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片时间】第0455期: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影像吧 2017-05-29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病史:

男性,4岁6个月。因发现皮肤变黑1年余入院。患儿皮肤由黄褐色渐变成棕褐色,以面部、耳后及四肢指、趾甲处明显。ACTH:>279pmol/L(<10pmol>

图1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A.T1WI横断面;B.T2WI横断面;C.FLAIR冠状面;D.增强横断面
影像学表现:

双侧脑白质对称性信号异常,累及侧脑室旁和内囊白质。图1A:T1WI平扫,以低信号为主;图1B:T2WI,呈高信号改变,信号不均,边缘为稍高信号;图1C:冠状FLAIR,示病变自额顶叶皮层向下经内囊与颞叶白质融合,部分中心区已液化而呈低信号;图1D:增强T1WI,病变区明显强化,呈片状或花边状。

诊治经过:

血浆脂肪酸分析:父母均有二十六碳脂肪酸C26:O升高,达3.3;C26:0/C22:O升高,达0.25(<0.009);c24:0><0.82)。患儿c26:0升高,达4.4;c26:0>

分析与讨论: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drenoleukodystrophy,ALD),是X-连锁隐性遗传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精神运动障碍、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和视力、听力下降。ALD基因定位于Xq28,已发现超过300种的变异,其结果是长链脂肪酸(verylongchainfattyacids,VLCFA)代谢酶功能不全,导致细胞内大量VLCFA(以C24-C30为主)堆积从而损害器官功能,以脑白质和肾上腺皮质损害为著。MRI在该病的诊断与活动性评估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ALD脑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脑白质脱髓鞘和继发性炎症反应,按从后向前顺序扩展。早期累及额叶、颞叶、枕叶白质,后期累及脑干和小脑。MRI上表现出特征性的侧脑室旁白质翼状异常信号,左右对称,活动期病变增强后可见花边状强化。根据MRI表现,可以提示该病的可能。综合临床表现和VLCFA值升高,即可确诊ALD。

鉴别诊断: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男女均可发病,脑白质广泛脱髓鞘改变,前后部白质病灶可同时出现,左右不对称。部分病例发病前有疫苗接种史,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与ALD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