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节,听龙舟竞渡,闻粽叶飘香

 nathan_sha 2017-05-30

端午,听龙舟竞渡,闻粽叶飘香

来自古典音乐频道

00:00 29:38



 端午节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最广为人知的说法应该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这一天,各地都有不同的庆祝习俗,最常见的有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还有在门前挂上辟邪驱瘴的艾叶和菖蒲。2009年9月,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传统节日,足见这个节日悠远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今天的节目,我们一起在几首中国的传统音乐作品中感受端午节热闹的气氛和深厚的底蕴。








《赛龙夺锦》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大习俗,在南方地区尤为盛行,尤其是在水道纵横的广东,端午这天,河岸边更是热闹非凡。河面上,数条龙舟你追我赶,密集的鼓点、翻腾的水花,惊醒了平静的河流,岸边“观战”的众人呐喊助威,脸上写满了紧张和兴奋。广东音乐名家何柳堂创作的这首《赛龙夺锦》描述的就是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唢呐的齐鸣奠定了全曲激昂欢腾的基调,急促多变的节奏像是河面上不断变换的龙舟队形,一场龙舟比赛既紧张又欢喜。





《金蛇狂舞》

除了广东地区,江南一带也有赛龙舟的习俗,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就表现了江南一带端午赛龙舟的热烈场面。这首民乐合奏曲是作曲家聂耳1934年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工作时,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而成的,喧腾欢庆的锣鼓声和丝竹声交相辉映,洋溢着金灿灿的喜气,旋律在热闹欢腾之余还流露出一丝江南的婉约和灵秀,悠扬悦耳。





《汨罗江幻想曲》

在有关端午节的众多传说和故事中,最深入人心的大概要数“屈原投江”这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政治家屈原想在国内推行政治改革,却遭到了贵族们的排挤和诽谤,被削职流放,后来楚国灭亡,屈原痛心疾首,于五月初五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端午节也因此带上了一份纪念屈原的色彩。


1980年,作曲家李焕之根据屈原自沉汨罗江的悲剧故事创作了古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他从晚唐琴家陈士康的琴曲《离骚》中汲取灵感,着力展现屈原深切的爱国情怀和报国无门的苦闷。作品充满着压抑惆怅的色彩,沉郁顿挫的旋律充满了无奈与惆怅,古筝声声,如泣如诉,富有表现力的琴音和乐队交融,谱写了一曲苍凉愤慨的悲歌。





《瑶族舞曲》

最后为大家推荐的是中国民族管弦乐作品中的经典名作——《瑶族舞曲》,这首作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作曲家茅沅和刘铁山以粤北民间的《长鼓歌舞》为素材创作而成,乐曲随后被改编成多种版本,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作曲家彭修文改编的民族器乐的合奏版本,在我国传统民族器乐的演绎下,乐曲中清雅细腻的民族韵味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