅特涅提出了已经得到卡斯尔雷和哈登堡同意的和谈草案。在夏蒂荣与拿破仑重新和谈,把法国限制在1792年的疆界内;如果拿破仑下台,同盟只与波旁打交道;一旦占领巴黎,由盟国委员会共同管理。如果沙皇拒绝,奥地利将退出同盟。为了加速推动和谈,卡斯尔雷答应,除多巴哥外,英国将全部归还在西印度群岛掠取的土地,并设法替法国从瑞典和葡萄牙手上收回瓜德罗普岛和卡晏,还要归还好望角以东的全部法国属地,但不包括毛里求斯和波旁岛。沙皇被彻底孤立了,在联盟内部形成了一个反对俄国的同盟。同日,拿破仑再次击败布吕歇尔。当日沙皇同意了梅特涅的和谈草案。卡斯尔雷重返夏蒂荣。

2月17日,盟国向科兰古提出最终的和平方案,即“特鲁瓦基本原则”。给予法国1792年的疆界,战后拿破仑仍是法国的统治者。战争的目的仍是遏制法国而不是废除拿破仑。假使拿破仑愿意接受法国1792年的疆界,重建保持平衡的国家体制,放弃其大部分头衔,他本来是可以结束战争的。这本是他挽救皇位的最佳良机。然而,此时拿破仑再度重创盟军,沙皇第一个要求立刻缔结停战协定。盟军总司令施瓦岑贝格在争得他两位君主同意后,派代表到拿破仑的驻地,请求停战。拿破仑不肯亲自接见盟军代表,收到信后,却迟迟不做回答。施瓦岑贝格召开军事会议,征求三位君主的意见,并且决定再向拿破仑建议停战。卡斯尔雷立刻致信梅特涅,虽然很愤怒,但未失分寸。“我无法向你表达我对停战建议深感遗憾……你将在道义和政治考虑上做出重大牺牲。……如果我们在军事和政治上谨慎从事,法国如何能阻止60万勇士要求的正义和平?”危机迫使他重返盟军司令部。当他抵达司令部时,盟军正准备全面撤退。毫无疑问,退却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但是也给人一种软弱的印象,会对盟国君主和将领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俄奥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处于绝望中的奥地利迫切要求和平,沙皇认为是奥地利的背叛导致了当时的败局,但他当时也准备妥协。卡斯尔雷承认在与俄奥打交道时他的耐心几乎消耗殆尽。“的确 为了影响未来领土瓜分的决定,每个国家怀疑他国按兵不动。”卡斯尔雷向盟国坚定的表示:“如果大陆能够并愿意在一个权威的原则上与波拿巴媾和。英国将做出最大的牺牲。如果他们不能做到,为了他们和我们自己,我们必须反对法国。”

