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感, 这是一种比思想更为深刻的思想, 是一种深刻到超过意识限度的思想。
二1,明星不仅有漂亮的,还有刘欢黄勃、小罗里贝里这样长得不好看的。
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花、大海、春天、小屋……这些普通名词,组合一下: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接受者会投入不同情绪去理解这一组合。 诗意的组合,由此用户产生了情绪的波动。 直达内心的设计能够影响用户自身的情感,从而导致用户的行为。 人的本质是非理性的,逻辑是理性层面,而面对潜藏在理性背后的情感,需要设计师不止于单纯的技巧,而是一种时间、感觉、情绪等的圆熟。
四1,好的设计在于解决问题,优化生活。 2,设计的进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成果。 3,每一个微小细节的优化都是棋局中的一步棋,一代代设计师共同排兵布阵、潜心经营,下好为“生活”服务这盘大棋。
五1,艺术是美的最高境界,如果你做出的产品,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还是某些工艺品,哪怕一个普通不过的物件,皆体现了你对艺术的理解,与美的感受。 拥有一双发现生活美,经常思考生活之丑恶的眼睛,和拥有一双举目无神的眼睛的产品人,做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2,张小龙和乔布斯都是伟大的产品挑选人,而我们要学习他们做产品的经验,他们对产品的理解深度,不是要看他们说了什么,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不是很能让一个人对某件事准确的传达,或者,完全传达,最简单粗暴的做法是身临其境感受他们的作品。 多么有思想深度还有远见的评论,都不及艺术家和产品经理的一个作品,某个艺术家或产品经理或者很能侃,这些都不是我关注的,我关注的是他们有哪些作品,只有作品不会骗人。 人们也欣赏那些沉默类型的,一直用作品说话的艺术家和产品经理。
3,商业社会,产品构成了公司的基层设施。放目远眺,除了自然天成的东西,比如白云,小鸟,远山和大海,处处皆产品,一块砖头,一块玻璃,一张废弃的报纸等,它们都是人造的,但生活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产品设计都只是突出它简单的功能,而没有突出其艺术美的潜力,或者尽其善美。 以智能手机为例,大多数厂家出的产品都是一块有屏幕的四方块,虽然都能打电话,上网,但不同产品给人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
4,有远见的商家不仅是要具备工匠精神的,而是要有一种对美的远见。
六什么叫工艺?第一是“工”,第二是“艺”。 生产制造设备都是可以复制的,每家都可以是一样的。 艺是什么?艺术,是你怎么来运用组合这些设备,生产制造设备。 同样一口锅,同样的原料,为什么在大师手里炒出来那就是名菜,一样的锅,一样的火,一样的菜,你炒出来就不行。
七 目的,方法,意图: 生活中很多东西明明被设计过,可我们却不认为它被设计过,当我们了解了它之所以是这个颜色、长成这个样子是为实现到设计师的某些意图,我们又认为它是一个设计。 比如,一扇门被设计成只能被推开,这样不用提醒人们就知道是该推还是拉。如果这个设计很棒,人们便根本意识不到这个门被设计过。 如果有人告诉他这扇门之所以是这个样子,是为了让人下意识的去推开,然后他仔细回想自己的使用过程,然后便会意识到这个是一个好的设计。
八秘密在于把美学引入了真实的生活中。 生活已成审美本身,那就不能按生活的原样来生活,而应该按作品的需要来处理。 而美是危险的,因为美排斥平淡中庸,美需要多姿多彩,就像北岛说的,“渴望燃烧,就是渴望化为灰烬”。 因此很少有人胆敢把美学引入生活,人们通常在艺术品中进行审美活动,完了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这是“美在于距离”的真谛。
九商业美学是不用读书的。 吃最好的食物,住最好的酒店,听最好的音乐,看最好的电影,睡最好的女人,还要喝最好的茶和酒……
十时刻想着生活的妙处! 趋从于“庸俗”既搞不好商业也搞不好艺术。 产品与消费者相遇是发出购买指令上要下功夫的地方, 是有设计的重要时刻。
十一 1,伟大的设计总是开始于不可量度, 然后才用可以量度作为工具去实现它。 完成后,其他人也可以通过实体感知到不可量度的部分。
