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军屠杀中国人为何没负罪感?竟是借鉴历史经验

 一尘归零 2017-05-30

在解释杀人动机时,向井敏明坦陈:“颂扬武功,以博女界之羡慕,期能获得佳偶。”杀中国人“建战功”,可以博得本国女性青睐,回国讨个好老婆。

在后来被南京军事法庭处死时,此魔兽站立不跪,还在最后遗言写下“我视死为天命,将日本男儿堂堂之躯化为中国之土”。俨然,自视为一个“壮志未酬”的“英雄”。

现存的南京大屠杀史料,有不少来自日本兵的战时日记,这些战时日记虽然偶有个人悲悯,但从军人角度上说,他们对这场屠杀大多并不后悔,甚至理由很充分,就像著名的《东史郎日记》所写的那样:

“中国人抵抗了,那我们就非得打下去不可,就这么回事。没人觉得懊悔,包括我自己在内。”

因为理由充分,又有 “历史经验”,所以他们对屠杀中国人没有丝毫负罪感。用他们的话来说,杀死一个中国人,就像剁死一条鱼,宰掉一头猪。

亲历南京屠杀的岩川达夫,在《有血有肉的大兵》中就这样写到:

“杀掉敌方士兵,对笠原军曹而言,和剖一条鲤鱼没什么两样。”

《东史郎日记》更有这样一段话:

“现在,只要是支那人,士兵们杀起来毫不手软,没有半点踌躇。用刺刀杀人比杀一只鸡还容易。在他们看来支那人的尸体还不抵一头死猪。”

这篇日兵日记,将世界上的民族分为三类性情:

西洋人——残忍而勇敢的人。

日本人——正义而又勇敢的人。

中国人——残忍而胆小的人。

说日本军队“正义”,我们听了就像吃了只苍蝇。但是说中国人“胆小”,难道有些不是实情吗?

《东史郎日记》还描述了这样一件事。

他们联队抓了16个中国农民为他们修建工事,工事修完之后,这帮农民的最后命运是这样的:

防卫工程已经完成了。工程结束之时,就是这些一直顺从劳作的十六个苦力上西天之日。

十六个人被从地下室带出来,他们的脖子都被套在一根绳子上。往他们脖子上系绳子时,荒山上等兵满怀恶意地又踢又打。

这些苦力中除了两三个四十岁左右的壮年之外,几乎全是年过五十的老年人。最后带出来的一个是看上去已年过七十,步履蹒跚的矮小老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