在20日的盟国委员会上,卡斯尔雷坚持将瑞典王储贝尔纳多特统率下的俄普军队交由普鲁士元帅布吕歇尔指挥。成立军事委员会,进行统一指挥。这些措施和建议成功地消除了他们之间的相互猜忌,稳定了军心。“特鲁瓦危机突然化解了,惊恐消失了”。而拿破仑的拒不妥协也帮了卡斯尔雷的忙。拿破仑的胜利使他认为无论遭受多大失败,总会在“古老疆界”的基础上与盟军媾和。一方面“他的王朝历时不久未得以神圣化,他作为一国君主立足尚未稳固,即贸然同意让法国的疆土大减,这未免是一种耻辱”。拿破仑指示在夏蒂荣谈判的科兰古拖延时间,并表示决不接受“古老疆界”。科兰古虽渴望和平,但却给绑住了手脚,无可奈何。盟国请求停战时,拿破仑禁止他的使节参加任何谈判,除非盟国同意以“天然疆界”为和谈的基础,并且在议和期间先将军队撤回阿尔萨斯、洛林与荷兰。他在致科兰古的信中说道:“同盟军行事是否真诚,英国是否愿意和平,我认为是可疑的,至于我自己,我只希望有一种牢靠和体面的和平。法国要是没有他的天然疆界,没有奥斯坦德和安特卫普,就不能同欧洲其他国家处于平等地位。英国和其他强国已经在法兰克福承认了这些天然疆界。法国在莱茵河和阿尔卑斯山范围内所获得的地方,抵不上奥地利、俄国和普鲁士在波兰、芬兰以及英国在亚洲所获得的地方。……他们是不是梦想使法国回到原来的边界点呢?这就是贬损法国。……我不在乎这个皇位。我决不接受可耻的条件使国家或我自己受辱。”21日,由于军事上的暂时胜利,拿破仑致函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详论奥地利继续进行战争的失策。为什么奥地利要使自己的政策从属于英国和沙皇的私利呢?为什么要目睹他昔日的比利时属地断送给一个即将同汉诺威王朝联姻的信奉新教的荷兰亲王呢?法国决不会放弃比利时;而作为法国皇帝的拿破仑,也绝不会签订一项要把法国赶离莱茵河,排除在列强之外的和约。但是,如果奥地利真正希望欧洲实现均势,他是愿意忘却过去,在法兰克福条件的基础上媾和的。2月25日同盟给谈判划定了截止日期,法国必须在3月10日前做出答复。2月27日,奥地利皇帝回信给拿破仑,重申盟国只会在“古老疆界”的基础上与法国缔结和约,“拿破仑的打击使反法同盟更加坚固了”。拿破仑的拒不妥协使同盟更清楚地认识到他继续执政与欧洲的和平不相符,任何与他的协议只是一次停战协定。无论同盟之间有什么分歧,此时,拿破仑是主要威胁。由于战争久拖不决,卡斯尔雷在大陆的时间早已超过了内阁的预定时间。利物浦告诉卡斯尔雷,在四月中旬以前,议会没有紧急事务,“我们所有人都认为最重要的是,在你带回令人满意的成果之前,你不应离开盟军司令部”。

3月1日,卡斯尔雷随盟军司令部迁往肖蒙。缔结同盟条约是卡斯尔雷最为迫切的目标,然而依然困难重重。俄奥在波兰和萨克森问题上僵持不下,沙皇坚持重建波兰,他自己兼任波兰国王。德意志领土的划分仍悬而未决。3月4日,停战谈判破裂。卡斯尔雷及时地建议同盟应为长期战争做准备。盟军司令部无人认为战争会很快结束。他们明白自己远没有脱离危险,这一认识不仅使他们保持团结一致,而且从长远看促使他们朝着一个方向——将18世纪的组建协同体制的愿望变为有效的现实——迈出了真正的第一步。卡斯尔雷以机智圆通的手腕,处事镇静的本领,在弥合分歧方面创造了奇迹。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结果就是卡斯尔雷艰辛和耐心寻求的普遍同盟条约最终实现了。卡斯尔雷对同盟的团结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再次向同盟保证,英国不会切断补助金或从大陆撤退维护它的殖民地。卡斯尔雷巧妙地提醒他们英国能做什么,没有英国,他们既无法发动战争也不能进行和谈,卡斯尔雷不愿意为了尽快媾和在关键的安全问题上做出让步,但是卡斯尔雷也不会为了军事胜利和法国的体制而牺牲与拿破仑达成满意的和平机会,他的主要目的是在战争和战后维护同盟的团结。一个团结的欧洲抵抗拿破仑是安全的一个分裂的欧洲尽管会赢取某种胜利或强加给法国战败后的和平条款,但很快会陷入新的大国冲突。经过这段困难时期,夏蒂荣会议结束了,卡斯尔雷最终实现了他长期追求的全面同盟。1814年3月9日,四大国签订了《肖蒙条约》,日期倒填为3月1日。“他们很快地认识到它是欧洲新秩序的基础。威灵顿骄傲地声称通过该条约,四国拥有保卫欧洲和平的权力。这意味着同盟……成为一个遏制法国的持久联盟。这是它的真正意义。”“肖蒙……是非凡的英国成就,为胜利和平和战后安全奠定了基础。”