那么,不可量度是什么? 道可道,非常道。 不可量度是不可说。
但是我们可以说点别的来接近它。 就像盲人摸象,用碎片大概拼凑成一个图像。
2,第一是喜悦。 首先得感受到喜悦。 很难把苦逼设计师和喜悦联系在一起。 喜悦是可以量度的吗? 你一回到家乡就去吃了碗肥肠粉,心满意足; 你考试考了满分,心花怒放; 你看到一对蝴蝶在溪涧边嬉戏,心地澄明。 哪一种喜悦要多一点? 喜悦是肥肠粉,是满分,还是蝴蝶? 喜悦不仅不能量度,甚至不是结果。 喜悦存在于存在之前,是所有创造的原力。 你无法理解任何事物,除非你充满喜悦。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今天世界上有这么多丑陋。 感受到的惊喜不是随随便便有的,是在设计之先就有。
3,第二秩序 秩序是什么。 你一定要就此打住,这太棒了,就在这里打住,说“秩序是”。 海德格尔用过同样的句式,说“存在是”。 当你提到存在时,它就已经存在且被定义了。 自证其明。
4,第三开始之前 二十四史,只看第一卷的第一章。 而你真正感兴趣的可能是是第零卷,没写的那部分。
然后是负一卷。 历史并非从有记载的那一刻开始。 如果一个设计师只为他的时代设计, 那么也必然会被那个时代所局限。 只有超越了某个特定的时代, 才能反映时间外的起源。
现代主义流行,就做现代主义; 后现代流行,就做后现代; 解构流行,就做解构; 参数化流行,就做参数化。 是这样吗? 抠抠香奈儿曾说:流行易逝,风格永存。
能够流传的,一定是超越时代的。 尽管人的需求随时代而变化,但人内心深处的欲望是不变的。 最微小的生命也有成为自己的欲望。 一只蚂蚁想成为一只蚂蚁, 一朵玫瑰花想成为一朵玫瑰花, 一个人想成为一个人, 一栋建筑想成为一栋建筑。
5,第四成为自己 问砖:你想成为什么? 砖说:我想成为拱。 问:拱太贵了,我可以放一个混凝土过梁在你上面,你觉得怎么样? 砖说:我想成为拱。 问了两次。 是的,应该是这样。 不管面对怎样不利的条件,也一定要成为自己。 虽千万人吾往矣。
十二孔子之“文质”之辩,质是实感文是美感。 当实感和美感发生冲突,孔子选择实感。 当产品失之于过度强调美感,设计思考就会追求一个春晚化的形式美,花哨无比。春晚开场舞的本质就是56个民族一起跳广场舞或者说是跳迪斯科。 购买实践中,一个真实材质的力度,给人的震撼,可能强过所有的花样。 追求技术追求美感的危机就是丧失分寸感。 而真正对消费者形成心灵震撼的是分寸,而不是泛泛的视觉刺激。
十三喜欢什么样的女人,找到什么样的老婆。 前者体现品味,后者体现魅力, 二者之间的差距体现能力。 开发产品,三分是设计,七分靠打样。 所谓“三分画七分裱”。 十四真正感人的包装绝不是神秘感,道行不能这么低,那是年轻人爱玩的伎俩。 好包装是悲天悯人的,是隐藏在高度秩序下温暖人心的线条与材质,让人亲近的。
十五风格是你的第一件衣裳。 衣裳是你的第一张名片。
十六曾有过一个着装实验,得出与此相同的结论: 大多数人都是本能地以外表来判断、衡量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进而决定自己对一个人的态度。 在社会上进行交往时,一个人如何着装,将影响到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可信度和配合程度。 只认衣冠不认人是遗传自动物打量对手的本能,不必对此做过多理性的道德批判。
十七衣服是性别。衣服是空间。
十八过度包装论者,基于一个愚昧的前提:包装不创造价值,因为它是要被扔掉的。 这样看法的人啊,他就是不通人性,不懂生活。包装是把我的一颗心包给你,和婚礼一样,是盛大的仪式,没有仪式,就没有人类文明,什么叫过度?
十九包装也是产品。 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靠着文体明星上罐的营销大战, 再到蒂凡尼爱马仕仅靠包装色彩就让客人逼格满满,谁还认为包装仅仅就是包装。
忘掉包装吧。它也是产品,甚至在某些时候,比产品更重要。它是第一印象。 用做产品的思维来做包装! 不少产品的包装,在设计之初,就是与产品共存的关系。
二十所有那些关于产品,关于价格,或者关于渠道,关于推广进程,还有关于新经济时代。 所有这些,都是一些文化庸俗化,通过商业语言表现一种非商业的知识。 我,开发的产品包装惟一的存在理由就是表达出惟有包装才能说出的东西:规模感。
二十一满足人们的极大文化好奇。 又能表达中国人的“样儿”。 体现交往时国人讲究的那个分寸那份体面。 这是我对设计的全部理解。 下面,请欣赏案例高山流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