据条约 英国、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保证不单独与拿破仑媾和,将战争继续下去,直到把法国赶回其古老疆界之内。由各自享有主权的王公建立德意志邦联,荷兰必须得到合适的边界,恢复奥兰治家族在荷兰的统治,归还奥地利在意大利的领土恢复波旁家族在西班牙的统治,恢复瑞士联邦的独立,英国仍保留他从前获得的许多殖民地(如马耳他岛、多巴哥岛、毛里求斯岛等)。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四国必须在战场上各出兵15万人,英国答应每年给予各同盟国数额相等的资助。仅1814年就资助500万英镑。如果拿破仑接受同盟国在夏蒂荣拟订的条款,肖蒙条约就仅仅是防御性的;否则就是进攻性的。四强一致同意如战端重启,各出6万名士兵(英国则提供相当的经费)共同作战。协议有效期为20年。英国在人力和物力上的贡献是大陆任何一个盟国的两倍,英国此时拥有22.5万名士兵,其中英军不足7万,其他则是雇佣兵。这是非凡的力量展示,卡斯尔雷异常兴奋地给国内报告道:“我把我签订的条约寄给你们,希望得到批准……我们对战争的贡献等于他们的总和……这显示了多么了不起的力量啊!……结束了任何对我们在大陆有发言权的怀疑。”

3月9日,布吕歇尔在罗恩击败了拿破仑,3月10日夏蒂荣会议即将结束时,科兰古提出了一个建议,愿意放弃拿破仑对“自然疆界”以外的地方保持控制的一切要求,要求会议再延长十天。梅特涅迫切希望法国能抓住最后一次机会,派遣埃思特哈塞亲王到科兰古那里告诫他:纵使同盟国在军事上一时失利,被赶回莱茵河对岸,他们也绝不会撤回对法国古老疆界的要求。“难道就没有办法开导拿破仑,使他明白自己的处境吗?如果他坚持要自取灭亡,难道就没有办法挽救他了吗?他是否已经无可救药地把自己和儿子的命运都押在最后一门大炮上了呢?”“我将尽最大的努力把卡斯尔雷勋爵留在这里待几天。他一旦离开,和平将不复存在。”卡斯尔雷则希望尽快结束和谈担心局势会发生变化。他催促梅特涅应通盘考虑军事状况。沙皇赞同卡斯尔雷的观点 最终同意荷兰与比利时合并。作为回报,卡斯尔雷同意由英国承担俄国欠荷兰的债务。17日,盟军司令部指示夏蒂荣和谈的盟国代表,如果科兰古在最后规定期限内拒绝接受和谈方案,会议就会结束。拿破仑仍毫不妥协,表示宁可失去一切,失去皇位,而不要一个只有旧的疆界的帝国。于是谈判中断了。盟军进军巴黎,迫使拿破仑于4月6日宣布退位。

18、19世纪之交,作为拥有制海权的岛国外交大臣的卡斯尔雷是英国历史上最具欧洲色彩的伟大政治家,他具有同时代的英国人当中没有的欧洲观和世界观。与他的同僚和国人不同的是,卡斯尔雷愿意使英国的政策适应欧洲的现实和盟国的需要。1812~1813年的形势扑朔迷离 一招失误就可能使拿破仑挽救他的制度。因此关键在于卡斯尔雷的1814年1月的大陆之行。卡斯尔雷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1814年3月9日英、俄、普、奥四大国签订了《肖蒙条约》,最终建立了反法大同盟并奠定了欧洲新秩序的基础。该条约维系了同盟,直至将拿破仑逐出欧洲,1814至1815年的战后安排大功告成。在维也纳会议上,在第二次巴黎和约中,《肖蒙条约》的规定构成了战后欧洲秩序的基础。卡斯尔雷据此进行了为了欧洲和平而将协调和均势原则体制化的首次引人注目的历史试验,这是四国同盟的开始。

注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